柳翊 左寒松 金文中 安俊超 廖桂华
【摘要】焊接作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主要的专业技术之一,其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焊接方向)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焊接专业基础课程,探究师生课堂教学互动与相关实验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培养独立活跃的创新性思维,使学生具备一名专业焊接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关键词】焊接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教学模式 创新技能 创新性思维
【基金项目】洛阳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15JY-003和15JY-01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3-0220-01
一、引言
焊接是重要的制造工艺及技术之一,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建筑工程、工业工程等工业制造领域[1]。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焊接方向),认真学习和掌握《焊接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这本书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焊接工程师所必备的。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双创一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技能的提高,培养独立活跃的创新性思维,实现师生课堂互动与相关实验结合,并探究“双创一结合”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创新技能
“双创一结合”的教学课程模式的探索是基于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一方面,通过企校深度合作,激发学生对焊接专业的兴趣,丰富学生实际生产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进行创新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开拓视野,并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
1.企校合作
由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方向)的专业性强,需要该专业的学生到企业中去了解实际的生产过程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理论,企业和学校的紧密结合即企校合作是该专业学生迅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
2.创新技能竞赛
虽然在目前教学环节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内容和实习科目,但是由于大型实验设备价格昂贵且操作复杂,不能使学生一一操作,这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焊接知识的渴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展开创新技能竞赛,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针对教学和实验内容开展专项知识讲座
首先,按照教学要求做好PPT,反映焊接实际生产过程和生产线的运行状况;其次,针对焊接教学实例,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最后,针对实验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开展专项知识讲座。
(二)结合实验要求讲解教学内容
结合实验教学的要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角度、多维度、多方面的反应实验的教学内容。
(三)基于教学内容开展创新技能竞赛
基于教学内容和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组讨论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认识和不足之处,开展创新技能竞赛。
三、创新思维
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大学不仅要强调保护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以及特长,而且也要强调大学本身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环境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思维。
1.创新思维
结合焊接专业知识的特点,重视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对教学的推动作用,合理设置微课和慕课以及翻轉课堂,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企业实习、教学实验、教学方法。
2.创新能力
针对焊接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科研成果参赛,引导学生从创新意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提供培育和孵化平台,实现从创新思维到创新能力的转化提供空间。
四、课堂教学互动与相关实验结合
目前,慕课、微课堂、翻转课堂已成为流行的互动教学模式,采用创造性、多样性、可视性的现代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也应该注意到教师的角色也应有所转变,由传授者逐渐转化为引导者[3]。
1.现代教学模式
对焊接方向的学生而言,现代教学模式的引进不仅能够全面的、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现代化的企业焊接工序,而且也能体现工程性、技术性、工艺性的特点。
2.教师角色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查阅实时文献,拓展专业视野。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变也是势在必行。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
3.课堂知识与实验相结合
鉴于传授课堂知识的局限性,实验可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故而课堂知识与实验紧密相结合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应及时穿插相关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生产实践能力。
五、“双创一结合”教学模式
“双创一结合”教学模式在《焊接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的课堂实践成效表明该教学模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焊接方向)学习兴趣,而且也使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提高。
六、结语
在“双创一结合”教学模式下,《焊接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的课堂实践教学成效显著,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使学生具备一名专业焊接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致谢:感谢洛阳理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15JY-003和15JY-014项目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晓延,武传松,李午申.国焊接制造领域学科发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48(6):19-31.
[2]吕迎,李俊刚,王军,庄明辉,李慕勤.焊接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4,3:45-47.
[3]胡乐宁.浅谈高校教改形势下对教师能力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2,1(2):48-49.
[4]封金鹏.高校教改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4,3:185
作者简介:
柳翊(1981-),男,河南洛阳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