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会芳+毕建才
摘 要: 高校实验室担负着培养人才、开展科研、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的任务,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对充分发挥实验室职能,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信息化程度不高、开放程度不高,存在安全隐患,管理体制,经费使用及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等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口号是:中国要努力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是前提。但是,仅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没有现代化的实验室设施,没有一流实验室管理,建成一流大学将成为空谈。
高校實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1]-[3]。多年来,我国一贯重视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努力提升高校建设水平。中央和地方多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引进大量高水平技术人才,购置实验室建设所需要的仪器,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搭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
即便如此,受历史和现实的影响,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现列举一些事例,并据此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
1.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程度不高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些学科的技术水平和实力,也决定了这些学科教学科研水平。实验室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建立数字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从国内外现状看,二者的结构、形式和基本内容是一致的,都应该拥有相关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实验信息资源。数字实验室除了具备实验室管理自动化功能外,还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允许教师和学员通过家庭或其他远程计算机访问服务器上提供的用于教学和研究的各种工具软件和信息;增强实验室现场教学和基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效果;突破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地理环境的限制;保存实验室数字化资料;为资源受限的兄弟单位提供研究和实验方法[4]。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数字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信息及远程服务,但实验室管理自动化的功能还不完善;某些高校建立的数字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数量和规模不能满足需要,数字化程度不高,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
1.2实验室开放程度不高
目前,某些高校实验室对社会不开放,对教师和学生不开放,或者开放内容单一,开放时间不明确,对社会贡献较小。某些仪器仅供本课题组人员使用,而其他人员被排除在外;开放实验内容单一,缺乏多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实验室根据本科课程的设置,验证性实验居多,学生只是按照已有的步骤实验,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这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开放时间不明确,现行的实验室是根据教师课程进度临时开放,根据设定的学时开放,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自主实验。由于缺乏必要的开放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固化学生思维,抑制学生实验兴趣,限制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3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
理工类高校实验室,药品试剂种类多、用量大,除了大量普通危化品外,还有一些易燃、易爆和毒害品;有些实验室高温度、高压力或者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等特殊环境;有些实验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或其他有害物质。同时,高校实验室利用率高,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大量贵重仪器及重要技术资料共同存放,使安全隐患具有潜在的可能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1.4实验室管理体制问题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现代大学的精髓和灵魂,是对原有教育观念的修正和提高,更是教育本质原本意义上的真正回归。部分高校的实验室管理者,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淡薄,不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管理队伍臃肿,效率低下;不能制定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严重挫伤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高校的发展。
1.5实验室建设经费问题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对高校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所投经费越来越多。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国家努力办好教育事业,让人民满意。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家和地方投入的经费并未完全用到实处:购买的仪器有的过时,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有缺乏关键性配件的,根本不能使用;有些仪器高于市场价格,导致部分经费流失。总之,国家和地方所投经费不能全部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1.6实验教师心理压力
引起高校教师心理压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的变迁,凸现了一些困扰高校教师心理的压力源[5]。第一,高校体制的变革,尤其是职称制度和聘任制度的改革,使某些实验教师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实验教师的职业已经不再安稳,将直接面临优胜劣汰机制的挑战;第二,社会角色的冲突,高校教师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如今面临“打工者”的角色,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购买者,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正逐渐减弱;第三,教学和科研的冲突,教师在履行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而且科研成果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就和经济利益[6];第四,实验技术人员地位低、待遇差、晋升职称的难度大,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埋怨情绪多,钻研技术的风气不浓,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7]。
1.7大型仪器共享平台
部分高校设立校级或院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价值在10万及以上的仪器放在共享平台,为全校师生和社会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然而,共享平台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平台管理者缺乏,不能保证仪器专人专管:大多数管理者是兼职人员,主要任务是本科教学或科学研究;运行经费不足,仪器配件及耗材经费配备不及时,耽误使用;缺乏专业大型仪器使用团队,高校师生不经专业培训,误操作导致仪器故障;缺乏面向本科教学的制度保障:大型仪器价位高,台数少,主要用于科学研究而非本科教学,导致本科生没有机会操作大型仪器。endprint
2.措施
2.1提高实验室信息化程度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领导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借助网络、考察及座谈等形式,同国内外高校及研究院所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为全校师生建立高度信息化实验室,配备相应的教学软件,提供现代化信息资源,为远程学习提供便利。建立的数字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不但要从数量上满足需要,更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2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
为了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应给本科生开设一门综合实验课程,该课程安排在学完专业课之后,以四年级第一学期为宜,时长3-5周。综合性实验由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自拟实验题目、设计实验内容和步骤、调试实验仪器、预想实验结果。通过查阅文献,配制药品试剂,亲自动手实验,解决实验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开展综合性实验,同学们动手、动脑能力明显增强,也能开阔思维、激发实验热情,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大幅提高。教师对学生设计思路的合理性、数据处理的规范性、结论分析的正确性给予全方位指导、客观分析及评价。
为了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针对基础教学实验而言,缺乏多渠道筹措资金的能力,经费来源单一[8]。主管领导针对全校及外校师生设立基础性研究课题或专项基金,给予经费支持,鼓励兴趣实验。还可以对社会开放,一方面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高校和社会共同发展。
2.3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
随着高校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某些高校实验室曾出现过多种安全事故,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近年来,国家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出台系列管理制度,专人专管,责任到人。学校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相关实验室配备管理人员、消防、通风、消毒、特殊药品储藏设施等;对于高温高压等特种设备,配备防护设施—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垫圈、防护帽,要求操作人员资质及仪器安全警示标识等;对于易致毒易致爆危化品,要严格按照危化品管理规范执行。总之,在“安全无小事”思想的指导下,避免事故的发生。
2.4以人为本实验室管理体制
实验室管理工作者必须直面挑战,站在发展前沿,把握时代要求,明晰管理内涵,更新管理理念,探索新型机制,从观念、内容和方法上具体落实人本管理理念,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使高校实验室显现出勃勃生机的局面。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9],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划。对于新引进人才和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在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应区别对待,体现人性化管理。即既要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又要发挥个人专长,实现老中青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共同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2.5实验室经费落到实处
对于经费使用情况,应该成立专门机构来约束和调控。经费的使用应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把所投经费最大限度地用到实处。高校利用国家或地方所投经费对实验室进行改造、扩建或重建,购买教学和科研仪器,这不仅能充实实验课堂,活跃学术氛围,提高学校整体实力,还能改善学生实验条件,开阔视野,让学生更多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真正实现教学与科研互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6缓解实验教师的心理压力
学校体制变革,是大势所趋。实验教师应尽快调整心态,摆正位置,适应形势,尽职尽责地为学生和教师做好服务工作;加快自身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从个人角度出发,如果能力有限,实在难以兼顾本职工作和繁重的科研任务,就要看淡科研成果和个人经济利益的关系。
实验教师属于坐班人员,实验项目的前期准备、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及实验结束后的整理工作,仪器的维修与维护,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等日常事务繁杂,没有充裕时间从事科学研究。从学校角度出发,应结合日常管理和聘任制要求,减轻实验教师的科研任务,让他们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投入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学校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个人谈话、专题讲座、外出旅游等活动,缓解实验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紧张情绪。
2.7搭建好大型仪器平台
首先,配备数量充足、责任心强、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仪器管理员,保证仪器专人专管;其次,完善网上预约系统,保障有需求的人员通过网上预约、网上支付的方式使用仪器;再次,经费保障,仪器的维护保养及耗材购置,经费应配备及时,避免延误使用;最后,在科研和教学发生冲突时,应以教学优先,尤其以本科教学优先。
3.结语
高校实验室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原因错综复杂、多种多样。只要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交流,做到资源公开、共享,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及时做好思想稳定工作,调动工作积极性[10],高校实验室就能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英俊,孙淑琴.多种模式开放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121-124.
[2]江錦花.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2-15.
[3]廖庆敏,秦钢年.建立开放实验室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162-165.
[4]李逢庆,桑新民.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CIO角色研究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9,7(1):25-28.
[5]陈定湾.社会转型期高校教师心理压力源及应对策略[J].医学与社会,2010,23(9):86-88.
[6]鲁小彬.大学教师心理压力和困惑的调查与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3(4):48-52.
[7]贾海林,郑立刚,路长,等.实验室建设的分析与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0,13(1):136-138.
[8]王帆,刘雁红,原凤英,等.关于构建高校实验室开放共享平台体系的研究[J].中国轻工育,2010(3):52-54.
[9]向玥悦.论服务型高校管理体制中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201.
[10]杨红,田志敏.高校去行政化探析[J].学术聚焦,2006(6):48-53.
基金项目: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拟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提高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机理研究”(课题编号201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