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宪敏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网络新媒体不断涌出,其作为传播信息和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受到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的追捧。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辅导员原有工作模式带来冲击,使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关键词: 网络新媒体 辅导员 挑战与对策
高校学生作为新时代“数字化生存”最先和最广泛的体验者,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及思想和价值观念已烙上了新媒体时代深深的痕迹[1]。网络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電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向相关用户提供信息、沟通和娱乐的一种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2]。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微博、微信、QQ、贴吧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正日益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6年8月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3]。当前QQ、微信和微博是大学生的主流网络工具,分别占98.94%、89.19%、84.11%。100%的学生至少使用QQ、微信和微博其中的一种。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2小时~5小时,主要原因是校园网络建设成熟,智能手机飞速发展,3G、4G网络全面覆盖,为大学生上网提供极大的便利[4]。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许多学生成为所谓的“低头党”“拇指控”等。网络新媒体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面对网络新媒体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效开展辅导员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网络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挑战
(一)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更加繁重。
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做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各类评优评选、进课堂、查宿舍、发展党员、开展团学活动等事务性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中普遍存在辅导员角色定位不准确、职责分配不清的现象。凡是和学生相关的任何事情,都与辅导员有关。高校辅导员被形象地比喻为学生“保姆”、“保安”、“消防员”等。
网络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随时向辅导员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辅导员的工作场所变成了无处不在,工作时间变成了“5+2、白+黑、7*24”的模式,除了日常事务,还要时刻关注网络新媒体上的学生动态,做好网络舆情监控等。这些都加重了辅导员工作负担。
(二)网络新媒体使得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难度加大。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网络新媒体盛行前,大学生在校园中不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遇到困惑或问题都会主动找辅导员倾诉、寻求帮助。辅导员很容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很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在网络新媒体盛行的当下,学生开始更多地依赖网络,形成“知识都在网络上、思想都在微博上、朋友都在QQ上、情感都在微信上”的生活、学习、交际模式。当学生不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问题时,他们寻求帮助的目标不仅仅是辅导员,可以问“度娘”,可以在网络上找好友甚至陌生人倾诉或寻求解决办法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会疏远学生与辅导员的关系,导致辅导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加大工作难度。
(三)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对高校辅导员新媒体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网络新媒体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而且有些新媒体比如QQ还具有匿名的功能。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一些不文明的网络行为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一些大学生是非观念比较淡薄,容易产生跟风现象。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向标,如果不能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及时介入,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不文明行为就非常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的淡化,甚至对学生的思想和日常行为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辅导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网络新媒体时代对高校辅导员自我学习、与人交流、网络舆情监控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增加了辅导员的心理压力。
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辅导员工作时长加大,长时间工作会给辅导员身心带来压力。目前高校的教育对象已是“95后”,这些学生具有更鲜明的个性,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更加依赖网络新媒体。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模式受到很大的冲击,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难度加大。因为辅导员往往难以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对新媒体上的网络舆情不能及时掌握、控制,所以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时候效果不够理想,教育引导成效不够显著,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导致辅导员出现情绪紧张、压抑、焦虑等负面情绪,加重辅导员的心理压力。
二、高校辅导员应对网络新媒体挑战的对策
(一)明确岗位职责,注重人岗匹配。
首先,高校应明确辅导员的职责范围,而不能笼统地把辅导员工作范围定义为与学生相关的事情就是辅导员的工作,使辅导员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把辅导员从繁重冗杂的工作事务中解脱出来,减轻辅导员工作重担。其次,要注重人岗匹配。高校应严把准入关,优先录取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化传播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够从容面对网络新媒体的挑战,高效开展辅导员工作。
(二)提高辅导员准入门槛,注重培训交流。
目前高校具有与辅导员工作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数较少,而具有与网络新媒体相关专业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各高校对于辅导员开展与应对新媒体相关的培训比较少。为了更好地应对网络新媒体的挑战,首先,高校在招聘时应把辅导员的入职门槛提高,比如在招聘中可以优先考虑与媒体信息传播相关专业人员入职等;其次,对于在职辅导员,学校应注重辅导员在新媒体运用中相关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举办实操性强的培训,比如“如何有效进行网络舆情监控”、“如何化解网络事件带来的危机”、“如何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要多鼓励和支持辅导员走出校园,与其他兄弟院校多沟通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对网络新媒体新内容、新功能、新形式的认识,及时掌握和运用网络新媒体新知识开展学生工作。endprint
(三)正确利用新媒体,开辟高校辅导员工作新途径。
高校辅导员应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最新潮流,采取积极接纳而不是逃避的态度对待网络新媒体。辅导员要结合网络新媒体的特点,积极创新工作模式。比如开通微博、建立QQ群、微信群等通过搭建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与学生有关的规章制度、评奖评优、学术讲座、学生活动等,及时将有关信息对学生进行公开,辅导员也可以建立网络新媒体管理队伍,加强舆情收集和引导,比如辅导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以班级委员、团支部主要干部作为自己的网络信息源,及时掌握班级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发表一些消极或过激言论的学生,及时介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辅导员要努力成为一个“潮人”,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学会使用网络语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让网络新媒体成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新桥梁。
(四)加强人文关怀,有效缓解辅导员工作压力。
一些人比较关注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时如何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而往往会忽略辅导员也是独立的个体,工作中会有许多压力,同样需要人文关怀和有效的心理疏导化解工作压力。首先,高校应积极营造辅导员工作的良好氛围,为辅导员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平台,设立情绪宣泄室等,或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带来的便利,开通网上咨询业务,及时缓解、疏导辅导员压力。其次,高校领导应重视辅导员工作,关注辅导员思想动态,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努力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氛围。最后,辅导员应积极寻求排解压力的方法,学会心理调适,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网络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又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与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带来了机遇。高校辅导员应理性面对挑战,不断进行研究、创新和自我提高,运用网络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赵扬.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5):15-18.
[2]周志火.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休闲观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38-41.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
[4]李志锋,胡惠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研学报,2014(2):14-17.
[5]余慧翔.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老区建设,2013(20):50-53.
[6]陈颖.浅谈新文化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108-109.
[7]姜薇.新文化时代下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高校论坛,2014(1).
[8]梁妙荣.新文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2013(12):68-72.
[9]李曦.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4(1):15-16.
[10]李大新.浅析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教育论丛,2010(7):153-154.
[11]杜昀.自媒体对大学生交往行为与方式的影響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5(5).
[12]庄晨忠,谢武.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压力及对策探析[J].高校辅导员,20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