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需求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反差与对策①

2017-11-26 21:55邱建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4期
关键词:学科改革体育

邱建华

(上饶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上饶 334000)

改革创新也亟待另辟蹊径。需要将改革的重点围绕教学理念展开,破除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导向,坚持个体差异导向,坚持人格培养和潜能开发导向,坚持学生利益保障导向。本文通过分析当下教育改革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突出了大学体育教育需求与改革之间的反差,进而提出了能推动未来体育发展的一系列对策。

1 高校体育需求与改革之间的反差

1.1 理论知识的教学需求被忽视

思考多年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不难发现,一昧地追求高效率成了体育教学课程中高校的普遍做法,也似乎达成了改革就是追求课堂教效率最大化的共识,传统地认为,只有不断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成绩才符合体育事业发展要求。同时,片面地认为,体育教学就是要以实践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育成绩,造成了体育教学重实践演练而忽视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得局面,由于缺乏体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体育教学内容也缺乏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未能培养学生思想层面的体育意识,学生体育意识淡薄,理论知识匮乏,缺乏规范的体育技能,这样的体育教育是短期的、没有生命力的。假如学生一旦离开学校,走入社会,体育文化和体育锻炼意识荡然无存,造成学生难以长期受益于高效体育课程。

1.2 改革受到传统体育观念限制

受苏联凯洛夫的“主导论”和我国孔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体育课堂还是教师讲授为主导的课堂环境,这种环境往往重视效率而不是过程,重视结果而不是选择,重模式而不是创造。另外,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体育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选择、兴趣选择、个性选择、个体需求选择得不到有效尊重;教学课堂缺乏生气和欢乐,学生失去兴趣,体育教学课堂的效率也极其低下。还有,教师未能很好地贯彻“使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育人主旨,未能与学生实现友谊性的交流,而是主观地指挥学生,不留让学生做选择的余地,课堂缺乏互动。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就积易形成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形成对体育教学“无用论”和体育教学是身体锻炼的错误观念,甚至主动逃避课堂教学的不良风气。体育课堂也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不能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

1.3 考核改革不能适应教学需求

目前,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班和老师任课的传统模式,授课内容统一由老师决定,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加之学生存在诸如性别、身体素质、体育能力以及生理、心理与对体育的认识程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更是阻碍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这种“求大同,存小异”的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标准就是不科学的,是单一的,是一概而论的盲目评价和考核。因此,在忽略个体差异之后,仅仅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和最终考试成绩给定学生成绩,这不符合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学主旨,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状况,一概而论的要求是让身体素质水平不同学的学生必须达到一样得高度,有违合理性;体质差异不同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就能体现体育教学的功劳;比如:平时能拉3个引体向上的现在轻松能做10个,这就是学生成绩提高的表现,而不是一定要求全部达标做20个。最后,尊重个体差异,制定一套针对性的成绩评价考核机制是解决盲目评价、一概而论评价问题的途径和思路。

学生成绩的奖惩办法是刺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法之一,无论是其他学科成绩还是体育学科成绩,适当的奖惩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现行体育教学制度下,似乎找不到一套完整科学的体育成绩奖惩办法,这就使得学生对于体育成绩漠不关心,对体育成绩持有无所谓的消极怠慢态度。

2 实现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

2.1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

对于体育教育,各高校和体育体育教育部门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体育教育改革创新,实现体育事业往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首先,体育实际教学中重视实践演练而忽略理论知识的讲授问题突出,这直接导致的是学生学而不明其理,学生无法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和规范学习过程,致使学习效率低下,起不到培养学生体育意识、锻炼身体、增强体魄的目的。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育部门应该成立专业的体育教育团队,主持编写系统化、专业化的考试大纲,研发新的体育教育专业教材,及时解决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设立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理论课,以体育理论和原理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体育理论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格和道德品质。再者,体育实践和理论分开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并通过实践的反馈理解理论知识,形成良性循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发展体育事业。

2.2 多学科和多领域相结合教学

科技进步的今天,各学科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学科发展新常态,也只有多学科的交流与融合才能焕发一个学科的独特生命力。科学家钱三强曾指出:“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再是独立发展,而是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形成交叉学科,以至于科学家们认定21世纪是交叉学科的世纪”。体育也不例外,体育的发展受心理学、教育学、生物学、化学等学科和保健、社会、营养、保健等领域的发展的制约,如果能积极推进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仅能丰富体育学科的学科内涵,而且能更好地发展体育学科,更好地服务国家教育事业,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

最关键的是,教育部门和高效是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产生并实践多学科融合交叉的思维方法直接关系到这一教学思路能否落地生根。教育部门应当充分挖掘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兼容领域,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拓宽体育教学渠道,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其次,广大研究部门应当提供交流学习平台,促进多学科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促进学科育人模式革新。最后,体育教学在不断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注重发现,不断挖掘其他学科的体育元素,加强体育学科的自身优势,以自己的体育知识辐射到其他学科,有效地为其他学科服务,不断完善体育学科的内容体系。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高效体育改革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育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多学科的不断融合发展;体育事业亟待振兴,只有通过体育部门上下一起发力,建立联动互助机制,师生一道,才能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1]陈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发展走向及改革对策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5):103-105.

[2]李立平,曾石山,刘志宏.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4):89-92.

猜你喜欢
学科改革体育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改革之路
“超学科”来啦
改革备忘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瞧,那些改革推手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