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波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 102442)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研究
马波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 102442)
本文首先从重视对学生体能的促进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等方面对当前高职体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从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两大方面对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从攀岩运动课程在户外操作类专业中的开展、啦啦操运动课程在人际交往类专业中的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在办公室操作类专业中的开展三方面对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实用性特色体育课程开发进行分析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一定提供参考。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职业需求 教学改革 课程开发
毋庸置疑,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当中,假如没有健康的身体,其他任何事情都会受到影响。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因为身体素质较差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弱而被淘汰,而出现这一现象的一大主要原因便可归咎于高职体育教学没能发挥出它所应有的作用。增强学生体质自然是高职体育教学最本质的教学目标,但是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要求能够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性更强,因此,在高职院校做到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来指导其体育教学与课程开发,对于培养出各大岗位的优秀人才便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许多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重点都在于传授学生相关运动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体育技能,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上的影响,没有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也没有做到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而为其量身打造适合他们发展的体育课程。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通常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教师在一学期开始的时候就制定出了总的教学计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往往在经过一学期的体育学习之后,学生在相关技能上、在体能状态上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他们的体育素质却没能得到很好地发展。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学校教育都忽略了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学生在升学压力以及就业压力的影响之下,更为关心的也是各类需要考试的文化课程成绩以及如何更好地就业。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自然也没有对体育教学提起高度重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着体育教师不足的现象,因此,许多体育教师都是非体育专业的教师来代课,而代课教师又通常只是要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自由活动,这种形式的体育课程自然难以起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并且对于毕业生来讲,体育课往往就更是形同虚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普遍关心的是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水平的提升,显而易见,这样重视程度不够,自然就影响到了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
因为现代社会家长对子女过于保护,害怕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受累、受伤,往往不支持孩子去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学校又出于保障学生安全的考虑,担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受伤,也就不重视对学生课内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家长与学校双方面的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少,学生的锻炼意识也难以得到培养,没有家长与学校的引导,学生就更难以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缺乏体育锻炼,学生体质自然就会下降。大量实事也已充分证明,体质较弱的学生更难应对高强度以及高压力的社会工作生活。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课程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对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体育职业能力,让高职学生能够以更好的身体状态以及精神状态来面对现代化教育的变革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现如今,只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程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提升的这样一种教学思想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了,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来指导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也开始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来进行教育改革,也开始认识到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即使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即使没有考上好的大学,但是也必须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够有机会做其他事情,才能够成功。因此,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当中,首先便需要对其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改革。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忽视了体育课程开展的重要性,因此,便应该对高职体育教育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高职院校应该通过体育课程的开展,来起到一个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作用。要构建高职体育教学体系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职业的不同做到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以后参加职业需求的不同来进行分类。具体来讲,可有针对性地对高职体育教学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心理素质以及职业能力。根据这四大板块来构建高职体育教学体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职业能力的培养。
因为高职院校拥有多项专业,然而学习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很大一部分在毕业之后从事的工作都将与其学习的专业有关,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当中,则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日后的发展方向、他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需求来安排教学活动。
攀岩运动,作为拓展类运动项目之一,它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是一项需要运动者综合利用脑力与体力才能够较好完成的心智型运动项目。要想较好地完成这项运动,除了需要运动者具备良好的的身体素质水平之外,同时还需要运动者具有胆大心细、勇于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只有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精良的攀岩技巧,才能够让运动者在高度不一、倾斜角度不一、形态千奇百态的岩壁上做到轻松自如地攀岩,需要运动者综合自身的心智、技能以及体能,这样才能够顺利攀爬到顶端。户外操作类专业学生,他们今后所从事的户外操作类工作岗位,其工作特点便是会经常进行户外作业,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攀爬类活动,因而,对从业者的灵敏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观察力等具有较高的要求,而攀岩运动恰恰能够较好地发展运动者的这些方面的素质能力。
啦啦操运动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运动项目,传入我国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凭借其特点深受高校学生的喜受,并且在高校得到了较快较好地发展。啦啦操运动,它是一项需要在音乐的衬托之下,通过啦啦操队员的动感十足的舞姿或者高超精湛的技术,来鼓舞场上运动员的运动热情,来激发场上观众的观看情绪。啦啦操运动它不单纯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更为准确的说,他是一项体育与舞蹈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啦啦操运动项目的特点,除了它是一项将艺术体操、技巧以及各类流行舞蹈动作融合在一起的特具特色的运动之外,还表现为它在成套的动作当中加入了极具感染力的口号,让啦啦操给人带来一种既动感又富含激发的感觉。啦啦操运动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对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一些以后需要从事运用人际人往的服务性行业的学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啦啦操运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以及良好的形象气质,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啦啦操运动课程在人际交往类专业学生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素质拓展训练是由传统拓展训练演变而来的,它是一项集求生、娱乐以及教育等多项特征为一体的极际类运用,最早起源于英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香港传入到内地,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素质拓展训练凭借其独特的创意以及新颖的训练方式已经被推广开来了。它是一种将运动作为依托,将培训作为方式,以感悟作为目的的运动方式。同传统的文化知识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相比,素质拓展训练更注重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自身体验以信感悟。通过大量教学实践也已经充分证实,通过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激发,对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也成为了一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社会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对于办公室操作类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当中大部分以后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在室内,运动量较少。因而参加素质拓展训练,让他们能够走出办公室,融入大自然,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强同事之间的感情,提高同事之间的合作默契度,培养同事间的团队精神。除此之外,通过素质拓展训练还能够有效预防因为长期伏案工作所带来的一些职业病。素质拓展训练的种类众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条件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例如,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可选择“独木桥”“空中断桥”“悬崖速降”“垂直天梯”等项目;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可选择“信任背摔”“无敌风火轮”“驿站传水”“穿越电网”等项目。
当前,由于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大,高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学校以及家长的重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近些年来高职校院校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也开始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教学实践也充分表明,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来对高职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并且以此来进行课程开发,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应该要努力寻求一种合适的体育教学方式,起到一个既能够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状态又能够促进学生工作能力提升的效果。
[1]李杰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0):102-103.
[2]肖随龙,黄河.高职职业实用性特色体育课程开发研究——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12):59-61.
[3]刘可.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用性体育课程开发研究及实践[J].运动,2013(5):95-97.
[4]高德霞.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导向改革高职体育课程[J].运动,2010(10):100-101.
G807
A
2095-2813(2017)09(b)-014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