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娟 韩亚军 郭莹莹
(1.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510500;2.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武术文化旅游是结合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表现形式以及当地的人文历史环境形成的,是中国旅游产业中新兴的特色体育旅游项目。武术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有助于我国武术事业健康、良好快速的发展。开发客家武术文化旅游,结合梅州的旅游资源,充分展示客家文化,以客家武术为特色,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基础,展现中国武术与武术文化思想,让更多的海外同胞及外国友人认识中国武术。
客家武术的概念是近代武术界人士提出来的,指在客家地区流传、流行民间传统武术,是一种极具客家特色的区域性拳种,与客家人的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古代,由于北方战乱、自然灾荒等原因,客家先民从中原多次向南迁徙,其中唐、宋年间南迁人数和规模最大,主要迁徙至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在迁徙的过程中,客家先民与当地的居民共同生活、交流,在汉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土著民族文化,形成了在语言、民俗、风情、思想等方面具有独特风格的客家文化。在明清时期,武术拳种大量出现,客家武术就是这个大的社会时代背景产生的。
2.1.1 普及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健身意识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物质生活越加丰富多彩,“亚健康”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更加重视健康。为提高全民体质,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一2020)》,大力推行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群众体育[3]。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文化旅游以技艺为外形,武术文化为核心,是一种休闲、娱乐、健身的文化活动。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佛山、登封少林寺两大武术文化旅游城市,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知,76.8%的人认为,武术文化旅游提高了人们的健身意识,还为部分人提供了工作岗位和经济收入。客家武术本身具备强身健体的价值,强调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动静相宜、外猛内静等阴阳法则[5]。因此,开发客家武术文化旅游,不仅为广大群众提供适宜的武术产品,还使人们积极地参与其中,促进其身心健康,缓解和消除身心疲劳,增强体质,防范“亚健康”,提高国民的健身意识,普及全民健身运动。
2.1.2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可以显现一个民族或族群的文化和精神。客家体育是客家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保存下来的反应客家人意识的文化活动,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客家武术,以客家武术技艺为外在表现形式,体现和反映客家地区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一种文化的“综合体”[4]。例如,岳家教的拳理中,首重“三摧”,即“手摧、步摧、身摧”,遇敌进身,主动攻击,以大无畏的气概步步前逼,令敌望而胆寒,表现了勇敢无畏的客家精神。长期习练客家武术,能提高身体素质,缓解工作压力,还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扩大朋友圈,开拓视野,与人友好相处,减少纠纷和矛盾,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使社会更加和谐。客家籍的海外华侨遍布全球各地,大力发展客家武术,为不同工作领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搭建友谊的桥梁,进而促进世界各国和谐共处。因此,客家武术的发展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2.1.3 推进文化梅州的战略实施
2015年政府提出要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4]。梅州是全世界最集中的客家人聚集地,侨胞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梅州有客家民系悠久的历史沉淀、浓郁的客家风情、特色鲜明的围龙屋以及众多的名胜古迹,显示千年古城的魅力。客家武术文化内涵丰富,可借助国家“一路一带”、“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和拥有丰富的华侨资源,将客家武术以一种客家文化及精神为依托推出去,大力宣传客家武术的健身价值和内在客家精神,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建立一条客家武术文化旅游路线,树立自己的特色品牌,让客家武术良好的传承下去,力求将“全世界有华侨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发展为“全世界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武术”。通过客家武术文化旅游,提高梅州的知名度,同时加快推进文化梅州的战略实施。
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以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3],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到来了新的机遇,其中体育旅游满足国民健身、旅游等休闲需求,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之一。武术文化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体育旅游项目,以旅游业的形式将武术和旅游资源深入融合,结合市场营销模式,打造客家武术品牌,创造客家武术形象,促进商业消费,加快经济的增长,提高当地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以客家武术文化内涵为核心,搭建经济舞台,创建新型发展模式,通过武术表演的形式,吸引游客的眼光,促使市场经济的消费。武术旅游能够给客家人们带来全新的观念和思想,迅速提高市场经济意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契机,创造经济效益。例如:嵩山少林寺、武当山、佛山等武术旅游景点,其中门票、商业表演、特产等是主要经济收入,当地人利用旅游的资源,创办游客消费市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客家武术在梅州这座千年历史古城形成,是客家文化的特色之一,也是客家人的历史写照。客家武术习练民众基础广泛,具备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多方位的开发模式,对丰富旅游业,推动梅州经济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3.1 延续客家“崇文尚武”的教育思想
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政策,加大力度发展教育,重视体育和文化知识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近些年,教育出现了缺陷,学校和家长只看重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忽视了体育锻炼,导致青少年的身体体质每况愈下。客家人“崇文尚武”,一方面崇尚读书,特别是梅州地区,形成了“宁愿挑担、卖柴、做苦力也要供子弟读书”[3]的优良传统,素有“文化之乡”之美誉。另一方面梅州地区有尚武健身习俗,古代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恶劣,客家人在居住的围龙屋里练习武术,强体防身。封建时期,进入仕途的途径只有科举和武举两种形式,出现了众多的文人和武举人,而梅州的武举人也带有一种“文人”气质,这种“崇文尚武”的思想伴随着客家人的生活中,延续下来。客家武术可以培养人的品质,磨炼人的意志,丰富人的精神,开启人的智慧,教给做人的道理,提高人的身体素质。通过客家武术文化旅游的发展,让国内外的旅游者感受“崇文尚武”的精神,崇文尚武的社会,才是健康向上的社会,崇文尚武的民族才是有光明前途的民族。
2.3.2 继承民族精神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武术源于生活,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客家武术融合于客家众多的民俗、文化艺术中,被赋予了坚韧的生命力,得到客家地区人民的认可和喜爱。客家人在全世界分布的范围广泛,客家侨胞受到客家文化的影响,通过客家武术传递中华文化,不忘民族之魂。将武术融入梅州旅游中,寻找与武术有密切相关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故居,以历代客家武术人物为切入点,建立武术文化旅游景点,使国内外的客家人以及旅游者感受客家文化和精神内涵,进行文化交流,使世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引发国民对中华民族惊人的智慧、毅力、创造力的崇敬,激发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情怀。
2.3.3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确保传统武术发展后继有人
中国的传统武术源于民间,真正的武术传承人大多数在民间,古老的传承方式使传统武术处于一种自我发展和自生自灭的状态,许多的武术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断层,说明了武术传承的方式有脆弱性的一面,遇到重大的意外事故或者武术技艺的传承人缺乏时,此武术技艺将有可能灭绝。另外,武术是一种非物质的文化形态,其传承的方式一般是口传身授,需要长时间练习和积累,注定了传承的时间较长,这就要求传承人要有较好的物质基础做后盾,才能保证继承人把传授技艺作为一项事业来做。因此,在开发客家武术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要借助政府的政策和对传承人的重视,为客家武术及其传承人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物质基础,使传承人专心授艺,确保客家武术的发展后继有人。
文化旅游的开发,价值在于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客家的“崇文尚武”思想,促进客家武术持续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武术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弘扬,及对武术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发掘,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振兴。
[1]旷文楠.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客家武术馆画刊[M].梅州客家武术馆,1995:4-12.
[3]谭兆风.伍天慧,等.近代粤东北客家武术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9(2):120.121.
[4]李朝旭.岭南武术形成与发展刍论[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3.
[5]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向文化自觉[J].文明,2009(12):8—9.
[6]杨春华,张云丽.平凉崆峒武术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13(24),3.
[7]张赐东,李志军,张媛等.客家文化对客家民间武术传播发展的影响—以闺西客家地区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0(5):3-5.
[8]卢玉龙,胀赐东,闷寸亮.闽西客家武术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4.
[9]韩海锋,王永兴.开发休闲武术旅游的可行性及作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9-40.
[10]陈义彬.梅州客家文化的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