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廖文科
精心设计 严密组织 切实做好体育中考工作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廖文科
编者按:学生体质持续下滑,体育中考改革深化迫在眉睫。从1979年上海崇明中学试行在升学考试中加试体育,到1981年北京、山东、河南等地决定试行重点中学招生时增加体育考试,到1992年北京、江苏、山东等9省市作为全国试点省市,在体育考试的计分、项目选择、组织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尝试,再到2000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等地研制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考试方案,在考试项目的选择、评分标准的制订、计分办法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改革。在这段近40年的时间里,各地特别是试点省市在中考实践与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积极的成果。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由此,体育学科地位进一步提升,下一阶段中如何深化体育中考改革也成为了亟待研究和探索实践的课题。基于此,本刊本期选择北京、江苏省常州市、山东省潍坊市、河南省洛阳市等具有代表性的省市介绍当地体育中考实施及改革情况,共同交流经验,以期引起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和关注,共同推动我国中考体育改革发展,切实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体魄强健。
《指导意见》要求改革招生录取办法,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要求试点地区改革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部分科目作为录取计分科目,除了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之外,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确定其他具体科目及数量,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加重学生负担。《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如何落实“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要求,是摆在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作为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及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精心设计,严密组织,确保体育中考健康有序推进。
体育中考的大政方针已定,但考什么?怎么考?这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指挥棒往哪里指的重大方向问题。从既往体育中考的实践看,体育中考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现场体育测试两个方面的内容,但在对过程性评价的取舍及如何确定过程性评价的权重方面还存在不同的看法。2015年,教育部委托专业机构对全国19个省99个城市的体育中考方案进行了比对分析,只采用“现场测试”的城市占总数的64.6%,说明大多数的城市只是重视现场测试,对“过程性评价”还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还在持观望的态度、不采取实际的行动。所以,对是否将“过程性评价”作为体育中考的内容,一定要在思想上形成共识。笔者认为,过程性评价对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学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自觉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由于有了过程性评价,且折算成分计入考试总分,学生必然会为了获得过程性评价的分值而重视过程性评价,自觉按照学校要求上好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
2.过程性评价渗透到日常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包含了一个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全过程,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和体育文化,培养学生崇尚体育运动的风气。
3.过程性评价还有助于推动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因为没有规范的日常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管理,就不可能有客观的过程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作为体育考试的内容必然会推动日常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规范管理。正因为如此,教育部在总结各地体育中考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专门下发过多个文件,要求采取“过程性评价+现场测试”的方式。因此,在全面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在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考试中,必须把过程性评价作为体育考试的重要内容设计好、实施好。
1.确定体育中考的计分方式。《指导意见》强调要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也就是说,体育中考的计分有分值和等级2种计分方式,都是选项。2种计分方式相比较,采用分值计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每名学生会分分计较,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因此,应尽力采取分值计分的方式。但也要注意与其他考试科目计分的总体设计与要求相协调。
2.要合理确定体育中考的具体分值。1997年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教基〔1997〕18号)曾经做过规定,体育考试成绩计入升学录取总分,一般应在30~45分之间,具体分值由各省教育行政部门确定。1999年教育部印发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1999〕5号)再次就体育考试的分值做出规定,考虑到各地中考总分不一样,用一个分值标准或分值范围不合适,于是规定体育考试分数一般为中考总分的5%,具体分值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提高体育考试的地位,更好地发挥体育考试的作用,在强调全面组织落实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同时,要求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的分量。因此,体育考试的分值定多少,一方面可以参考此前确定的有关体育考试分值的原则要求,根据新的形势,结合各地实际,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合理确定体育考试的分值。另一方面,一定要体现《意见》有关“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的精神,尽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体育考试的分值。实际上,不少地方在实施体育考试过程中,已经在逐步增加体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的分量,已有一些地方的“体育中考”分值占中考总分值的比例超过了10%。因此,各地在研究体育考试、确定体育考试分值时,要按照这些文件精神,尤其要按照“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的精神,适当地加大体育成绩在中考的分量,体现对体育考试的重视,提高体育考试的地位。另外,过程性评价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分值计入体育中考总分,应该成为共识并付诸实践。但分值多少合适,可以进行探讨和探索。根据各地的实际做法以及对过程性评价还存有不同看法的实际情况,其分值或所占比重可以考虑适当降低。1999年曾规定体育课成绩和平时参加锻炼情况记入体育总分,折合分数建议占体育考试成绩总分的40%~60%。可考虑对这一建议进行必要的调整,如,过程性评价的分值比重是否可考虑降至20%~30%?另外,还可以考虑根据学校体育管理规范程度来确定过程性评价分值所占的比重,学校体育管理比较规范的地方或学校,其分值或所占比重可以适当高一些,在学校体育管理欠规范的地方或学校,其分值或所占比重可以适当低一些,待其管理水平提升后再逐步增加比重。
一些地方对过程性评价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是担心过程性评价太虚,不容易做实,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通过精心地设计和严格地管理,是可以将这件看起来虚、不容易做实的事做得相对实一些的,甚至做得比较实。也就是说,要将这件事做实,关键是要加强过程性评价的设计和管理。
1.明确过程性评价的具体内容。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上体育课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等过程的态度、行为所进行的评价。除固定的体育课程之外,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为突出重点、便于操作,可考虑以落实校园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为基本出发点,将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课后一小时锻炼、每天的大课间及参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测试情况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其中体育课教学是学校体育最为重要的环节,应该作为主要内容,安排较大的权重,可考虑占50%~60%;课后一小时、每天的大课间锻炼可以合并为一项,与参与《标准》测试情况各占20%左右的权重。
2.加强日常体育教学与锻炼过程管理。建立日常体育教学规范和课外体育锻炼制度是做好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前提。首先,学校要按国家的规定要求安排好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即落实初中每周3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组织开展大课间体育锻炼活动;全面实施《标准》。这些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安排是过程性评价的工作基础,必须予以保证;其次,学校必须规范管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在开齐每周3课时的体育课以及组织学生下午课后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标准》测试的基础上,对学生日常体育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真实地记录。如,记录每学期体育课出勤(记录缺课、请假次数)、出力情况(可按好中差分A、B、C三个等级记录);大课间操、课后锻炼出勤、出力情况;《标准》达标成绩等。同时,要对记录结果进行相应地公示,既能督促学生注重日常锻炼,又能接受学生、家长及公众监督。此外,要合理确定过程性评价的评分标准。没有标准就不可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就会带来随意性,就会带来家长的质疑,甚至导致对过程性评价质疑,对体育中考的质疑。因此,要将对学生日常体育行为的客观记录,通过评分标准的转换变成具体的分值。如,体育课出勤情况按缺课n次扣1分,体育课出力情况按n个C扣1分。此外,要合理确定过程性评价的评分标准。在对学生日常体育行为进行科学、客观、真实地记录的基础上,建立详细、客观的评分标准,再根据评分标准将过程性评价换算成具体的分数。
1.科学确定体育中考的现场测试指标。为什么要实施体育中考?是因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近20多年来持续下降。必须通过体育中考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因此,我们要不忘初心,坚持问题导向,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体育中考的测试指标。针对当前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如,耐力持续下降、力量明显不足等,选择相应的指标作为体育考试的现场测试项目,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锻炼身体,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当然,作为体育科目的考试,也可适当考虑专项技能指标,或者选用一些体能与技能结合的指标,如,足球、篮球的折返运球跑等项目。此外,也要适当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统一测试项目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一部分测试项目。在具体指标的选择上,可以考虑从《标准》指标体系中挑选相应的指标,这些指标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专家论证筛选出来的经典测试指标,具有锻炼效果好、易于操作的特点,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从《标准》指标体系中挑选相应的指标作为体育中考项目,也有利于将体育中考与《标准》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体育中考推动《标准》的实施,促进学生积极锻炼、经常性锻炼。
2.要合理确定现场测试指标的数量。现场测试不同于卷面考试,其组织工作较为复杂。指标过多会增加了组织工作的难度,耗时耗力耗经费;指标过少又不能较为全面了解、客观反映学生的体质体能情况。根据19个省99个城市的体育中考方案的分析,现场测试项目的数量均值为3.3项,其中选择3项的所占比例最高,占总数的64.6%;采用“必测+自选”的占总数的64.6%。借鉴这些城市的做法,可考虑以“3+1”作为基础进行合理调整。即3个统一的必测项目,1个自选项目,其中的自选项目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学生日常体育活动情况,确定3个左右的项目供学生选择,允许其选择其中的1项作为考试项目。总之,各地可以在“3+1”基础上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合理增减。测试指标的确定还要注意防止应试体育问题,防止发生“考什么”就“教什么”“练什么”的现象。由于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学校的教师围绕测试指标进行教学,一些学生围绕测试指标进行锻炼或训练的现象,对体育教学的全面开展、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考虑建立体育考试现场测试题库的办法进行应对,即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要求,确立和公布多个体育测试项目,如,《标准》的各项指标都是考试的备选指标,甚至以此为基础扩展更多的指标,使学生围绕《标准》等多项目进行锻炼,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在正式现场测试前的适当时间,再公布最后的测试项目(包括必测和选测项目),让学生在全面锻炼身体的基础上在一定时间内围绕测试项目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体育测试成绩。
3.严密组织体育中考的现场测试。体育中考的现场测试是体育中考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分数占比最多的、学生及其家长关注度最高的,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在睁大眼睛监视这一考试过程,容不得半点差错,切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根据体育考试的特点,参照运动会的组织形式,制订详细的体育测试规程、流程及有效的考场管理制度和监控措施,有序组织体育现场测试。要对现场体育测试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其掌握标准的测试方法,统一尺度对学生进行标准化的测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用智能化测试器材,避免人为操作因素,增强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减少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质疑。
要高度重视体育考试现场测试安全,考前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考生健康状况,如,通过常规体检结果查询、要求学生及其家长如实反映学生健康状况等,确认考生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测试现场要安排医务人员,配备医疗救护药品、器材、车辆等;测试过程要密切关注考生的身体状况,尤其是耐力测试过程中如发现学生身体状况有异常迹象,要及时询问或立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够立即得到紧急救治。要加强体育考试考风考纪建设,严明考场纪律,加强对现场测试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要求其严格执行体育考试规则和测试程序,保证测试结果的公正性;制订相应的惩处办法,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者,坚决给予严厉的纪律和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