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丹 伍广津 冯支波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7)
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国家的根基、是人们精神的寄托、灵魂的归宿[1]。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华夏民族创造了内容丰富、意蕴深刻的民族体育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社会活动的结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布努瑶是瑶族其中的一个支系,它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锣舞是田东境内布努瑶族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是我国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田东作登布努瑶传统金锣舞现已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对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融合性以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拥有壮、汉、瑶、侗、仫佬族五个民族的作登瑶族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管辖下的唯一一个民族乡,地处县城南面的大石山区,常年温热多雨,山高路陡、环境封闭。拥有喀斯特地貌的作登瑶族乡占地面积376.4km2,一大半都是石山,可见生存条件的恶劣。现有人口37,888人,其中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8.9%。这里山水相连,土壤肥沃,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芒果、甘蔗、香蕉为辅,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靠外出务工收入。
很久以前,田东县大石山区的瑶寨小伙子旨维,有一天在打柴回家的路上,不经意间发现有一个雌性野人蹲在地里摸弄他的南瓜,可能冥冥中自有注定,两人相爱结为夫妻,育有儿女,男的开荒耕种,野人就做庄稼的守护神,并且年年大丰收。一天,夫妇俩上山打猎,旨维专注着射野鸡,等回头发现野人不见了踪迹,旨维无迹可寻,便呆呆的在山脚等待,后来才知野人发现石缝里有个大溶洞,听到洞里有锣鼓声,寻声而去,走进洞内,原来里面真的是别有洞天,洞里金碧辉煌,犹如一座宝殿。野人发现旁边有一条石笋,就藏其身后,扫视着洞中的一切——五颜六色的珠宝遍布其中;各式各样的象形兽类嵌满洞壁;夺人眼球的还数吊在中央的十面金锣吊,在珠宝的衬托中熠熠生辉;四个大铜鼓则静静的躺在后面,仙人们跳着金锣舞沉醉其中。此时的野人看得出神,都忘乎所以,等她缓过神来,仙人们已无影无踪。她很喜欢仙人们刚刚跳的金锣舞,顺手拿了两面金锣,由原路返回,说时迟那时快,等她刚从石逢里钻出来,石逢就马上自动关闭了,回头已找不到任何痕迹。她下山来看到旨维,便兴奋地把经过告诉他,旨维以防发生事端,就把金锣藏了起来。几年后的一天,村里每家每户都张灯结彩,杀鸡宰鸭的庆丰年,野人非常兴奋,便拿出那些珍藏多年的金锣,回忆当年仙人们的样子边敲边舞。村民听到金锣声,纷纷来到旨维家观看学习,大家越跳越起劲,锣也越敲越响。后来这事传到了皇上那里,一听非常高兴,就赐给他们跳金锣舞来庆丰年。村民们感恩圣上,为了敲出更加优美动听的锣声,把红布缠在锣锤头上。金锣舞便因此留传了下来。
“鲁桑”即金锣之意。也叫铜锣,因为相传铜锣中掺有少量的黄金,故名金锣。每次跳金锣舞前后都还有一个请锣和封锣仪式。请锣:平时金锣都是放在一个密闭的米缸里的,跳金锣舞前,师公会在米缸前烧香烧纸,备好三生(猪肉、鸡肉、鱼)、酒来贡奉金锣,口中喃喃念着一些咒语,这才能把金锣请出来;封锣:和请锣的仪式类似,把金锣放回原处,封存起来。这些仪式都体现了人们对金锣的无限尊敬和信仰。
金锣舞大多以集体舞为主,人数没有限制,可以是三个、五个,也可以是几百甚至上千。舞时在一块空地上架起两个桩子,中间拉起一个绳索或是藤蔓,然后把金锣悬挂起来,也可将金锣吊在一根竹竿或是木棍上,距离地面1.5m左右,两端各有一个人抗在肩上,只要不妨碍舞蹈动作便可。由于作登瑶族乡的地理因素,人们都是居于高山之上、流水之间,长期的生活、劳作使他们适应了自然环境。例如行走在险峻陡峭的山路间时,就必须抬高步子,脚尖触地用力,扭腰转跨及含胸收腹等。简简单单的一面锣在他们的那里就可以玩出很多花样,舞蹈动作里的“抬腿击锣”“拍腿击锣”“靠步点锣”“双槌过头”“双槌背击”“急转点锣”等都有体现[2]。舞姿刚柔并济,优美动人,再结合铿锵有力的锣声、鼓声还有唢呐声,给人以轻快矫健之感。每逢瑶历春节、盘王节、传统春节、端午节、五月二十九等一些传统节庆、祭祀活动,金锣声就会响遍整个瑶山里的村村寨寨,此时,男女老少都围在一起,呐喊欢呼、敲锣打鼓、吹唢呐,如痴如醉地唱歌跳舞,狂放的金锣舞让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美感和生命的张力。
不管是金锣舞的展演还是动作技术,都能很好的体现健身娱乐功能。舞蹈动作里的各种挥臂、抬腿、弯腰、转身等,都是全身肌肉和各韧带关节的有机配合和相互协调的体现,使之得到充分的锻炼,尤其在体能和技能水平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因为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都是瑶寨人民平日里辛勤劳作的最佳体现。优美的舞姿再配合唢呐、鼓、金锣、舞者们的口号以及观看者的呐喊欢呼声,让人们完全沉浸在其中,使之身心愉悦。
“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国家的根基、是人们精神的寄托、灵魂的归宿”。金锣舞是田东境内布努瑶民族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是瑶族人民社会生产活动的结晶,也是瑶族人民喜爱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金锣”融入了他们的生命,是他们的信仰,他们民族的图腾。金锣舞不仅是对舞者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的考验,而且提升到了人们对自身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保护与传承,激励着人们对民族文化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对激发民族自豪感起着积极的作用。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指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民族认同感[3]。瑶族人民生活在环境封闭、生存条件比较恶劣大石山中,居住分散,一座山上基本上就有几户人家,加之语言不同,与外界少有联系。但金锣舞不分性别、不分年龄,把大家都聚集到了一起,尽情地欢呼、尽情地宣泄。唢呐、鼓、金锣、舞者及观看者们,相互间的配合与协作渐渐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维系瑶族人民团结的凝聚力。
山高路陡、交通闭塞的作登瑶族乡,由于语言不通,与不同语言的人交流遇到障碍,加了沟通交流的困难,所以他们极少与外人交流,外人也很少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自从金锣舞“一炮打响”之后,不少中外旅游者纷纷慕名而来。让游客了解和参与到金锣舞中来,更好地展现金锣舞文化的魅力。一些瑶族的服装、饰品、特产等得到了开发利用,让人们真正享受到瑶文化发展带来的实惠。一方面,对提高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促进了传统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形成了文化与经济的双赢局面。
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程度的根本标准,社会是否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就是其中一个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人们只有在满足自身温饱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金锣舞体育文化产生于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时代,一直延续到生产力快速发展的21世纪。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金锣舞体育文化也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演变、传承与发展。它作为民间的一种体育文化活动,在传承与发展中自然也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水平作为最基本的保障。
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还极为低下,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大自然的馈赠。因此便产生了对神灵的崇拜,对巫术、宗教的祭祀与信仰等活动。每逢瑶历春节、盘王节、传统春节、端午节、五月二十九等一些传统节庆、祭祀活动中,瑶族同胞们纷纷跳起金锣舞,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传统金锣舞随着人们的神灵崇拜、宗教祭祀、节庆活动而根植于心,对于金锣舞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广西出台《自治区关于给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体育传承馆、民族体育传承人经费资助的通知》[4]桂体群〔2014〕63号)。为了加快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创建国家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自治区体育局决定对在2014年度工作开展较好的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体育传承馆、民族体育传承人给予适当资助与扶持。据了解,目前百色市各级政府对瑶族传统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还没有因地制宜的制定出具有本地方特性的条例和有效的政策法规及措施计划。因而金锣舞的传承与保护不能得到明确的指导,还处于一个“无法可依、无法可循”,相对自然的状态,难以形成整体合力和持久动力。
近年来,欧美文化以倒压性的优势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没有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正是缺乏这些对民族文化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至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民族传统文化日渐消亡。在当今社会文明的强力冲击下,加之村民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政府又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和措施,加剧了民族文化的破坏和毁灭,脱离了固有文化的土壤,使得金锣舞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还没有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作登布努瑶金锣舞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传承后继乏人,面临失传。作为发祥地的梅林村,现在,只有66岁的金锣舞代表性传承人阮桂陆,其他几位年事已高不能再继续从事金锣舞工作,瑶族人民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所以金锣舞的传承都是靠“言传身教”;另一方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要么外出上学,要么打工,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还小孩,少数留下的年轻人觉得枯燥无味也不愿意学,以至于出现传承人青黄不接的情况。值得欣慰的是,在2012年作登乡的梅林小学已经将金锣舞纳入体育课程内,但仅仅是一个小学的影响力还是远远不够的,传承的重担都压在了老一辈人的身上,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仿佛仍然看不到希望。
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扶持是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离不开的“衣食父母”。“无法可依、无法可循”的情况下就导致传统金锣舞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难以开展。百色市各级政府应该狠狠抓住广西出台《自治区关于给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体育传承馆、民族体育传承人经费资助的通知》的机会,建立专门的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组织机构,制定出明确保护与传承金锣舞的具体实施方案,让金锣舞的传承与保护有法可依,使其在持续的发展道路上愈走愈远。
人们还没有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正是缺乏这些对民族文化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至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民族传统文化日渐消亡。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人们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属“不可再生资源”毫无知解。因此,传承和保护瑶族传统体育文化迫在眉睫。各级政府要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熟知保护和传承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以之为使命。一是要转变观念,把传统体育文化与经济建设相结合,走“文化铺台,经贸唱戏”的新路线,让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这条康庄大道上愈走愈远;二是要坚持贯彻“抢救为首、重在保护、善于开发、继承发扬”的思想工作方针,不断扩大影响力,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自治区关于给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体育传承馆、民族体育传承人经费资助的通知》中指出:“对在本年度相关工作开展较好的民族体育传承人给予每人5000元/年的补贴。”像阮桂陆老先生这样的老艺人,应当给予适当的福利补贴,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政府的重视,鼓励他们保护和传承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积极性。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向梅林小学学习,鼓励瑶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各大校园,组织传承人进校园传承、辅导金锣舞新苗,加强培养传承人,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学生是我们国家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把传统体育项目纳入课程,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这样,我们国家的民族文化才能世代相传、延绵不息。
[1]党的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2012-11-19].http://phycjy.pinghu.gov.cn/readnews.asp?id=3121.
[2]田东瑶族金锣舞——山野的狂欢曲[EB/OL].[2012-9-23].http://tieba.baidu.com/p/1879194941.
[3]王阳春.从民族文化的特征看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发展[J].甘肃科技纵横,2007(5).
[4]自治区关于给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体育传承馆、民族体育传承人经费资助的通知[EB/OL].[2014-11-21].http://www.gxsports.gov.cn/Category_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