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和深入实施,农村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两基”工程目标基本实现,农村成人和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但是,必须明确农村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仍有诸多问题亟需破解,任重道远。
根据十多年来从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思考,现就我所感受到的我区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设施落后
尽管近20年来中国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随着时代进步,与人们的需求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乡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经费的实际需求不能及时上报,学校只能等待合适的时机,结果受苦的还是学生。小学生在成长的初级阶段,懵懂童真只能默默接受一切。此外信息社会使得本来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退步。许多农村小学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最基本的教学资源都难以满足。不要说和城镇的学校相提并论,就是最基本的书本课桌需要也很难满足,最为严重的是许多地方还存在危房学校,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却还得坚持读书。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石,不能因为是农村就被忽视。这种长期的教育资源不公平必将影响教育水平提高的大局。
(二)在校学生逐年减少,生源大量流失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小学生源骤减问题日益凸现。这种现状在我区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生源流向城镇表面上看是城镇教育水平提高了,学生素质提高了,但实际上农村学生和家长有很多是因为村里没有小学或者小学办学条件差而不得不背井离乡。
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城乡二元结构差别造就的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新时代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都希望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导致大部分的孩子离开农村去城市接受教育。其实是因为农村教育达不到家长和学生期待的水平;其次,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少农民外出务工,将孩子带在身边,送进所在城市学校就读,客观上造就了农村小学生源的减少。农村难以生存,外出打工带走了生源,这已经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城乡发展的经济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而不只是教育工作者努力就能解决的。
(三)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队伍“老龄化”的現象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老教师中,受过专业教育的很少,大部分是民师转正过来的。他们的教学方法多数是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相对于新时代,教法显得陈旧,观念也比较落后,知识结构老化。许多新的教学工具即使学校提供了也没有能力使用。面对当今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改革后的义务教育课程,对他们而言,往往觉得力不从心。而且大多数老教师也不愿意改变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教学方法,与新式的教育方法形成断层。教师队伍教学基本功有待提升。有较高教育水准和学历的老师往往不愿意在农村任教,所以教师队伍中出现“留不住”的现象,目前我区在村级小学任教的中师毕业生已寥寥无几,他们大多调往县城、乡镇中心学校。
二、农村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21世纪的竞争主要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主要形式。
农村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义务。针对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大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均衡教育资源
基础教育是一项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小学教育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实施科学兴国战略的重要方面,我们应重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均衡教育,一方面教育当局应加大教育政策的倾斜力度,继续支持农村小学教育。另一方面应调动社会力量,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教育,关注农村小学教育,使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农村小学。
(二)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
为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区应不断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力度。针对我国现有农村学校分布的问题,教育当局应采取积极有力的调整力度,对学校布局进行调整,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校舍条件得到改善,办学质量得到提高,才能有效防止生源大量流失。
(三)着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俗话说,学生要一碗水,老师应有一桶水。为了迎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的需求,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特别是小学老师应该是全能型教师,要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更新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教育管理者可通过以考促学和以训促提高,稳扎稳打、实事求是来强化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以及专业基础。
总之,教育是一项事关民族生存发展的大计,困难一直有,但是摸索前进也终会造福国家民族和人类。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所思所想可能也不够成熟,但我还是会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不懈,尽我所能带给孩子们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