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备考策略

2017-11-25 22:51陈荣建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备考

陈荣建

【摘 要】本文笔者分析了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的备考策略,力求为初中语文文言文方面的备考提供自己的一些建议和见解。

【关键词】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备考

中考文言文考试近年来愈加侧重课外文言文的考核,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文言文备考中帮助学生渡過难关,提升其阅读能力,使其能应对考试考核要求。

一、以课内教学为基础,打好文言知识的基础

中考课外文言文的考核难度一般不大,选文比较浅显,如果学生课内文言文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基础打得比较牢固,那么应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核还是游刃有余的。因此,课外文言文备考应该建立在课内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阅读技巧的提升基础上,课内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提升了,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材,帮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和积累,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和总结,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课内文言文的复习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积累文言文实词。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中会要求学生进行实词解释,这些实词即便出现在课外文言文中也大多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到的,在课后注释能够找到的。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将课后注释的文言文实词都积累下来,在记忆的基础上把握文言文实词的特殊用法,研究透彻一词多义、古今通假、活用词类和古今含义之间的差别等问题,在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时,教师可以以课文为单位进行梳理,让学生在复习文章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框架。以《桃花源记》学习为例,这篇文章中就有古今通假字,“便要回家,设酒杀鸡作食”这句话中的“要”和“邀”字相通,含义为邀请;这篇文章中还存在古今异义词,“阡陌交通”一句中,“交通”的含义是交错相通,但是在现代汉语中“交通”的含义是运输和旅客运营事业的总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句中“妻子”的含义是妻子和儿女,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妻子”的含义是成年男性的配偶的含义。诸如此类的实词学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二,积累文言文虚词。在文言文中,虚词数量虽然少,但是使用频率却非常高,用法也相对复杂。在中考文言文考核中,虚词考核并不是考试重点,考生只要在遇到常见的文言文虚词时能够区分其用法,便于其理解文言词语和文言文文章即可。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归纳常用虚词的一般用法,比如“其、之、然、乃、以、于、则、而”等词,并通过举例让学生对虚词用法有直观的感受。比如在讲解虚词“之”的用法的时候,教师可以总结:第一,之可以用作代词,指代人、事、物,比如“肉食者谋者,又何间焉?”;第二,之可以作助词,一般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比如“吾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第三,之可以作动词,含义是往、去、到的意思,比如“辍耕之垄上”。

第三,文言文句式积累。出现在文言文中的句式大体上有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判断句等几种句式,这些句式和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需要着重强调,帮助学生指明句式的特征、翻译的方法和具体的含义。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倒装句学习一般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该以此为重点。倒装句中有主谓倒装,比如“卷石底以出”这句话其实就是“石底卷以出”的倒装;有宾语前置倒装,比如“恐年岁之不吾与”。

二、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做好中考课外文言文备考教学

(一)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

在课内文言文复习之余,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提供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的机会,让学生将课内积累的文言文阅读知识有效地应用和延续到课外文言文阅读上,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

笔者在课堂上为学生选择了一篇课外文言文,并按照中考文言文的出题模式为学生设置了几个问题,选择的文章为《邴原弃学》,文章内容如下: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笔者提出的问题如下

1.解释如下词语:(1)凡得学者;(2)苟;(3)徒;(4)资

2.翻译如下语句:(1)孤者易伤,贫者易感;(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3.通过文章,我们应该学习邴原的什么精神?

学生通过在课内学习的文言文知识,学生们大体上可以理解文章的含义,并通过上下文能够翻译出词语和语句的内涵,体会到邴原那种穷不丧志、艰苦求学并认真钻研的精神,使其成为自己的精神鼓舞力量。

(二)重视课内文言文阅读方法向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迁移

从中考语文文言文的命题趋势和考试特点来看,试题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变化。为此,初中语文教学应当积极地提出应对之策,让学生在考场上以不变应万变,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做出如下调整:首先,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来,通过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其次,注重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文言文阅读实现和古人的跨时空对话,真正理解文言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再次,强调学用结合的重要性,教师应当秉承课内注重、课外应用的原则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拓展阅读和比较阅读中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建立一个广泛的阅读场,循序渐进地丰富其文言文知识储备并不断进行拓展,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在中考课外文言文备考策略中,教师应当打好基础,做好课内文言文的教学,对文言文命题规律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学生领会到文言文学习的美感和意蕴,在此基础上把握文言文知识和语句,做好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中考课外文言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阔.浅论新课标背景下中考文言文命题特点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

[2]郭智洋.新课标下中考文言文命题特点与对策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备考
谈谈写好高考作文的几点做法
试析高考历史备考对策
古诗难懂之因探微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
语文高考备考要从高一抓起
论高三历史科备考的学法指导及学法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