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体育选项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7-11-25 11:57陈才发
科技资讯 2017年28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摘 要:大学体育课程是民办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大学体育选项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大学体育课程体系进行探索分析和评价,针对大学体育选项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为民办高校大学体育选项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体育选项课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a)-0166-02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民办高校,自1997年创办以来,大学体育选项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存在于现实之中。这不仅展现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而且也是我国民办高校成功办学的一个案例。

1 问题的提出

大学体育课程是民办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从传统教学内容到选项课程,各高校都存在差异。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既要围绕终身体育的原则进行,又要对大学体育课程发展趋势进一步进行分析,从而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进行[1]。

2 体育课程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个案基本情况介绍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是我国民办高校之一,早在1997年,开始招收专科层次学生,2005年升级为本科院校,并始终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办学理念。同时始终以学生动手能力训练为重点,把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学生作为核心竞争力。

2.2 课程性质

大学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身体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身体健康素质和身体运动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课程;是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结合;是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2.3 课程目标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中体育课程目标包含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与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目标。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体育实践所能达到的预期结果。

2.4 课程结构体系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目前的大学体育课程结构由课堂教学、课外锻炼(体育社团、校内、外体育活动、校园健身跑)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体育社团、校内、外体育活动由学生自主自愿参加,校园健身跑则是一、二年级学生必须参加,要求每天跑两公里,用本人手机上传数据,跑步距离期末计入考试成绩。

2.5 课程设置

根据《纲要》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的内容和我院体育教学师资、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如下。

(1)必修课:第一学期开设。开设项目:武术(24式太极拳)、健身运动、高尔夫礼仪。

(2)选项课:第二、三、四学期开设。开设项目:体育舞蹈、瑜伽、普拉堤、健美操、啦啦操、街舞、排舞、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高尔夫球、武术(太极扇)、武术(初级长拳)、跆拳道、舞龙舞狮、定向越野、器械健身、田径、轮滑、飞镖、身体素质等25项。

(3)选修课:第五、六学期开设。开设项目:体育舞蹈、瑜伽、街舞、高尔夫球、跆拳道、桥牌。

(4)体育保健知识理论课: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供身体机能不能完成体育实践课学生选择。

《纲要》实施10多年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对新兴的娱乐休闲项目则根据学生专业与毕业后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开设。

2.6 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结果评价为主,过程评价为辅。

(2)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评定学生体育课成绩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出勤率、課外体育锻炼、运动技能水平、体育理论知识、平时表现等情况予以评分。其中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2.7 课程改革成果

2.7.1 体育课程改革实施

2012年3月19日,制定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方案》,并在学校校长办公会2012年第4次会议上原则通过。

(1)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完善。为了优化大学体育课程内容,让更多的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程产生兴趣,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在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开设了新型体育课程内容,如高尔夫、普拉堤、网球、飞镖、舞蹈之类等教学内容。

(2)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调整。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越来越少,这就导致现代“文明病”大量产生和蔓延。我们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以适应终身体育观念的发展,从单纯的体育运动技能传授到终身体育意识形成,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终身受益。

2.7.2 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

(1)近五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体育竞赛获金牌52块,银牌58块,铜牌43块,极大推动了课外体育活动开展。

(2)近五年校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项目,得到全校师生好评,这是对我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最好检阅。具体表现为:开幕式团体操表演体现涉外“男拳女操加选高尔夫”教学训练特色。将体育和艺术融于德育之中,形成和谐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兴趣,养成习惯,培养团结、奋进、拼博的集体主义精神。

2.8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

(1)学生终身体育观念淡薄。运动兴趣对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非常重要,但由于大学体育大部分学期为选项课程,学生首先选择室内项目与考试容易拿高分的项目,所以体育课对学生影响不大,在学生心目中根本不存在压力。endprint

(2)体育课程考试存在弊病。大学体育大部分学期为选项课程,若统一考试则时间不够,体育教师自行考试,则评分差异明显。

(3)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不足。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有标准田径场1个,体育馆1个,篮球场19个,排球场2个,足球场1个,网球场2个,羽毛球场6个,乒乓球馆1个,台球馆1个,健身房1个,舞蹈房6个,,跆拳道馆1个,游泳馆1个,高尔夫练习场1个,这些体育场地设施只勉强满足上课需求和学生体育锻炼。

3 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策略

3.1 明确改革目标,遵循改革理念,优化改革思路

根据大学体育课程实际情况,课程目标的制定必须要正确合理,同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他们自身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发展相一致的体育课程理念。另外,将大学的课余体育活动、课外体育训练、校外体育活动以及大学的体育文化氛围一并联合到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策略中来,以便于更好的形成和建立起体育大课程相结合的结构体系[3] [4]。

3.2 创建以能力为导向的知识体系

確立以培养体育知识扎实、能够将最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具有“健康第一”意识,综合素质高、协调、管理、创新能力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一套实用的终身体育知识体系[1]。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热潮下,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课程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逐步提高。

(2)体育课程的设置:对于学校大学体育运动项目的设置,对于上课时间的安排,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对于体育课意识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在大学体育课程考核上设置了按项目统考的考核方法,更加公平和合理,让学生参与度大幅提高。

4.2 建议

(1)大学体育课应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今后工作与生活服务。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身体和情感等方面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做好准备,充分把“终身体育锻炼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

(2)科学合理设置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要理清思路,创建特色,构建符合自身学校实际的大学体育课程结构体系。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时,考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运动技术的难易度上增加体育课的娱乐、健身和适当的竞争性。这样更加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动力和兴趣。

参考文献

[1] 陈才发.基于终身体育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2,2(4):4-5.

[2] 王守文.关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5):88-89.

[3] 苟定邦,董林,聂东风,等.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5):679-680,683.

[4] 王海骊,刘晶.基于数据分析的高校学生评教研究—以2006-2009年北京某理工科高校为案例的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