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林
摘 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当中。英汉两种语言中,也都有大量委婉语的使用。虽然英汉委婉语中存在共性,但由于不同的语言特点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两者还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通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对英汉互译的翻译技巧进行探讨。
关键词:英汉委婉语;异同;英汉互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0-0070-02
一、引言
委婉語(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在特定的语境,人们往往会使用温和、动听的委婉语来代替粗鲁、刺耳、令人不适的言辞。使用委婉语常常是为了回避或掩盖某些严酷的社会现实,或为了防止“语出伤人”,避免“有失体统”,以显得文明礼貌。委婉语这种修辞格在各种语言现象中都是常见的,可以说使用委婉语是各个民族语言的共性。
英汉委婉语虽然存在一些共性,但不同的语言特点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两者还有很大的差异性。正确理解委婉语在人们的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难度。下面本文将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并讨论其翻译技巧,以便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使用委婉语,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二、英汉委婉语的比较分析
既为委婉语,英汉委婉语从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等角度来看,有一定的相似性:对某种忌讳的事情进行委婉让人容易接受的表达,如:英语中的pass away, in heaven,汉语中的“逝世”,“到极乐世界去了”;或是在交际中避免冒昧无礼伤害到他人的话语,如连没有如何职业的housewife,现在也自称为housemaker,甚至household executive,汉语中的“车夫”变为“司机”;又或是有时具有一定欺骗性,将丑陋的事情藏匿于美好之中。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英汉民族在自然生活环境及社会生活环境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性,这也就给各自的文化烙上了各自的特色。下文就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来具体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
(一)英汉委婉语的相同点
首先,英汉委婉语有着类似的起源。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有各自的禁忌语,当遇到这种需要禁忌或避讳的事物时都会采取一种更加“得体和高雅”的表达方式,从而对犯忌讳的事物达到避讳的目的,这就是英汉委婉语共同的产生根源。
其次,英汉委婉语中对禁忌的东西有相似之处。比如死亡,英汉的委婉语表达都有很多,英语有pass away,breathe the last,go to ones maker,join the great majority,sleep the final sleep,be with God等几十种说法;汉语的说法也不少,如“逝世”、“长眠”、“去世”、“寿终”等几十种说法。又比如在提及人体的某些功能、缺陷等方面时,英汉也有各自的委婉语。如“上厕所”、“怀孕”等说法不胜枚举。
最后,是委婉语的使用功能,都是为了避免忌讳而出现,都想达到一种愉悦的语言效果,是交流沟通更流畅,避免说出令双方都觉得难堪的事实。
(二)英汉委婉语的不同点
英汉委婉语确实存在不少共性,但是毕竟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语言特点不同,而且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差异很大,对委婉语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英汉委婉语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说语言特点。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所以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英汉委婉语表达方面的差异。从构词方面说,英语是拼音文字,通过变音或改变拼写形式,可避开原来的语言符号,达到委婉的目的。比如用WC(water closet)代表卫生间,将vampire(荡妇)拼做vamp等等。而汉语经常采用的构词手段是谐音。当为了避讳某个字时,我们会用它的谐音代替。为了避宋太宗赵光义的名讳,城市“义兴”改称“宜兴”。英汉委婉语的差别还体现在两者的语义特点,英语的词义比较灵活,多用模糊的涵义。比如用sanitary engineer代替garbage man表达垃圾清洁工,用domestic manager代替housewife表达家庭妇女。而汉语的词义比较稳定,只能用同义词替换来达到委婉的目的。比如用用年长,年事已高来代替年老,用词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
其次,英汉语言的差异在文化方面也是不同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地区所使用的语言和其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文化的不同造成了英汉委婉语的不同。比如宗教信仰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语言。西方人一般信仰基督教,比较注重赎罪,以便灵魂得到拯救。所以死亡的委婉语会用到be called to God,to answer the final summons,go to a better world。对于汉文化的人来说,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死亡的委婉语会用到“仙逝、得道、成仙、羽化、圆寂”等等。又比如思维方式的差异会影响语言。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自古有谦恭礼让的美德,与长辈说话会用敬语,像“您,令尊,高见,贵姓”等等,而在英语中没有这类的使用。还比如价值观念的差异也会影响英汉委婉语的不同。“老”是西方人忌讳的词,所以有很多关于“老”的委婉语。Elderly(上了年纪的)、the mature(成熟的人)、senior citizen(资深公民)等等,但在中国,有尊老爱幼的传统,所以关于老的委婉语就没那么多,反而敬称时会用到的。“老成持重、张老、老同志”等等。
三、英汉委婉语的翻译
通过对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英汉委婉语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翻译时我们要把握相同之处,重点处理不同之处。通过以上对比我们还可以知道,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委婉语代表着不同文化背景。所以翻译的目的就在于让使用不同语言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达到有效的交流。因此,委婉语的翻译需忠实地传达原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首先,译者要尽量保留原文的委婉色彩;其次,要理解委婉语不同形式的内涵,只有清楚地理解才能不同表达的内涵,才能选择最佳的翻译。最后,翻译时应考虑语境因素,如,不同文体、语体和感情色彩等方面,根据原文中言语者的身份、委婉语所描述的对象年龄、性别、职业等信息,尽量选择适当的文体和语体进行翻译。
(一)直译法
在上一章中,我们已讨论过英汉委婉语的相同之处。有时同一个概念在英汉中都有委婉表达时,即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在文化、语义上功能對等时,我们便可以采用直译法。用此委婉语翻译彼委婉语,使译文尽量与原文语言风格保持一致。比如:
1.The old man closed his eyes after a life of bitter hardship.
这句话中“close his eye”是“死”委婉表达,汉语中“闭上眼睛”也是“死”的委婉表达,所以这句话就可以直译为:这位老人含辛茹苦了一辈子,现在终于可以闭上眼睛了。
2.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at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 (Abraham Lincoln, Gettysburg Address)
这句话中的“a final resting place”和“gave their lives”是“墓地”和“死”的委婉表达。这种委婉表达将禁忌的东西表达得让人可以接受,体现了士兵们的尊重。而汉语中“安息之地”和“捐躯”也能表达同样的意思。所以就可以直译为:我们今天到此集会,是为了将这一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那些为祖国捐躯的烈士们,作为他们最后的安息之地。
(二)意译
但是在上一章我们也可以看出,英汉委婉语有很多差异。英语中的委婉语不一定能够在汉语中找到相似的委婉表达,同样的,汉语中的委婉语不一定能在英语中找到相似的表达。当出现这种差异、不对等时,译者难以保留原文的形式与风格,要采取意译法,将原文委婉义译出。比如:
1.赵爷今年五十九,两个儿子,四个孙子,老两个夫妻齐眉,只缺是个布衣。(《儒林外史》第十七章)
在封建制度的中国,等级制度深入人心,人也有等级之分。而这句话中的“布衣”便是“普通老百姓”的委婉表达。而英语中没有表示等级制度的委婉语,无法与“布衣”表达类似意思的委婉语。如果将布衣直译为“coarse clothes”,难以让大家与普通老百姓联系起来,所以,只能意译,将委婉义译出。译文为:
Dr Zhao is fifty-nine this year and has two sons and four grandson while his wife has grown old with him, he is still an ordinary citizen.
2.王夫人向贾母说:“这个症候,遇着这样节气,不添病,就有指望了。”贾母说:“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有个长短,岂不叫人疼死!”(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一回)
这句话中的“要有个长短”在汉语中是一种委婉的表达,表示“死亡等意外是事故”,英语中并没有类似的委婉表达,而且我们也不用按照直译法,将“要是有个长短”中的长短直接译为“long”和“short”。译者应通过意译法将汉语中的委婉义译出。因此,译文为:
“Its a hopeful sign.” Lady Wang told the Lady Dowager, "if an illness grows no worse at a season like this."
"Yes. of course.” replied the old lady. “If anything were to happen to the dear child. Im sure would break my heart." (Yang Hsien-yi&Gladys Yang)
当然,在翻译英汉委婉语时不是只有简单的直译和意译那么简单,具体还有很多的注意事项。比如翻译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委婉语的使用语境,注意里面所包含的感情,必要时可添加批注来解释委婉语的使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四、结语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符号,代替人们不愿直接说出的话,是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汉委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通过对英汉委婉语的分析对比,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委婉语,而且对其翻译也有一定的启示。但由于英汉委婉语存在语言特点和文化上的差异,所以在翻译上没有固定的规则可以遵循。译者除了要把握判断使用传统的直译法和意译法,关键是要充分考虑委婉语所传达的文化内涵、所使用的语境、所包含的感情,从而才能准确地把握委婉语的意义,译出佳作。
参考文献:
[1]Hugh Rawson.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 Other Doubletalk[M].Crown Publishers Inc,1981.
[2]胡金.从中英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文化差异[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
[3]李海燕.从汉英死亡委婉语看民族文化的异同[J].苏州大学学报,2004.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朱建,孟建国.委婉语的翻译原则——以《红楼梦》部分原句的委婉语翻译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