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树强
浅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吕树强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离不开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应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出合格的社会建设人才。
“四个全面”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前提,根据世界银行所倡导的“就业需求”第一位,“技术目标”第二位的职教发展战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紧密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在人才培养专业发展导向上既体现出高等性、职业性、应用性特征,也要体现出契合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的对口性、专业性、需求性特征,以针对性解决人才就业难和人才需求荒的难题。二是结合培养人才自身特性,既要做到培养客体即受教育者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博,也要做到运用实践技能的精。只有将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统一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承和知识创新结合起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性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教学是学校育人功能的实现关键,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进行创新变革。教学的改革创新不能脱离校园文化环境孤立进行,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教学的改革发展,反之则会对教学的改革发展起到阻碍作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全面深化改革在教风和学风两个方面实现突破,促进教学改革。教风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教师基本素质集中体现。包括教师的职业忠诚度、职业道德素质、学术水准和教学专业技能。良好教风的形成对教师的职业目标和自我价值实现有着直接影响,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保证。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营造使教师精于业务、安心学术、乐于教学的良好氛围,在精神激励和物质鼓励方面不断完善,应开展以崇高道德育人和精湛知识授人为核心的师风师德建设,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提高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和知识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鼓励引导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学风是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形成的一种内在认识和外在表现。高职院校要抓住学生对未知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倡导鼓励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领域、在社会生活领域、自身求索意愿强烈的某一领域积极发挥主观主动性探索求知,形成知识学习意愿强烈、社会活动参与性强的有恒心、能静心、生巧心的良好学风。
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实现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而且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必须担负起提高培养学生规范意识和法治意识重担。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各种不正确思想的冲击,以至于我们在高职生的培养上仍以文化知识水平和技术实践应用能力为主,道德法治教育上存在缺失。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要注重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入手强化学生们的法治意识。微观层面指的是着眼于每个学生个体,针对他们的性格、消费观念、社会认知等角度针对性强化,例如消费观念不合理的学生容易滋生超前消费和攀比消费意识,最终可能会成为“卡奴”或者高利贷团伙的犯罪对象,性格易冲动的同学甚至可能激情犯罪。在中观层面是在班级、院系及学生社团管理中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大家在以后社会生活中形成守法自觉意识打下基础。宏观层面就是着眼于全校管理,将各项教学、科研、后勤管理以及管理层等全部纳入,用制度治校的精神塑造、引导学生依法治国意识。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统一认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中思想引导是前提。在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借力于全面从严治党,从思想、组织、作风三个方面强化思想引导。思想方面指的是文化建设应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指引,构建和谐、团结、活泼的校园文化,组织方面要强化校园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扬先进教师学生党员、优秀共青团员的服务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塑造优良校园文化。作风方面要建立抓作风的长效机制,自觉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以共产党人的良好作风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1]秦宣."四个全面":形成发展、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6).
[2]蔡泽寰.论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9).
(作者单位:1.陕西科技大学;2.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吕树强(1983-),男,山西永济人,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陕西科技大学职业教育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