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值敏 余晓兰
浅析新常态下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
吕值敏 余晓兰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突飞猛进,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深化校企改革、推进产业与教育融合、促进职业教育教育体制改革这些方面成效卓著。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深化教育机制改革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必不可少,必须积极引导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以努力适应新经济下的新要求。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深化校企改革、创新办学具体实践方法、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本文就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进行高职教育产教融合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深化产教融合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新常态 高职教育 产教融合
高职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社会又是促进高职教育的营养,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期,目前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一大片市场,通过深化校企改革、产教融合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方式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为我国输送源源不断技能人才的基地,成为了我国建设事业的重要支撑。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很迅速,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高等教育体制下人才的培养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1]。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要求高等学校与企业进行联合,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本着为企业培养人才的目标进行施教,通过校企合作、互利共赢、产学融合让学生真正掌握企业工作应有的技能,更好的适应新经济常态的要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走出一条新型职业发展之路。
2014年习主席提出经济发展的新战略,即经济的发展由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稳步发展;创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经济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由依靠投资向依靠创新转变,而教育部门作为与经济社会相关的部门必定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发展以适应新经济常态下的要求[2]。14年全国教育会议上提出要加快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会议指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通过产教融合、校企结合、努力协调市场与教育的关系;强化校企联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展教学并突出办学特色,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配套的特色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产业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在发展中仍存在问题。(1)企业、相关的教育机构等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辖,在作出一项重大的决定时各部门不能协同一致工作,因为他们必须得到有关部门批示才可行动,这样一来就制约了政府的职能,其主导经济发展的职能难以实现,这样一来难以加快高职教育的改革和产业的深度融合。(2)高职教育中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尚未健全,校企合作本来就是在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找利益的共同点的,要想真正做到互利共赢必须紧紧抓住合作的共同点,而目前的因为产教体制不完善,导致产教合作仅仅停留在表面,难以进一步的深入合作。(3)相关管理者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监管力度不够,对于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不够重视。每个教育管理者都对于如何管理示教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这样管理的话容易导致教育管理的目标不明确不统一、缺乏正确的办学导向;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制化程度不高,有关教育者法制观念淡漠为了早日完成高职教育的产业融合,出现了校企勾结、暗箱操作的现象,这种现象既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不利于进一步的产教融合。
(1)在进行产教融合时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于那些不发达地区应该区别对待,为此制定详细的切合实际的教育改革措施,因地制宜的进行产教融合的推进步伐;政府要时刻树立起自己的责任意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推进产教融合道路上积极协调好各部门意见,促进改革教育又好又快发展。(2)建立健全完善的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体制,这是促进高职教育在新要求下良好发展的根基,为此有关部门应该将其摆在发展高职教育事业的首要位置,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应行动起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出台相应政策,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3)加大对高职教育的监管力度,教育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以促进高职教育法规的完善。作为一个学校事务管理者及教规的制定者,必须有明确的头脑和敏锐的思维,应该在严格遵守学校纪律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有特色的管理模式而不是茫无目的;此外高职教育管理者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时刻抵制糖衣炮弹的威胁,不能只看到当前的小利益而应该着眼于高职教育的未来的发展,积极地去学习一些教育法规知识,促进校企合作在阳光下进行。
新时期有新要求,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建设需要更多有知识文化的技能型人才的参与,发展高职教育不仅顺应了新常态下的要求同时也成为了培养未来社会建设技能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实现产教融合仅仅一方在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但是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真正行动起来要做真正的实干家而不是演讲家,只要一起行动起来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定能越做越好。
[1]王淑涨,吕一军.产教融合市场化背景下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4(:155~159.
[2]牛士华,陈福明.新常态下深化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04(:25~27.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吕值敏(1981-),重庆万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智能制造、单片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