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2017-11-25 03:39邱晓红
长江丛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邱晓红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邱晓红

高校是培育社会先进人才的主要阵地,有责任、有义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分析当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阐释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措,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形式,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媒体 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互联网深入大学生生活,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机遇,促进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显隐性转变,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该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开拓创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91.2%的学生赞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92.8%的学生赞同‘大学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98.0%的学生赞同‘诚信是做人之本’,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率、认同度不断提升,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明显提升。”[1]但许多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不够深入。很多大学生甚至教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高校师生如果只知其12个词的表象,就无法深层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意义,当然,也很难认同并主动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起国家赋予的使命。另一方面,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缺乏层次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培育公民价值观进行了规范。在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高校更多地关注国家层面的目标,淡化了个人层面的要求。“价值观的培育内容缺乏层次性,使得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被赋予‘高、大、上’的色彩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滋生出距离感和疏离感,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2]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机制的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提高爱国情怀、增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树立科学的“三观”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远大理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机制的研究,能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因素,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发展。

(3)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高校大学生是使用新媒体最活跃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的限制,大学生极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干扰,极易被别有用心的言论所利用而做出不当行为。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机遇

1、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手段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也拓宽了大学生的认知渠道,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样态信息,与教师上课传授的内容进行互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比如,“人民网”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共同推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讲堂”中通过“专家解读”“网上座谈”栏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系统的讲解。这些主流媒体的使用有助于大学生更加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育中主要依靠教材作为教学资源的情况,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通过新媒体,师生可以随时随地查阅经典著作,阅读最新期刊、观看社会新闻。教师在授课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选取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3、提高了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

高校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随时随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同时,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从单向教授到共享参与的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大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同样,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了解国家大事和社会现实,增强责任感。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1、高校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多样,观念也逐渐变得多元化,个人自主性得到极大的增强,他们不再迷恋权威,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变成了主动学习,在这种转化过程中,学校和官方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绝对主导地位遭到了挑战。

2、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受到了挑战

在新媒体的大势之下,客体不再依赖主体获取信息,而且对主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强,高校价值观教育模式依赖原有的工作机制难以适应复杂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信息严密控制,有效把握高校的思想脉搏方面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3、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和快捷性严重威胁了传统教育中教育者的知识体系等优势。此外,新媒体传播的的快捷性,以及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及信息选择能力的提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而且要具备熟练掌握新媒体、收集处理网络信息和组织协调网络教育等新媒体能力。

四、影响新媒体在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作用的原因

(一)高校对新媒体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对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认识不到位,只看到新媒体的负面影响,没有真正树立“新媒体育人”的理念。此外,一些高校在新媒体技术资金和设备投入方面不够,严重影响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作用。

(二)高校师生媒介素养不够高

媒介素养是“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当前我们的高校不够重视媒介素养教育。一方面,各高校负责新媒体平台的人员并非使传播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发挥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整体的媒介素养不高。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比较晚,主要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素养。

(三)传统教育模式占主导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积极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建立了校园新媒体工作网站,但重形式轻内容,建立了一些教育网站,但利用率不高,形式单一,内容设计不够新颖,思想观念上仍停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上。

五、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措

(一)树立新媒体育人理念

树立利用新媒体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是高校积极营造良好校园新媒体环境的前提。高校应积极转换传统的思维,不能忽视新媒体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具的事实,而应该去主动使用它。一方面,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新媒体服务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积极推送与学生相关的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树立一元主导与多元包容的理念。兼收并蓄才能拓展延伸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广度和深度。”[3]

(二)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平台

(1)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网站。网站的内容可以包括经典理论和当前形势学习的专栏;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实例。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可以和大学生的旅游兴趣结合起来,不仅宣传红色文化,也要宣传景区,使学生在对祖国山河的美好体验中激发对国家的热爱;守法教育内容可以和学生熟悉的典型的校园事件相结合以开展讨论;还可以将诚信友善的品格教育和朋辈心理辅导结合在一起等。

(2)构筑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交流平台。高校可以“普遍开设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博客和校务、班级微博微信,引导支持学术大师、教学名师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积极打造高校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输入平台。”[4]各学院党组织构建“‘微党建+微党课+微讲堂+微论坛’教育培训平台,党员、干部随时可学习、实时有互动、处处受教育。”[5]

(3)新媒体内容做精做新。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好的内容不仅会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大学生还能够把好的内容进行转发。所以,高校应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媒体平台。以广东嘉应学院为例,各学院建立的党建网页,页面设计富有新意,不再是大段的文字进行价值观教育,取而代之的是图片新闻栏目。各学院还结合自己专业的特色建立微信公众号,文学院党建微信公众号结合新闻专业的特点,做精做新页面,由学生党员自拍自导自演微视频,在学生中拥有很高的人气。

(三)提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媒介素养

高校应提高师生媒介素养。一方面,提高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加强政治素养培养,对教师的新媒体技术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相关的业务水平和媒介道德素质,使他们能够掌握新媒体的专业技能,进而应用新媒体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大学生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大学生党员 “意见领袖”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贴近大学生实际需求的优势,提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

(四)将新媒体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相融合

(1)加强新媒体与课堂教学相融合。首先,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比如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时,可以播放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频,有助于学生的记忆。教学过程中将新媒体的互动模式应用到传统课堂中,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性。其次,利用新媒体拓展第二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MOOC(慕课)、微课等形式将课堂上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也可以上传所学知识到互联网上以供学生巩固。教师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 等分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文章、视频,使得大学生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阅读,帮助大学生及时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2)利用新媒体宣传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用图片和影像记录大学生的实践过程,组织学生在线上进行讨论参与,利用校园新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和表彰,分享实践的成果。借助新媒体发掘新的实践活动形式,网络上的沙画、微电影等艺术形式都可以被学校借鉴,组织学生进行编排表演,成为新的实践活动形式,既丰富了大学生的实践内容又可以成为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素材。

(五)新媒体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大力宣传,创新形式,打造平台,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转变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6]高校应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各高校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多元文化网络,通过校园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推送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大学生能够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以广东嘉应学院为例,客家传统优秀文化的网站通过“民俗展示”“走进田野”“文献查阅”等栏目的宣传,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就在具象化的生活当中,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土化凝练。

[1]2016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向好[EB/OL].http://www.moegov. 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05/t20160531_247095. html,2016-05-31.

[2]徐春婷.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3]朱琳,张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的创新[J].教育评论,2015(02(.

[4]刘利民.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N].人民日报,2014-9-16.

[5]陈红梅,李加亮,涂苏琴.微信平台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运用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6(01(:96~100.

[6]刘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选择[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02(.

(作者单位:嘉应学院)

本文系2015年嘉应学院科研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SZY01)的阶段性成果。

邱晓红(1987-),女,福建上杭人,广东嘉应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