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梅娟
乘着导学案的翅膀让预习更有效
顾梅娟
预习,是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知识,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过程。有效预习,能够提高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设计适合学生的预习导学案,为有效预习打好基础。正确使用预习导学案,指导学生将预习落到实处。让有效预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预习 导学案 有效指导
(一)能够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对下一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对新知识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听课时会轻松的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盲目听课为带着问题听课,无疑是大大增强了听课效果。
(二)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有的地方学生自己已经弄懂了,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有的地方尽管一时还没弄懂,但是带着问题听课,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能够听到点子上去,能听出“门道”,听课就会津津有味,学习的兴趣随之产生。
(三)能够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使学生减少了对老师的依赖,增强了独立性,能够锻炼培养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四)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课前预习中,经过学生亲自探索,能体会到学习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从而磨炼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
(一)学教统一
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教合一”,突出学生主体性。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二)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知识获得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在设计和实施预习导学案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单元教学服从整体教学的要求。
(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预习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下,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问题、方法。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才能更好、更准确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就像我班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总把握不到位,所以在预习案中,我都会安排关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练习。
(一)一读——通读全文,处理基础
对于一篇新的文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读内容,从总体上感知全文大意,了解文章的内容概要,把握文章的主流方向和价值取向,为后面的深入阅读打下基础。
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正音识字,疏通文意。
(二)二读——了解文章大意
由于受到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其作品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呈现出明显的个性特色。在指导学生预习中,应该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弄清作品的社会背景和写作目的十分必要。
(三)三读——把握结构
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已经不仅从整体上形成了对全文的感知、概括,还能从各部分认真揣摩其具体情态,在此基础上,要正确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如何把握文章层次呢?首先,要理解各个自然段的基本大意。其次,要用心体会和思考各自然段之间的承接、联系,抓住体现行文变化过程中的关键词、句,思考其与上下段落之间的关系。最后要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判断,结构全文。另外,对于文章的重点词语、句子,能初步感受,并能以批注的形式在书上写一写自己的独特感受。
(四)大胆尝试,完成练习
预习导学案中练习题的设计,应精选,突出了教材的重、难点。在预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完成练习,这不仅能够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仅对预习的方法不了解,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来逐步养成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自己设计预习问题。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才能使有效预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的为以学定教服务。
[1]任鹰.中外学科论文写作[J].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7).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