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晏焕霞
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 莉 晏焕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在学习中的投入决定着其学习结果的优劣。地方综合性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影响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层面的教育观念和专业技能等,学生层面的对学习者角色的定位,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等,学校层面包括培养机制和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等因素。
学生 学习投入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习中的投入度决定着其能否有效的掌握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学习性投入是一个测量学生投入到有效学习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生如何看待学校对他们学习的支持力度的概念,其实质是学生行为与院校条件的相互作用。大学生在学习中投入度高,才能涉猎更广泛的知识,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促进自身思想的转变以及能力的提升,在面对知识信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时代,也才能从容应对。
(一)课堂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
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对学生培养规格也是日益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阅读相关专业方面的文献资料。然而通过调查,地方院校的一些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性和自主性并不高。有些大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甚至在上课时间干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课堂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且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上一味地依赖教师讲授,缺乏主动思考,在课堂中与教师和同伴交流甚少。
(二)课余时间不能有效的用于学习
大学生除了每天安排的固定上课时间之外,其余时间大都可以自由安排。然而,部分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很多学生将课余时间主要用于娱乐(上网、聊天)、参加其他活动、兼职等方面,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课程;此外,绝大多数学生每天在学业方面投入的时间平均在4小时左右。很显然,大学生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对学习投入度不高,娱乐活动成了课余时间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缺乏激情,作业敷衍了事
根据调查,从完成作业的方式来看,近40%的学生是通过上网百度找答案或抄同学的作业来完成作业任务的,能够利用网络媒介查询文献资料来讨论或者完成作业的学生不到 20%。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学习的动机。
(四)在学习中缺乏有效合作
独学而无友,孤陋则寡闻。自主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合作学习也必不可少。数据显示,能在课业中主动帮助他人的大学生在少数,在课堂上和同学合作完成老师作业的只有25%,而在课后与他人讨论交流的人就更少了,甚至有近20%的同学不论是课堂中还是课后,从未与他人交流合作与学习。
(五)不能充分利用校园资源
在这里主要是图书馆的丰富资源,而一些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没有利用好图书资源,四年中读书很少。其次,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快速的获取大量的有用信息的平台,但是大学生却只是上网聊天、打游戏、看视频,雄厚的资源被浪费了。
(六)不能主动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
在大学里,老师除授课外,很少了解学生学习以外的生活,但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大部分大学生都不会主动找教师探讨问题,更别说主动联系任课教师,谈自己的大学规划、特长、发展和职业取向等问题。与教师一起参加课外的工作、参与教师课题的大学生也是少之又少。
(一)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教育观念就是教师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日常生活、教育实践与专业的理论学习中,基于对学生发展特征和教育活动规律的主观性认识而形成的有关教育的个体性看法,这些看法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行为的实施。”教学观、学生观、知识观构成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其中教学观是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教师持有不同的教学观,相应的则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认为学习的主体在于学生,教学中就会以促进和引领学生的发展为主要任务。因此,地方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上采取何种应对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关系。作为高校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身心的学习投入。
2、教师的专业技能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最能体现教师专业技能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决定着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水平,也是教师是否能够选择最佳教学方式的基础。一个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中能够面对新的情境及时转变教学方式。教学研究能力也是大学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斯腾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意即教师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所以,大学教师不仅需要一定的科研能力,还需要精通教学,在大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启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创新与发展,要遵循学生个性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教学的。
(二)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学习者角色的定位
《学会生存》里说:“教育正在越出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它正逐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在这一领域里,教学活动便让位于学习活动。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地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了。”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应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大学生作为一个“准”成年的学习者,应明确意识到自己作为学习者的职责和权益。学生应该清楚的知道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激发自己的内在学习动机,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时刻明白自己学习者的职责所在,作为学习的主体,还要在学习过程中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做到“坚持学”。二是大学生在学习中还要灵活转换学习方式,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会学习。面对高校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到高校课堂教学中来的时候,作为学习者要能够应对这种变化,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不断地提升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2、明确的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指引学生确定奋斗的方向,在学习中将时间和精力投放在何处,以及投放的程度如何,这是作为一个学习者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学生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将学习目标分解成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有么目标,就有了学习上的动力。其次,要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进行合理规划,它可以使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最终预想的目标。目前很多大学都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对于学生有效规划自己的学习大有助益。当然,学习规划的制定必须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情况,规划中的目标制定的过高与过低都不利于学习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按计划完成的习惯。不断“完成”,逐渐形成习惯后,最后证实并不断积累的是学生的自信心,“完成”也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端正的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放在学习上也同样适用。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就会主动自觉地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克服学习中遇到的一切困难,最终取得好的学习结果。反之亦然。因此,在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作为学习者,须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真正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掌握立足于社会所需要的能力。而且每个人的人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学习,阅读书籍,才能更多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才能更深刻的认识人生,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内涵。大学生应“与书为伴”,体会知识带给自己的无穷乐趣。
4、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活动中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的能力。如果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及其自主学习能力时,其在学习上的投入度不得而知。因此,地方综合性院校的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自能实践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其三,地方综合性院校的学生一部分会充斥到中小学师资队伍中去,如果连教师都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大大影响教育质量。
(三)学校层面的因素
1、培养机制
高校的培养机制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规律,并采用相关的手段,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机制主要体现在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有效培养高素质人才依据。因此,高校各个专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依据社会发展的变化、专业发展特点以及所需人才的规格等构建课程体系,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来实现人才培养的蓝图。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挑战度,让学生有意识的主动进行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认知加工和知识构建的过程。同时,学校还应设置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和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就更有可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享受学习乐趣和获得学业满意。
2、对学生的学业评价
评价具有反馈、调节和激发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业进行正确有效合理的评价,学生就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目前在高校中对学生学业评价大多注重终结性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导致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甚至出现有些教师在考前给学生划考试范围,致使学生在平时对课程的学习投入度降低。因此,要改变地方院校对学生学业评价的制度。对学生学业评价可以采取多样化、多元化、多形式化,且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同时,在闭卷考试中降低知识识记之类的题目,增加以考查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试题,这样的考评方式会增加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甘肃省全科型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15XJC880012)”;2015年国家级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于学生学习性投入视角的地方本科院校教育质量研究——以河西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510740002)”的阶段性成果。
王莉(1975-),女,汉族,甘肃山丹人,硕士,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晏焕霞(1993-),女,汉族,甘肃武威人,学生,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