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义萍任 尽
遵义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邵义萍1任 尽2
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其父母传统的教育方式,导致家庭教育出现较多问题。本文从流动儿童所在家庭、学校及社区三个方面提出提高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建议,以提高流动儿童其家庭教育的水平。
流动儿童 家庭教育 现状与对策
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随着他们一起进入城市的儿童有近 2000 万。遵义市流动儿童人口也在逐年增加。流动儿童家长进入城市后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能有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融入城市生活。但他们文化素质、家庭收入、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用粗暴单一,非打即骂的传统方式教育孩子。繁忙辛苦的工作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实施家庭教育。有些想将孩子教育好,但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有些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无能为力,把教育孩子的希望放在学校。导致流动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非常多的问题。
为提升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水平,我们将从学校、家庭、社区等三个角度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大。许多流动儿童家长望子成龙,将自己许多未曾实现的梦想和希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对孩子高标准,高要求。甚至不分时间地点场合教训,打骂孩子,不顾孩子的自尊。导致他们产生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却没有发现,孩子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家长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强化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1)以身作则:流动儿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将勤劳、节约、勇敢、乐于助人等一些优秀的品质传播给孩子。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制订一些规则,从小让孩子有规则意识,并遵守它。
(2)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在和谐,民主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更自信,更开朗,情绪更加稳定。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包容,互相尊敬,让孩子感受爱,懂得爱,学会爱。使孩子面对生活乐观,信心十足。
(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流动儿童家长应该懂得要尊重孩子,能平等地象朋友一样与孩子交流,鼓励爱护和尊重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孩子能独立的作决定。
(一)举办流动儿童家长培训
学校可以在流动儿童新生入学之前,要求父母或直接监护人参加系列的家庭教育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对科学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认识,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形成系列化的课程。学校不仅让流动儿童全面发展,同时也给家长进行优质家庭教育培训。
(二)流动儿童优秀家长沙龙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能有很多共性的内容。可树立流动儿童优秀家长典型。请他们结合自身成功的家庭教育,将自己的教育心理得与其他家长进行分享。向其他家庭宣传家庭教育的方法与理念。
(三)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咨询热线
专门安排有家庭教育指导师经验的人员进行热线接听,替家长解答教子难题。不管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如: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等。在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的情况下均可以拨打家庭教育咨询热线。热线值班人员会及时的给家长朋友支招,帮助他们解决无法教育的问题。
(四)流动儿童亲子活动
平时流动儿童家长工作较忙,也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当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也没有主动的去缓和,导致亲子关系出现隔阂。通过亲子活动的开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共同参与,深度合作,拉进亲子间的关系。同时让家长在活动中观察自己的孩子,进一步的多方位的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科学的教育孩子。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微信公众号、QQ等网络形式向流动儿童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
可以利用寒暑假通过播放免费电影对流动儿童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宣传。还可以成立社区家庭教育中心。为流动儿童提供学习的场所,中心内设一个家庭教育图书角,准备一些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图书资料,可以免费的借阅并及时归还。还可以针对流动儿童家庭进行“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在活动中借机会多与家长多交流沟通。以拉家长的形式就将家庭教育工作落在细节处。目的是让流动儿童家长能认真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促使其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综上所述,我们建立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家长为主,学校、社区作为家长家庭教育的补充。三个系统联动的促进流动儿童家长能最大的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采用科学的适宜的教育方式教育流动儿童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1]<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国家卫生计生委[R].2016.
[2]袁晓娇,方晓义,刘杨,蔺秀云,邓林园.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J].教育研究,2010(03):54.
[3]李艳红.城市流动儿童的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干预[J].现代教育科学,2013(10):19~21.
[4]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郭静.南方人口,2013(04):44~80.
(作者单位:1.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2.遵义市第十一中学)
本文系遵义市家庭教育专项课题普通课题JTJYYB201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