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新亮
试论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逯新亮
本文先就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后又对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加以分析,望对中职德育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中职学校 德育教育 有效途径
我国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同样注重德育教育在学生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公德的教育,可是,在现实中职学校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在德育教育方面,因此,通过改变原有的德育教育方式、采用社会实践的方法、建立并运用网络平台、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的主要方法,进而行之有效的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
(一)学生适应能力差
首先,现今的中职学生大部分是家里的独生子 ,过于的以自我为中心,很难考虑他人的感受,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次,中职学生普遍生活能力欠缺,主要依靠的还是父母,没有动手及自理能力。因此,对于以上两点,中职学生的适应力是很薄弱的。
(二)学生心理素质差
中职学生是社会中较为特殊的学习群体,往往大部分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而在学习方面也有着自卑的心理,学校的学习环境也较为轻松,导致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承受压力的能力较低。
(三)学生学习目标不鲜明
大部分中职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及未来的发展保持怀疑的态度,因而,没有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学习上面,而且,社会上对于中职学校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导致学生失去了原本的自信心,使得学习受到了影响,学习目标也更为不鲜明。
(一)改变原有的德育教育方式
现今,原有的传统意义上的德育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今教育的展开,在以往的德育教育背景下,学生难以挥主观能动性,没有将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因此,要改变原有的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德育教育真正的融入到学生自身发展之中,强化自我思想道德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充分的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正确发展,构建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方式,学校及老师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配合完善的德育教育理念,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与适应社会,起到德育教育的真正效果与目的。
(二)采用社会实践的方法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在中职学校中,要大力加强实践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实践活动的方式,使得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参观展览馆及博物馆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社会公德的教育,从而建立健全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而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为今后步入社会做准备,此举能够使得学生更加重视实践与社会经验的重要关系,透过社会的观察与实际体会,寻找出有意义的、书本上学不到的德育教育知识,使得学生在自身应用中运用得更加灵活与方便,强化了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重大影响,使得中职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水平得以进一步的加强。
(三)建立并运用网络平台
如今,网络在现无数无刻不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学习,而建立且运用德育教育的网络平台,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和强大的现实意义,学生在使用网络的基础上,加深对德育教育的学习,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多更广的世界,认识更多更好的朋友,学习到更丰富多样的德育知识,培养更完善的道德素养,同样,中职学校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建立健全完善的校园德育教育网站,宣传正确的观念,并提供有效的网络问答及咨询平台,帮助学生提供各类思想道德方面问题的解决,从而借助网络的力量,进行中职学生加强德育教育的强化。
(四)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之一,对学生加以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及引导,对于学生建立健全健康的心理状况有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改善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有着积极且乐观的心态,在遇到挫折时,拥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克服心理存在的各种障碍,改善原本错误的道德观念,使中职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保持乐观以及开朗的生活与学习态度,从而拥有更加完善的心理素质。
(五)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属于思想道德的一类,对于学生的品格与道德修养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加强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而全面发展,建设校园文化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以德育教育为辅助,通过生动有趣的校园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改善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营造富有乐趣并且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拓展德育教育的道路,使校园文化能够积极地为德育教育作出应有的意义及贡献。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对中职学生具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而通过有效的途径方式,能够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而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乐观的成长,拥有良好的心态,文明礼貌的待人待物,具备高尚杰出的优良品质,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好青年。
[1]宋长琴.论新时斯高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2009(36).
[2]张莉莉.灌输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及其价值实现[J].教学与管理,2010(14).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商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