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途径探析

2017-11-25 05:00:53徐时辉
长江丛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人格心理

徐时辉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途径探析

徐时辉

大学时期是形成以及发展人格的关键时期,并且对于大学生而言,健全的人格是其必备的素养。当前,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的发展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已经属于素质教育中重点内容,同时也为高等教育中实现的重要目标。鉴于此,本文从大学生健全人格内涵着手,深入的探究有效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大学生 健全人格 培养途径

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上升至关重要。而且应该积极的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因为在大学期间是学生完善以及发展人格的关键时期,对于健全人格的正确塑造,一方面对于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可以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举措,属于高校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一、健全人格的内涵

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ona”,意译是“剧中的角色”。在词源的角度分析,人格为应用面具展开的一种角色表演活动,也就是人在自身所筛选出的在公众面前进行公布的部分侧面,可以将某些特质进行充分的展露。在心理学的角度上研究人格,其不仅涵盖了人外在的表现,而且也具有内在的精神状态以及心灵形态,即个体于社会生活期间表现出的总体状态,可以作为人的行为特质、心理特质总和。而健全人格就是社会生活期间,人在众多的方面上所表现出来的理想状态。大学生健全人格,就是要拥有高尚的追求以及理想、信念,具有正确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能够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理性的自我批评,同时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存在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而且具备优秀道德品质,敢于创新。

二、健全人格的特征

健全人格具有较多的突出特征,具体包括了以下的几大方面:个体拥有客观自我认知能力、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心理的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良好人际交往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一,个体具备了客观的自我认知能力。作为完整心理结构,自我认知属于个体对自身、自身和他人、同世界关系的重要认知。如果表现为认识期间,则表明能够对于自身具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如果在情感期间表现,则表明能够自尊和自信,拥有自豪感以及责任感;如果在意志期间表现,则表明能够自我调节和监督,激发出自身潜能。如果具有健全人格,则其可以做到时刻的充满自信心,自身评价客观正确,而且能够正确的对自身行为进行调节。

第二,拥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折射出社会化过程中,个体的发展程度以及人跟社会协调度。在具备健全人格情况下,可以通过开放态度对于社会进行了解和关心,并且能够做到同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接触关系,更能够尽快的融入新的环境中,满足社会发展所需。

第三,拥有和谐发展心理能力。此特征即为个体可以对于自身言行举止正确的认知和评价,衡量能否满足社会道德准则。在实施处理自身同外部世界的联系时,可以做到内心协调以及言行一致,并和谐的发展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以及信念、兴趣爱好等。

第四,具备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人格成熟程度的重要体现标志之一就是情绪,可以很大程度影响人的健康以及各种活动。具有积极的情绪,就能够推动信心的增强,并且振奋精神,进而有效的将活动效率提升。反之,则会出现情绪低落和萎靡不振、降低活动效率的情况。健全人格可以让人时刻保持轻松愉悦心情,能够良好的掌控情绪。

第五,人际交往能力较强。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为普遍以及直接性的关系,具备健全人格的人,其善于交往、乐于交往,而且能够尊重他人,以宽容和诚恳的态度与他人交流,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六,具备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人会具有饱满的自信心以及希望,体现出对于自身工作、学习的充足兴趣。拥有健全的人格,可以在生活期间勇于面对困难、处理挫折、敢于拼搏、不怕失败,以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三、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情况

因社会环境、大学生身心发展不确定性、经济、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在大学生健全人格上产生了较多的问题,例如心态消极、心理不适应、自我价值迷失、缺少自我调节能力等等问题。首先,当前多数的大学生不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意识不高的重要表现就是处理个人同社会关系上,其通常将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看作成社会行为核心内容,仅关注个人需求、利益满足,而不予以社会需求以及公共利益较高的重视度,所以会产生较多不文明行为。而且也表现在了很多学生将衡量个人价值价值的标准视为物质、金钱,具有个人奉献与向社会索取公平交换的观念,所以不具有较高的奉献精神。其次,具有较多的心理困惑。心理困惑为学生因不能良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心理矛盾现象。伴随社会发展中呈现出的多样化、多元化变化,很多学生容易产生突出心理问题,例如因不能够承受学习压力、竞争压力引发心理焦虑现象,因观念的迅速变化导致形成的心理纠葛,因人际管理处理不协调导致的心理失衡等等情况,均在一定程度上因以上的心理问题影响到健康成长。最后,具有严重的虚荣心以及过度的自尊心。具有较严重的虚荣心、过度的自尊心也属于表现突出的人格缺陷。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如果虚荣心较强,则其性格会表现为内向、情感表现为脆弱的问题,对于他人的批评或者评论过分的看重,而且在与人沟通交流期间,表现出防御心理状况,此外会具有不断的美化自身形象的心理。

分析出导致大学生人格缺失的原因,包含了以下的原因:第一,主体方面的原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以及不稳定、价值取向多元化和道德观多样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忽视自我道德修养的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以及等价交换原则等深度渗入诸多领域,都会对大学生健全人格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学校方面原因。学校教育对于学生道德人格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普遍的缺少可操作性的道德人格培养体系;第三,家庭方面原因。家庭会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第四,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的腐败现象、贫富差距以及不良作风等情况,均会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影响。

四、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探究

(一)完善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体制

首先,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对于课堂教学期间人格教育内容进行仔细的挖掘,创新教学模式,以美育教育、外部灌输、开发人自觉性等相结合模式进行教学,提升大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其次,要重视起社会实践,将思想道德教育纯理论于道德素质教育中所具有的主导地位进行摆脱。所以,高校需要不断的丰富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并且科学的增添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在提升自信心的同时增强人格素质。最后,要严格的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构建起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等进行规范,并遵循个体差异,建立起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系统,让学生获得全面的素质发展。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

心理健康为塑造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基础,构建起健全完善的大学生人格,通过心理咨询以及治疗的举措,可以推动大学生正确的认知自我、挖掘潜能以及完善人格和维护健康心理等。因此,高校应该积极的构建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心理危机服务机构,密切的联系起人格教育以及心理健康。大力开展人格教育课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训练学生心理发展的众多方面,推动心理适应能力的提升,完善具有健康和个性化的人格。

(三)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人格塑造以及发展的过程,属于个体实现社会化的重要过程,而且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只有充分的调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将自我调节能力不断的提升,使其可以做到自我教育以及约束,才能够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所以,若想培养起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就要重视自我教育的加强,经个人自我教育以及反省,实现自我的提升,对于人格结构的建立进行良好控制,实现外控转化成内控,引领学生朝着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

(四)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相结合

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参加校内以及校外实践活动,对于增强其坚强的意志和完善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格的发展是经历了较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以在社会实践以及加入到社会期间,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完善以及发展。通过展开推动大学生综合发展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增加触碰社会生活的机会,在社会实践期间将精神生活充实,并且不断的熏陶思想情感,在此期间获得民族和国家责任感以及使命感的提升,发掘自身兴趣以及能力,鼓励自己充分的发掘才智以及潜能。

(五)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建立互通机制

通过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形成互通机制,可以帮助家庭对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充分的发挥积极影响。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期间,家庭关系具有重要的关系。作为学生最重要以及最坚实的支持基础,家庭可以提供给学生最真挚、最无私的爱。但是由于存在的“代沟”问题,也导致了很多学生不能够同父母亲之间形成畅通的交流,所以容易引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并且不愿意同父母进行沟通。所以,学校应该积极的建立起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互通机制,对于家庭对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作用进行充分的施展。

五、结语

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健全人格属于教育的第一宗旨和原则。因此,应该积极的完善各大高校培养人才的教育体制,采取各种科学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进而推动其健康成长,并且在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此外,也能够为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1]黎红雷.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途径与实践[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4.

[2]赵丹.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1):296~297.

[3]王兰.论素质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3.

[4]徐婷婷,聂沉香.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02):316~317.

[5]王翠婷.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J].科技信息,2012(36):544~545.

[6]吴晓霞.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途径探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05):149~151,168.

[7]袁维新.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企业研究,2011(18):190~191.

[8]许典利.试论当代青年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梧州学院学报,2011(03):86~90.

(作者单位:广东岚清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徐时辉(1957-),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广东岚清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人格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00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8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