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东
他的不幸谁来承担
张学东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特朗斯特罗姆曾坦言:“不是我在找诗,而是诗在找我,逼我展现它。”小说家亦如此,《给张杨福贵深鞠一躬》便是张杨福贵们在逼我展现他们的遭际。
张杨福贵的生活可谓衣食无忧,在他并不算太漫长的人生轨迹上,处处可见母亲过于溺爱的身影,此外他还有一个既冷漠又自私的父亲。大学毕业即意味着失业,看似无忧无虑的生活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个人危机,而越来越同质化的生活遭际,使这一代年轻人看上去并不比上一代人更幸福和乐观,相反,更多时候张杨福贵们显得困惑而焦虑,在家里他们习惯于被父母双手托举,可一旦离开校园面对复杂的社会,他们只能望洋兴叹或随波逐流。
当然,绝大多数父母倒是希望孩子们步其后尘随波逐流的,那样至少可以获得一份相对的安逸。然而,张杨福贵似乎并不想心甘情愿做阿斗,至少他曾努力尝试过,他不想被安排在一个循规蹈矩的单位工作,他忍受不了八小时的条条框框,他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点儿小计划和小目标。他积极主动考取驾照,为的是日后可以当一名出租车司机,在遭到父母的严词拒绝后,他又决计去街边夜市上练摊儿,做个倒买倒卖的小生意养活自己。可是,在机关里做久了干部的父亲,对儿子的荒唐行径简直深恶痛绝,自然又要从中横加阻挠。现实有时就是这么荒诞,一方面家长们唯恐孩子死心塌地在家做啃老族,一方面又在他们摸索前行的道路上设置重重障碍,直到最后,就连自己倾心热恋着的女友,也被母亲无情地棒打了鸳鸯,张杨福贵彻底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可见,张杨福贵的悲剧绝不是他一个人的,这代知识青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同时又在消费时代的倾轧下,变得精神浮躁自我沉沦,尤其是当整个社会的评价机制日趋功利化和畸形化后,相信没有谁可以轻易从中自拔或解脱。
《给张杨福贵深鞠一躬》至少凝聚了我对当下青年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同时,也将人将中年的生存感悟囊括其中。我一直不太认同所谓旁观者的言辞,作家但凡想要创作一部付诸心灵的作品,除了默默地观察和记录,更大程度上需要拿出真诚和体温,将心比心,哪怕是微如草芥的张杨福贵们,只要牵涉他们无助的遭遇和不幸的命运,你就得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是同情,而是感同身受,并为之歌哭。巴金先生说“把心交给读者”,我认为小说家同样也应该把心交给那些小人物。没有这种心境和情怀,读者很难在你的作品中发现真善美,发现永不熄灭的烛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