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学院校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的体会

2017-11-25 11:05姜怡邓杨晓玲
长江丛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梯队本科生

姜怡邓 杨晓玲 高 源 李 南

地方医学院校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的体会

姜怡邓 杨晓玲 高 源 李 南

本科生参加科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阐述了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以及学生科研梯队建设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并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实现了教、学、研相互促进的目的。

医学 本科生 科研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精神已经在很多大学的人才培养中得到了体现。我校一直都在提倡本科学生早期接触科研,进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然而作为医学院校,我校5年制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毕业环节主要是以实习为主,没有涵盖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使得本科学生的科研基本技能无法得到全面的锻炼。针对医学专业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结合目前笔者所在团队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现况,笔者归纳了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一些做法。

一、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问题。有学者[1]通过相关调查研究也认为,本科生早期参与科研实践,改变了以往教学理念,顺应了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医学本科生科研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验证性的教学实验课不同的是,科研工作总是在不断的探索未知领域。而这正是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通过参与科研实践,本科生能接触到学科发展前沿,有哪些未知领域尚待开发,还有哪些棘手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有什么别人没想到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在实践中启发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本科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科生参加科研是消极被动学习方式向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科研过程中,学生不但增加了实践动手机会,而且还学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据笔者指导的本科生回顾,本科阶段参与科研训练能够很好的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学生通过参加科研训练,使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基础的主动学习过程。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符合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趋势和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团队的力量远大于一个人的力量。尤其是当今社会,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和完成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因此团队协作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新时代背景下的本科学生性格非常自我,往往欠缺的却是团队协作精神、分工合作能力。而在科研工作中,处处都在强调并体现群体合作、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参与项目研究工作,学生们可以领悟到同在一个项目组,自己或他人的研究进程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研究进展,一个项目的完成,需要彼此共同默契合作,才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才能达到预期成果。

二、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具体实践与体会

(一)合理安排研究内容及任务分工

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基本没有系统的学习有关科学研究的专业课程和方法。所以指导教师在给本科生安排研究内容和工作时,安排的任务和内容不能太难,以免造成学生无法完成相应的研究工作而丧失信心和热情,也不能太容易,否则学生容易滋生浮躁心态。同时,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因人而异,对科研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并对学生进行分工安排,做到人人都有事情做。同时教师要树立责任心,要对参与完成科研工作的本科生进行系统严谨的科研训练,尤其要重视他们科研素养的培养,达到提高指导质量的目的。

(二)培养学术写作,锤炼表达能力

作为未来的医疗工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写作与口头表达素养。笔者曾指导本科生参加了一些科研项目的研究,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想法,并申报了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资助项目。在申报和完成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准备项目申请书、参加项目申请和结题答辩、撰写项目总结和学术论文等,其中,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的初稿口语化严重,术语使用不规范,专业性不强,不能运用规范的学术语言来撰写文章。几经修改后,学生逐渐领悟了其中的规则,学术用语以及文字表述逐渐清晰规范,最终该论文得以顺利发表。因此,在对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工作中,适当的给予学生机会用来锻炼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术语言的规范性和表达的逻辑性。

(三)协调好专业学习与科研训练两者之间的关系

科研工作拓宽了本科学习的视野,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不断的、持之以恒的有效学习则是科研思想产生的根本[2],因此,学习和科研是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共同体。但是,科研训练往往会占据大量的时间,医学各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较多,业余时间较少,处理好学习与科研训练的时间精力等分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指导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课程特点给予合理建议,学生也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侧重点,达到日常学习与科研训练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目的。多年以来,笔者发现,学生虽然在科研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培养了学习的兴趣,磨练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参与科研训练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能够处于年级班级前列,通过科研训练培养的这种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学会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这些均有助于今后学生的个人成长、工作和继续深造。

(四)注重本科生的持续、递进式培养

科研训练是个持续的艰苦工程。在本科生参与科研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一定要做好本科生持续培养的计划和学生科研梯队建设,避免阶段性工作完成后,学生也随之退出的“科研训练一锤子买卖”现象。这就需要导师要建立一个人员构成合理、行之有效的学生科研梯队。笔者认为,医学生科研梯队应由本科生、研究生和指导老师共同组成,本科生应包含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鼓励不同学科交叉融合,避免学生因毕业或实习出现断层的现象,并且梯队中要有研究生的参与协助。同时,在强化管理上,笔者所指导的学生科研团队,一直以来,倡导“公平、公正、开放、共享”的管理理念,建立了实验平台设施与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实施了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内部共享、鼓励梯队人员创新与合作基础上的良性竞争,建立了科研小组微信群和QQ群,在群里发布学习信息、最新科技动态以及资料共享等。学生梯队的建立,减少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也让科研团队得以健康持续发展。

三、结语

提高本科生综合能力,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关注点,许多高校都相继对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尽管目前本科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不够成熟,但笔者认为,在引导本科生进行科研的过程中,本科生在实验室工作中启蒙了科研素养,培养了创新精神,端正了学习态度,强化了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了坚忍不拔的意志,提升了表达能力,从而在本科阶段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笔者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了解了本科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方面的薄弱点,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授课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研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

[1]李芳,戴茹萍,张建伟,等.医学生早期科研实践式训练模式探讨[J].解剖学杂志,2012,35(2):261~262.

[2]姚祥,张冬梅,谢娟,等.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303~304.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姜怡邓,男,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病理生理学》教学、科研以及科研管理。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梯队本科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政策评析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海上阅兵亮点众多,精彩纷呈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探索青年员工从“雏鹰”到“雄鹰”的成才之路
做专业发展型班主任,不做“保姆”和“通讯员”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