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芒果之忆

2017-11-25 12:55胡天曙
椰城 2017年9期
关键词:阿成村人知青

文=胡天曙

青芒果之忆

文=胡天曙

胡天曙,原名胡明权,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海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为海南省乡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保亭县乡土文化研究会会长。

看到《椰城》的征文启事,“知青”两个字,打闪雷一般,触动了我记忆深处的一些东西。

有知青的那个年代,距今已经很远,那时候,我还小,是人生的青芒果时期,所记、所见,是欢乐的事情多,不懂得潜藏在日常中的人间苦难。

那时,我家的茅屋低矮,饭食粗淡,但是我好像不大记得,却只记得阳光灿烂,老是好天气的样子。

后来,我读到很多关于知青的回忆、小说,才如梦方醒。原来,大我十来岁的那一代人,曾经承受了那么多的时代重压,曾有过那样的苦闷与绝望。

少年时的我,全然不知。对“知青”这个神秘群体,只有向往、羡慕。如今来回忆他们,我知道我的记忆是不真实的,生活不会是我感知的那样。但是,我的记忆,又是那样清晰,如在昨日一般,它不会欺骗我。我拗不过我心中的魔,我只能照我的记忆,把那一代人给予一个农村少年的美好感觉,不变形地记录下来。

生活是多面的,知青们给予村人的,曾有我在下面写的一面——它也是真实的,未经过时代矫正。我想,真实地叙述自己的印象,应该是无大过错的吧。一个海南乡村少年,曾经很感激一批城里来的中学生。他们朝气蓬勃,做人清白,说到底,他们也还是孩子!

那年月里,有一天下午,村中搞了个小型欢迎会,欢迎两位男女知青来村里“工作”。两位知青,均20岁左右,听说是从县城里来的,男的叫“阿成”,长得文净,帅气十足。女的名“吟女”,身材苗条,肤白,气质好,是个标准的美女。

欢迎会后,知青阿成在村中男青年家里搭铺,在我家一日吃三餐饭。吟女则去一女青年家,在其家同宿同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的再教育,是当时潮流。知青们年纪其实并不大,就与村民同吃、同睡、同劳动,过着那个特殊年代的“三同户”生活。

他们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或山上作业。晚上则教村民文化课,组织文娱生活,丰富乡村的“夜生活”,也是蛮有兴致的。

知青阿成待人和气,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村里大人小孩都喜欢他。吟女是位大美人,能跟她说上一句话,是令人高兴和自豪的事呢。一天,村人在稻田里插秧,吟女高卷裤脚,弯下腰与村姑们学着插秧,那白胖胖的大腿,及窈窕的身段,很美很诱人。村中有个小伙子,借机与她聊几句话,看得人心里酸溜溜的。

那时候,我年纪小,不能体会知青生活苦难的一面,看到的只是两位男女知青,给我们带来了知识和许多快乐。

时光在鹩哥声中流逝,岁月在孩童如花般的笑脸上走过。两位男女青年,几年的知青生活结束了。离村的那天,村人搞个送别会,大家都哭了,两位知青亦泪眼婆娑。知青和村人近几年的情谊,在眼泪中化作美丽的回忆。那天上午,阿成把在我家吃饭的餐费,给我母亲,我母亲推辞不收,他就把钱留在门楣上,一溜烟地跑了。

知青是分几批上山下乡的。过了不久,又来了一位姓黄的知青,他理个陆军头型,听说是当过兵的,我现在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了。姓黄的知青体格健硕,神情略带威严,留着部队生活的稳健作风。他对村人也很好的,村人很尊敬他、亲近他。上世纪70年代末,知青的生活戛然而止,知青们陆续返回县城。听说知青阿成和吟女都当上了干部,而后来那位姓黄的知青,也当上了公社书记。不过,几年后不幸得上重病,生活得挺凄惨的……

几年知青生涯浪漫而艰苦的岁月,在他们是不能忘记的。在我,也是常常想起。那个特殊年代,有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当时小小年纪的我,是不可能知道的。只看到了他们的俊美,他们的爽朗,不知道人间的眼泪,都是在背地里流的。

后来,在我读初中时,有三位好老师,令我此生难于忘怀,他们也都是知青。

有一位周老师,是台湾省藉的,因海外关系及“臭老九”的政治原因,下放到偏僻乡村学校教书。“臭老九”是那个特殊年代令人绝望的名词。周老师忍辱负重,把他对于未来的希望,凝聚在教鞭上。他教我们代数课,教态可亲,教学有方,我们爱听他的课,同学们的代数成绩分数远高于其他科的分数。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们已上初三。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班上组织征订复习考试资料,我因无钱上交,只是暗自焦虑和无奈。一天下午放学后,周老师微笑着拿了一册代数复习资料给我,说不收资料费。捧着崭新的《全国中专代数考试题及答案》,嗅着芳香的墨气,我激动莫名!考上中师后,我没有时间回到学校看望老师,再也没有见过周老师一面。后来,听说政策改变,周老师回城,当了县委干部。

他们那一批老师,男的,女的,年纪皆在二十岁左右,青春年华,意气风发。他们教学认真,方法新,吸引着我们学习知识。也许,他们也有过午夜悲叹,也有过相对而泣,但是他们从未在乡村少年面前流露过一点点。那一代人的坚忍顽强,也是今天的青年难以想象的。

那年七月中招考试,我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学考上了,打破学校历史上的记录,姓邢的校长,脸上挂满骄傲的笑容,村人纷纷称赞,我们也引为自豪。

那些知青,那些可敬的老师,他们咽下了苦涩,把欢乐留给乡村的少年。他们人性中的那种善良,现在想来,真是万难再见到了。

后来,时代潮流滚滚,我与当年那些知青少有通音讯,更无见面的机会。或许他们有的已不在人世,更多的应是白发苍苍,膝下承欢。

我知道在广州、在海口、在县城里,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叫做“老知青”,时常在夕阳里,细数往昔岁月。或许,偶尔会想到曾经的我们……

当初青涩的芒果,如今是否已飘香琼州大地了呢?

【《难忘的岁月》征文启事】

本刊散文栏目从即日起,向全省作者和读者诚征《难忘的岁月》主题散文、回忆录、原始资料稿,欢迎广大读者和作者踊跃投稿。

1.欢迎当年老知青撰文回忆当年真实的生活场景,以启迪当代读者。

2.欢迎广大当年在海南岛服役的军人及亲属撰文,回忆“西沙之战”、海防建设、民兵活动的真实记录。

3.欢迎广大读者提供当年的报刊报道、日记、书信等原始资料。

4.提倡对历史负责的写作态度,不浮泛,不停留于口号式赞美,要深入开掘,注重细节,重调查研究,把握好回忆历史的分寸。

来稿必看,好稿必登。

让我们一起为发展海南文学事业而努力。

《椰城》杂志编辑部

猜你喜欢
阿成村人知青
岳流波
不要让陌生人进来
相爱,是婚姻里最好的暖
阿成下乡
把根留住
英雄的三世际遇
知青博物馆:激情燃烧的岁月
称谓的变迁
李姐和她的湖南知青网
第二只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