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改革时间

2017-11-25 12:20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
领导决策信息 2017年31期
关键词:总书记改革

■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

总书记的改革时间

■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

IUD政务舆情监测·中央领导关注什么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为中国改革立传。贯穿始终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设计师”所走过的五年改革时间。这五年时间,总书记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性特征和各领域改革特点,提出一系列改革新理念,为全面深化改革把脉开方,始终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指引着改革正确方向。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于各地来说,全面深化改革雄关漫道,仍须从头越!

时代之问

责任

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最高领导层首次公开集体亮相。习近平总书记面对中外记者发言: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首次正式提出了“中国梦”。

○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只有进行时

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中明确指出:

○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的改革,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在中国“往哪儿改”的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含糊。

要有新开拓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开启第一次国内调研。他在调研时指出:

○邓小平同志不愧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党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正式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解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它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

全面与深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再出发”的一次总宣示、总部署、总动员。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释了新一轮改革“全面”和“深化”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

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用这样的比喻生动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其“深化”二字的含义)

改革五大关系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就改革相关情况进行深度调研,在与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时,首次提出了改革的五大关系,他说“改革的几个关系,在湖北讲,实际也是对全国讲”: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政府和市场关系

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提出来,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中央认为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的表述,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用“新常态”来定义当下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这当中透射出的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战略定力,扫清了人们思维上的迷雾,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鲜明回答。

改革大逻辑

2014年11月,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首次对“新常态”一词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一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进一步指出: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

在这个过程当中,总书记连续开了三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来研究。第一次是确定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次是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单项方案的工作思路,接下来第三次的财经小组会是研究具体的工作方案。

两个着力

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国有企业改革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曾特地深入两家国有企业了解改革情况。他指出: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产权制度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这句话,再次强调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人民民主新境界

广泛参与的权利

2014年9月21日,在出席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古今中外的实践都表明,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依法选举、让人民的代表来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选举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让人民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

制度的笼子

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我们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

群团工作

2015年7月,中共中央专门为群团工作召开会议,这在党史上还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

○群团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实质是脱离群众。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群团组织履行职责,降低了群团组织对群众的动员力、号召力、影响力,导致群团组织在群众心目中分量下降,制约党的群团工作健康发展,必须下决心进行纠正。必须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动。

政务公开

2016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政务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制度。要以制度安排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司法改革定盘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司法改革“为谁改”和“往哪儿改”,给出了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中提出:

○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

公平正义

2013年2月23日,在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的第四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

五个“过硬”

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上,用五个“过硬”概括了司法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

司法责任制

2015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给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关键一招:

○要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

三个“事关”

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是习近平提出的要求。2017年5月3日,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与师生和法学专家代表座谈时,用三个“事关”论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时代使命:

○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延续中华文脉

三个“独特”

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须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创作史诗的雄心

2016年11月,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学家、艺术家不仅有这样的雄心,而且有这样的能力,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国家、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

新闻舆论48字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会上,他用48个字,概括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四个自信”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四个自信”的提出,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他鲜明地指出: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看待。他提出:

○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守住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习近平主席面对上千名师生,用直白的话语,剖析了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母亲河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提醒上海、湖北等沿江11省市负责人,搞大开发会给长江资源环境带来怎样的冲击:

○不是一说这个就是大干快上,上一堆没用的东西,或者是有害的东西。无序、破坏、混乱,这都不行,一开始就要把握住。而我们现在当务之急要做的和进一步要防范的,就是一定要把母亲河保护好。她已经恶化了,要恢复她,而不是再进一步地破坏她。

国土空间开发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

绿色发展

2017年5月26日,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集体学习在中南海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表示: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强军之路

强军目标

2013年3月11日,面对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代表,习近平庄重宣布: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国防和军队改革

2014年3月,习近平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党的总书记亲自担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在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习近平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立起了根本指导:

○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准确把握军事需求,使各项重大改革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一致起来。牢牢把握坚持改革正确方向这个根本,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牢牢把握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个指向,牢牢把握积极稳妥这个总要求。

军营风气

针对郭伯雄、徐才厚盘踞军队高层多年,扭曲了政治生态,毒化了军营风气。习近平严肃指出:

○如果不通过改革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这些问题就可能死灰复燃,久而久之,军队就有变质变色的危险。

致命短板

2014年,朱日和军演,当时七大军区的7个旅对战蓝军,交战的结果是6∶1,蓝军大胜,红军惨败!习近平尖锐地指出:

○要说有短板弱项,能打仗、打胜仗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最大的短板、最大的弱项,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令人揪心!不改革,军队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塑造军队未来

2014年深秋,习近平率领400多名高级将领来到闽西古田,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针对即将在全军实施的改革,习近平指出:

○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为了设计和塑造军队未来,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使它成为历史性、突破性的改革,为今后20年、30年国防和军队发展打下基础。

党的自我革新

从严治党

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指出:

○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反腐败斗争

2014年1月14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不怕得罪人

2015年1月13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全党同志在思想上一定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

巡视制度

2016年1月12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巡视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凸显了党内监督制度的力量。巡视发现的问题触目惊心,主要表现在违反政治纪律、破坏政治规矩,违反党章要求、无视组织原则,违反廉洁纪律、寻租腐败严重,“四风”屡禁不绝、顶风违纪多发。针对发现的问题,我们坚持标本兼治,剑指问题,倒逼改革。

严字当头,实字托底

2017年1月6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经过四年多努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党风政风明显改善,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到严紧硬,需要经历一个砥砺淬炼的过程,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步步深入,善作善成。

人民的获得感

精准扶贫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

○我们在抓扶贫的时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考察基层医疗改革情况时指出:

○如果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解决,北京的那些大医院,永远是像战时医院的状态。所有的人他最后,或者他的病在其它的地方,他觉得没有希望,他都要到北京去一下。这个状况还是要改变的。

问题导向

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脱贫攻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工作。

做大“蛋糕”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

○不断把“蛋糕”做大,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猜你喜欢
总书记改革
时局图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改革之路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 扎实推进人大工作
改革备忘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