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劳伦斯《木马赢家》

2017-11-25 09:54
长江丛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文体学感叹号赢家

牛 妮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劳伦斯《木马赢家》

牛 妮

《木马赢家》 是D.H.劳伦斯比较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以简约的笔调和张弛有度的节奏,描写了缺失亲情的小男孩保罗为了满足母亲对金钱的贪欲疯狂地骑着自己的木马玩具赌马挣钱,终于力竭而死。本文从语相特点,词汇特色,句法特点,修辞手法等文体学特征对木马赢家进行初步探讨,从而促进对木马赢家主题的解读。

木马赢家 语相特点 词汇特色 句法特点 修辞手法

文学文体学是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交叉学科,它既重视语言学的描写,又注重文学批评的阐释。[1]因此,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木马赢家》既要注重语言技巧的分析,又要注重情感分析,分析的有依据又不拘泥于形式,总结如下:

一、语相特点

小说句式简短,连字符,感叹号。语言虽然简洁有力,但刻画出了人物情感的发展脉络。感叹号的频繁使用表现了人物情感的强烈流露。比如,房子里萦绕着的“必须有更多的钱,必须有更多的钱!”,通过感叹号传达了母亲的贪欲日益膨胀。保罗话语中的感叹号先是传达出他对赛马赌注的激动,揭示出他对母爱的极度渴望。连字符的运用,利用语音上的特点刻画人物的强烈情感。连字符与语气词和中心词的连用,延长单词发音,既有传情又有达意的作用。一方面刻画出激动或喜悦的情感,一方面有突出强调内容的作用,折射出母亲日益增长的贪婪。

二、词汇特色

该小说用词精炼,生动形象又富于变化。擅于把抽象的意象变得可感可知,语言有张力,尤其在动词的选择上别具匠心。精准的选词一方面刻画人物的微妙情感,一方面又渗入作者的态度,引导读者辩证地思考。保罗的母亲拥有健康的孩子们,但她认为他们是强加给她的,她做不到爱孩子们[2]。thrust意为猛推,此处不是指具体的推拉动作,而是强调被迫性。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母亲的厌子情绪和自我享乐主义,对孩子的冷酷情感。haunted(萦绕), trilled(用颤音发声), screamed(尖叫), 三个词的感情色彩程度递增。折射出“必须有更多的钱”这个声音越来越强烈,母亲的贪欲膨胀的愈来愈厉害,可谓是加剧保罗痛苦,走向死亡的催化剂。

三、句法特点

在不影响句意理解的基础上不完整句或省略句的使用,符合语言交际中的省力原则,能够使句子更简洁便于表达与沟通此外,有些句子是符合语境,能够反映出说话人或听话人的身份,地位,年龄,知识水平等特点。比如,保罗叔叔和母亲的谈话,叔叔与保罗的谈话各有区别;仆人与叔叔的谈话也不同于仆人有保罗的谈话。这与中文的一句讽刺话相似,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原文中“No need for you to wait here.”[3]完整的表达应该是“It is no need for you to wait here.” 房子里的声音“必须有更多的钱!”时常萦绕着,这种重复的句式能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此可谓是小说的关键句,流露出母亲贪婪的呼喊,折射出社会隐秘的浮躁之音,充分揭示了工业化进程过程中人们对物质过分追求的丑陋面貌。

四、修辞手法

那正在摇摆的木马的弹簧发出刺耳的声音,甚至弯着那木制的、格格作响的马头去听那“得有更多钱!”幽灵之音;洋娃娃眯着眼在新童车里傻笑,因为它也能听到那声音,进而更故意地傻笑;愚蠢的小狗,也显得格外的傻,只是因为听到房间里密秘的耳语?“得有更多的钱!” 拟人的手法赋予玩具以生命,也就扮演者人的角色。与其说是玩具对那些声音的嘲笑,不如说是保罗对“得有更多钱”的憎恨;与其说是玩具听到房间里的密语,不如说是当时浮躁的社会风气依然暴露无遗;与其说玩具对贪婪的母亲的嘲笑,不如说是作者对扭曲的资本主义的嘲讽。小保罗对于母亲的贪婪苦不堪言的心理状态通过房间里的玩具描摹出来了。文中提到这声音(得有更多钱的)突然难以控制,就像春夜里的蛙鸣。把母亲的贪欲之音比作春夜里的蛙鸣,既表现出声音频繁, 又凸显了聒耳的特征,暗示母亲对金钱的迷恋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烦扰着保罗。另一方面,春夜里鸣蛙绝不是孤独的。母亲这一类人都是春夜里一曲聒耳交响乐的演奏者,都是社会风气江河日下的缩影。

五、结语

通过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小保罗与母亲的矛盾,母亲与金钱的矛盾,爱的呼唤与爱的缺席的矛盾逐渐清晰。随着矛盾的激化,小说一保罗的死亡达到高潮,使得悲剧也达到顶峰。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对金钱的盲目追求使得母亲失去儿子,也从来没有幸运可言。保罗为了得到母爱,把希望寄托在赛马上,寄托在挣更多的钱上,最终力竭身亡,人生的赌注失败。毕竟金钱喂食人们的贪欲,贪欲能吞噬母爱,毁灭人性和生命。[4]木马赢家既是对扭曲的资本主义的批判,又是对精神文明与健康的呐喊,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生活需要脚踏实地,不能寄托于所谓的幸运,为人生下注,注定无助。

[1]刘世生.文学文体学:文学与语言学的交叉与融会[J].清华大学学报,2003(18):13.

[2]秦洁.<木马赢家>中的母子关系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10):7.

[3]LawrenceDH.TheRocking-HorseWinner,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吉胜芬,冯晓娇,罗秀英.劳伦斯<木马赢家>母子形象探微[J].历史文化传承,2014(08).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文体学感叹号赢家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感叹号
失败的爱情有赢家吗?
没有赢家的战斗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感叹号大王(上)
感叹号不可随处使用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Dylan Thomas’“This Bread I 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