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论诗

2017-11-25 08:53:30周啸天
岷峨诗稿 2017年3期
关键词:平水韵论诗灵犀

周啸天

袁枚论诗

周啸天

但肯寻诗便有诗, 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 解用多为绝妙词。

诗题《遣兴》,实为论诗诗。原只两首,偶然得之,故谓之『遣兴』。其一云:『爱好由来下笔难, 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 头未梳成不许看。』这里引的是其二。

『但肯寻诗便有诗』,语气霸道,发人所未发,可谓先声夺人。因为在诗怎样写成的这个问题上, 原是有不同说法的。 欧阳修《六一诗话》引贯休诗『尽日(原作﹁几处﹂)觅不得,有时还自来。』说到的就是一种常态, 就是说, 诗不能硬做, 搜索枯肠不行, 这里有一个兴会的问题,『尽日觅不得』,就是兴会没到。兴会到了,想挡都挡不住,『有时还自来』,就是这种情况。 但不动笔, 一味等待兴会降临也不成。 袁枚说, 要做才有, 也是道理; 说数量决定质量, 也是道理。 古人有日课一诗, 如陆游者, 他们的诗才, 就是写出来的。 所以『但肯寻诗便有诗』,对学诗者来说,是一句好话。

『灵犀一点是吾师』,这句是上句成立的前提和条件。唐代画家张璪有『外师造化,中得

双调 庆宣和 暑日八题录四

后背肩头勤打点, 舍苦贪甜。 登鼻牵须腿儿掂, 上脸,上脸。 (蚊子)

催熟良方蜜蜜腌, 个大斤添。 刀下王婆舌儿尖, 好甜,好甜。 (西瓜)

双手车扶双翅翔, 老汉姑娘。 骑后街边小心放, 共享,共享。 (单车)

选好時鲜货款交, 老太新潮。 不使钱包手机照, 快扫,快扫。 (买菜)

『夕阳』这个寻常物,但作者想到的,却是『红豆』和『相思』,从这一头『通』到了那一头。末句『已把相思写满天』,把离情无限放大,也成了绝妙好词。心源』之说,袁枚所主张的『性灵说』,强调的是『中得心源』。古人认为犀牛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汉书·西域传赞》颜师古注),李商隐创为诗句:『心有灵犀一点通』,意指恋爱双方的心灵相通。 袁枚此诗取『灵犀一点』之喻, 正为隐去的那个『通』字, 却是说诗人的形象思维, 一须想象与联想, 即此物与彼物的相通; 二须通感, 即视觉、 听觉与触觉的相通。诗词要道,莫过于此,故曰『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二句, 是对『灵犀一点』的具体阐释。 『夕阳』『芳草』代表诗歌意象。意象于诗,只是材料,不入诗时,只是『寻常物』。一入诗,即可能成为『绝妙词』。从『寻常物』到『绝妙词』的飞跃,所要的是灵犀那『一点』,点石成金那『一点』。关键在于『解用』,『解用』便是『一点』。『解用』二字,看上去抽象,其实很好理解。举例说明,比如范仲淹的『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就用了『夕阳』『芳草』这两个寻常物, 但作者想到的, 却是『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那个意思,这就是『通』。读者觉得馀味无穷,也就是绝妙好词。

又如, 当代有个女诗人写送别, 诗中有『夕阳一点如红豆, 已把相思写满天。』也用到都在阳平中。 其实通过方言来记入声字, 也不是很困难的事。

第二个问题, 你用平水韵还是词韵。 我用词韵。 这个问题无须争论, 用平水韵的, 哪怕是十三元不分开的, 我照样发表。 但如果要我谈谈用词韵的理由, 我认为我的选择是明智的。 词韵是平水韵的进一步合并, 更加合理。 请注意, 词韵保留入声字, 它与第一个问题不矛盾。

其实, 如何使用词韵, 这才是我们应该讨论的。

例如六鱼七虞通用, 不是说把它们合在一起就行了。 我们是当代人, 应该尽量照顾当代人的诵读习惯,合起来之后又必须重新分类。先看我的《剑门关》:

乾坤骤束势如箍, 端的丸泥塞万夫。 城上望山山打面, 漏中对月月收觚。 姜维卒敢悬孤胆, 阿斗终难守霸图。 俯看益州烟袅袅, 青痕一点是成都。

再看我的《记梦》:仿佛山阴道, 花林掩径虚。 觅诗长指甲, 橐笔小毛驴。 误撞韩吏部, 见嗤班婕妤。 越溪惊梦破, 举棒喝狂且。

显然, 当代人对这样的重新分类会感到更自然, 更合理。

猜你喜欢
平水韵论诗灵犀
七律 ? 致自己(平水韵)
当代作家(2023年12期)2023-03-21 07:47:20
大学生归乡扶贫有感(平水韵)
诗选刊(2020年12期)2020-12-03 13:58:18
元好问“诚”与“雅”的论诗主张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48
《梨花思梦》七绝(组诗)
树没有家
你照顾
天边的云诗词四首
写诗拾趣
论诗四绝
剑南文学(2015年2期)2015-02-28 01:15:19
从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等诗歌理论看论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