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燕
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刘玉燕
本文旨在对北京地铁事件剖析,从而阐述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道德危机 道德建设 价值观
“北京地铁男子辱骂女子并抢夺手机”的视频在微博、微信等公众信息分享平台上疯狂传播,经某些微博大V转发后,访问量已达上十亿。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进来,对原视频评论 、转发,对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有对推人男子谴责的,有对女孩是强行让其扫码而为男子申明冤屈的。其中大部分是对男子推女孩下地铁门的行为进行谴责,以及对地铁中乘客对此事件置之不理、抱冷漠态度的谴责。地铁乘客无一人起身制止男子的恶劣行为反映出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缺失,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道德危机的出现阻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彭宇案等案件的曝光让生活中本来要出手相助的热心群众,感觉帮忙反倒害了自己。这也倒可以解释为什么北京地铁视频中的乘客面面相觑,无一起身相助。但是这并不可以成为为我国道德建设不到位开脱的理由。与我国传统贤士的高尚道德风尚相比,我国社会现今弥漫着的是一股功利风潮。以往互帮互助、见义勇为事件经常见诸媒体,但现在媒体曝光的却越来越是类似的辱骂事件、霸凌事件。这不禁让我们感受到道德危机正在扩大化严重。我国目前面临的道德危机主要包括价值观扭曲、集体意识缺失、诚信危机这三类。干露露事件不仅反映的是群众对价值观的扭曲认识,其中一些以其作为奋斗目标的更是价值观严重的扭曲。这些事件引领了一种错误的价值导向,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塑造都起着消极作用。家暴霸凌事件、求救无人帮助等事例越发表明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不高。
“北京地铁男子辱骂女子”事件发生后,微博又一视频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该视频是美国两男子与一女子合谋来了一场假冒家暴的社会实验,其中两个年轻人假冒情侣在街头争吵,分别在街头咖啡馆和路边进行,在男子对女子大吼大叫后,男子对其诉诸武力,路边的行人蜂拥帮助女子脱身,对试图殴打女子的男子进行教育批评。其中不仅包括大块头的美国黑人,还有身形瘦弱的妇女,也一并帮助女子脱身。这和北京地铁视频中截然不同,地铁中的男女老少在男子对女子辱骂后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帮助两名女子,在男子和女子纠缠到地铁门时,男子说要女子在地铁车门外待五秒再上车才可以归还其手机,此时仍未有人帮忙。女子妥协后,男子一心狠将女子推下地铁门,视频中仍未有乘客制止该男子。美国版视频中,围观群众在知道是在做社会实验后仍然对其进行教育,称在美国千万不要当街欺负女生。一美国老人,大约60岁,对男子说道,无论什么原因,否则后果很严重。影片中,每个人对街头暴力事件都反应迅速,这和北京地铁视频中的乘客坐视不理的行为实乃形成鲜明对比。我国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举不胜举,这无疑给我国当代人的道德建设敲响警钟。
当今文化背景错综复杂,教育思想也日新月异,但其中最不应该改变的是对道德培育的重视。[1]一个国家的道德水平,并不仅仅是看其曝光的那些道德风尚人物,而要看重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道德建设近年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也正积极引领着道德建设,努力建成一个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个大工程,但也是我国每个公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堆砌起来的。近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飞快,公民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但道德观念却产生了并发症。我国道德建设进程的不正常态发展,也导致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不稳定因素。如切糕等少斤少称等欺诈事件也一度导致切糕行业无人问津,原本正常的切糕市场因个别现象严重受损。道德不良现象增多,的确在拉后我国的整体建设。矿难、食品安全、国家红十字会等事件频发其中最本质原因在于某些公民道德素质下降,唯利是图,侵犯他人正当权益。这些事件也引起了我国公民的积极讨论,地沟油事件的曝光更是让每个公民都开始担心其食用安全。网络上经常有网友发帖表达其对当今的社会道德现状不满,一大批公民点赞转发,称其说的是对的。更有甚者评论称,中国人的素质远远落后于西方等发达国家。这不禁让我们引起反思,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重视对道德的培育,为何我国公民道德素质水平下降如此之快。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但也给我国的道德建设方式敲响了警钟。
树立优秀的榜样精神,对我国社会的整体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2]我国近年来也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他们先进事迹和优秀精神依然值得我们现在去学习,这些学习也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就对其道德观进行积极导向。但在当今媒体时代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也有一些“毒瘤”,其拜金、享乐等行为经网络等媒体传播后,对不谙世事还未形成良好价值观的青少年来说,无疑会产生巨大的不良作用。社会“毒瘤”的行为不仅需要国家政府对其行使一定的教育措施等,还需要公民自觉对其抵制。公民应该深切认识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并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帮助身边人免受社会“毒瘤”的侵害。
道德建设在发扬我国优秀道德风尚的同时也需要加入新理念、新元素。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不是喊口号,而是要付诸于实践。[3]只有在实践中坚持做好,才能避免北京地铁事件的重演。尽管挑战丛生,但只要树立坚定良好的道德信仰,并在生活中能够坚持,这就是我们所要弘扬的。
[1]江舒.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及其路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2]朱海波.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网络公民的道德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228~229.
[3]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0.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