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音乐对西方音乐传统的挑战

2017-11-25 05:42:32周砚馨
长江丛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调性世纪节奏

周砚馨

论20世纪音乐对西方音乐传统的挑战

周砚馨

作为对西方音乐传统的反叛的代表,20世纪的音乐让人类的音乐创作以及审美观念等迈进了新的时代,得到了跨越性的更新。本文围绕20世纪音乐对西方音乐要素的反叛和挑战,将20世纪音乐产生的背景、影响以及发展规律和方向等加以详细的论述。

20世纪音乐 西方传统音乐 创作思维的变革

20世纪是一个充满复杂性和其特性的世纪。这个世纪中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也发生过前所未有的动荡。在这个世纪生活过的人类拥有着对世界和时代的独特而深刻的感悟,具有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复杂感受。这种独特的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深深影响了音乐艺术领域,使得20世纪的音乐成为了西方几千年音乐发展史中的具有独特个性和特征的音乐现象。不仅打破了传统的音乐规律和概念,也对新的音乐理念有了深深的思索和极限的挑战,更有破旧立新的追求和音乐边疆的拓展。不仅对传统音乐观念的界限进行了重新地界定,也让人们在理性的思考范围内不断产生对音乐传统的怀疑,并且带着怀疑,不断在音乐创作的领域进行着实验和创新,使得人们对西方音乐传统的元素进行重新地审视。因此,可以说20世纪的音乐是人类对西方音乐传统的挑战和质疑,具有引领音乐新世纪开启崭新天地的提纲挈领的作用。

一、音乐语言、形式上的审视

音乐传统的突破上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谓是20世纪音乐的分界线。以战争发生的年限为界,上半叶的二十多年中,人们开始产生了对传统音乐创作技法的怀疑,尤其是在音乐语言、形式等方面,渴望打破传统的规则,放弃传统的调子和主题。

(一)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多调性是对传统调性语言的挑战

从19世纪后期的作曲家的创作中可以看到传统的调性语言发生的动摇,很多作曲家都在基础的牢固性上进行着尝试,使得将调性语言的基础加以调整和转型。以欧洲的瓦格纳音乐为例,其中的半音和声和无中旋律就是很好的验证,调性在其中不断发生着频繁的转换。再比如马勒的不协和的和弦的线路,也是无调性的组成和转型。再如德彪西和拉威尔的个性化的音色再音阶上的引进的特点,等等。俄国的斯克里亚宾运用四度叠放置的方法,将六音和弦加入,改变了调性的中心。美国的艾夫斯、考威尔等将刻板的音乐传统调性进行了改变,实现了独特的无调性音乐的创作。

个性化的传作留不开理论性和系统。无调性的作品再维也纳三杰的创作中表露的淋漓尽致,例如复调手法的运用,或者是无调性作品的变奏、音乐语言等,都打破了常规,不断出现夸张怪诞的音乐语言。例如勋伯格将无调性音乐确立为新的音乐创造的十二音体系。通过十二个音阶的组合,使得音高的组织构成、音色处理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音乐的调性和局限是带有突破性的,使得音乐创作有了多重的选择,也使得传统音乐的舞台被正式地关闭,新世纪的音乐的崭新篇章就此拉开。

多调性创作的挑战带来了崭新的创作手法,即将两或者三种不同的调叠加在一起,运用半音阶的创作进行无调性的形式改变,不是省去调性,而是凸显调性,在和弦形式和对位形式中应用较为广泛。例如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中运用C大调和#F大调来展现主人公的双重性格的方法,将多调性作为创作的核心,重叠了四种不同的调,使得人们听到乐器特有的旋律先和多调性回合的效果,对传统音乐清晰的调性提出了挑战,也超越了传统的对调性的形式。

(二)对传统的个人灵感提出了固定音程关系的转换

运用十二个半音阶是对传统作曲方式的冲击,这种体系由十二个半音阶组成自由的序列,包括原形、逆行、倒影等。这四种形式中,序列伴随着半音进行了移位,产生的形式多大四十八种。这种音节关系的不被改变使得序列以及固定音程达到了统治之外的境界,变味了音程的范畴内的事物。不管是旋律还是和弦,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结合,展现出序列的简洁优美的特性,使得素材与旋律完成了统一。

以勋伯格的钢琴曲中的作曲方式为例,其中的十二音体系保持了音乐作品的简洁和统一,也实现了旋律与和弦的结合。后来的十二音体系的发展,贝尔格尽量将新的创作手法与传统的音乐语言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了音程与音高,按照十二音序列的音程功能进行了作品的创作序列防裂的功能革命,使得音乐的凝聚力和同质性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传统的作曲方法,使得十二音作曲与传统的作曲方式发生了猛烈的碰撞。

(三)复杂的韵律在节奏变化中的展现

要使音乐结构形成基础作用,首要的就是将音乐的动力和效果加以凸显。这种凸显改进了人们对于音高的关注点,也带来了节奏要素的创新。当新世纪的音乐家们重视节奏以及音乐的独特效果的时候,非传统的节奏的表现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

德彪西的非定量时值,等作品中出现的无休止的节拍变化等,造成了多节奏的重音上的节奏的对立,使得韵律在小节线上被逐渐地湮灭。以巴托克的作品中的不对称的节奏的发展来看,四重奏以及在第五弦乐和弦乐、打击乐、钢片琴音乐中不断展示他的匈牙利风格的节奏形式,将节奏建立在5/8、7/8、11/8指数节拍上,这种创作手法在欧洲几个世纪以来的重音规则的传统打破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从此开始作曲家们开始不断尝试从特色音乐中获取包括节奏在内的非常规节奏的形态。

(四)微分音挑战传统的十二平均律

除了传统的半音化体系的调性、音程、节奏等的改变,还有微分音音乐的出现,使得十二半音程的旋律被八度音程加以挑战。这种挑战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在十九世纪。墨西哥作曲家对乐曲进行了改进,使用微分音加以作曲,得到了拥有三个四分之一音域的钢琴,在其中演奏了微分音作品,这一崭新的第一弦乐的重奏丰富了音乐的表达资源。后期的瓦雷兹认为平均律过于刻板和机械化,因此开始从音频上考虑声音的创作,成就了第一步独立冲破传统的《电离》,超越了传统的平均律的创作水平。

二、对传统音乐全面颠覆的20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创作思想分析

如果说上半叶是对传统的音乐要素的质疑,那么下半叶则是在原有的音乐语言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反思和扩展。由于战争,作曲家拥有了独自在音乐领域改进的空间,但是当时的新的音乐思潮的传播并不广泛。二战后,一代年轻的作曲家开始走上了舞台,对音乐进行了重建。他们带着对20世纪初期的探索与创新,不断进行音乐语言和技法的分析,在音乐创作思维上开始真正地对传统音乐进行挑战。

通过不断的碰撞和激烈的交战,新的音乐理念和传统的音乐理念的碰撞最终产生了良种音乐结果。一种是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的新生的音乐回流,一种是摒弃了传统的音乐展开了新的音乐的思维方式的创作。

(一)开放式作品对于音乐传统观念的挑战

由于传统音乐的精确的原样演奏观念的挑战,使得开放式作品的线索和规矩得到了不确定性的背叛,在形式上更加灵活,演奏的因素不断发生了变化,乐谱变成了行动计划,一系列沟通和交流中所有的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在一系列沟通和交流中完成了作曲和演奏者的权力分配,加强了演奏者的重要性,将传统的西方月年月姐和重视客体作品的观念予以了颠覆。

(1)将时值和音高的不确定性体现在作品中。以为1956年的斯托克豪森的《速度》为例,这首乐谱的总谱上标明了“尽可能慢,从慢到快”的文字。因此不可能按照原样进行重奏,贝德菲尔德的《献给英格兰月光的音乐》也运用了随意的牌子,在限定的曲调上结合了力度和音色,产生了生动的音色。

(2)将曲式的不确定性与视觉一书中的动态变化的影响加油结合,带来的效果比音高和时值的不确定性更加受人关注。使得音乐成为了很短的片段,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顺序的编排,使得音乐演出呈现出全新的演奏方式,这种曲式也涉及到了偶然方式,演绎成了被严格限定在音乐成分中的偶然音乐,创作手法的意义深远,反映出了一切皆有可能的音乐生活哲理。

(二)由科技引领的心生怨念世界挑战传统的乐音创作世界

经过一个实际的演变,音乐语言注重了音效的变化,促成了注重音效的音群的诞生,音乐升华为声音的演奏和组合。包括《假日交响曲》、《厄勒克特拉》等优秀的作品运用了大量的音响加以组合,将音乐集合在全部城市中的声音力量中,使得音乐被扩展成为音源,噪音变成了音乐的主角,作曲家们的注意力被集中起来,年轻的作曲家的非传统的音乐效果通过非常规的乐器加以实现,然后是改造了传统乐器的方法。例如《酒神颂》中运用到的预制钢琴就被塞进了难以置信的物品,改变了传统钢琴的音质,也富裕了钢琴新的不断辩护阿德音色。通过科技的力量,声音世界被发掘出来。新音响的探索得到了深化。科技手段越高,音乐和的创作素材就越多。以瓦勒兹的《沙漠》为例,乐器和磁带共同演奏的方法,形成了混合型作品早期的雏形,促成了后期的电声手段在音乐世界的强烈表现,也削弱了传统的平均体系的主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了更好地对音色和声音空间的概念的理解。

(三)新音响和新音乐会的布局挑战传统音乐会的模式

新的作曲方式和音效目标,已经无法在传统音乐会的模式中得到了满足,因此在音乐会的布局上,音乐家们寻求着新的场地布局方式,例如保罗 .梅法诺将两行小提琴摆在了听众的中央,格塞纳基将88名乐师分散在听众中间,这些方式的创新都提高了听众对音响的感知效果,也促进了听众与乐师的关系。

(四)传统乐谱由于图标文字记谱法得到了挑战

图表文字记谱法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呈现不确定性的提示性空间,引导演奏者能够即兴进行个人阐释,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灵活性,唤起演奏者的情绪,引导演奏者创造出具有灵性的音乐作品。

三、结语

20世纪的挑战传统的音乐革新的硝烟尚未消散,而激进的变革时代也远未结束。今天的作曲家认为绝对的创新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使得音乐历史长河不断地流传下去。但是20世纪的音乐的探索打开了曾经封闭的世界,因此其历史意义远高于其价值,这种价值感来自于人类对真理的追求,也是音乐家们对艺术的追求的强烈体现。

[1]王欣.论20世纪音乐对西方音乐传统的挑战[J].音乐创作,2016,(7):92~94.

[2]陈鸿铎.20世纪音乐:反叛·标新·多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2):66~77.

[3]朱婷婷,唐小波.走近现代音乐不可或缺的途径——20世纪音乐节奏节拍的特征与分类综述[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2,(3):26~29.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调性世纪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幼儿100(2023年35期)2023-09-22 07:28:40
世纪赞歌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黄河之声(2021年13期)2021-08-15 00:52:01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06-09 08:05:24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
YOUNG·节奏
现代装饰(2017年1期)2018-01-23 03:31:17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梦呓——贝尔格艺术歌曲(Op.2)调性与无调性“一体化”创作技法解密
乐府新声(2017年1期)2017-05-17 06: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