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荠萱
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
舒荠萱
现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气氛低沉,教学效果底下;产生这种现在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方法: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但辛苦,教学的效果又不好;而学生者处于新知识爆炸的时代,他们往往可以从网络上找到很多相关的教学材料,传统的教学内容对他们而言,没有吸引力、新鲜感;导致的后果是,课堂教学沉闷、缺乏活力。教师在上课时就没有激情,学生在上课时候不愿听课,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急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去改变这样的状况。
交互式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语言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仅是认识几个英文单词,说几句英语句子;还要提升实际的读写能力、英语的交际。英语教学也一直在改革,但还是存在学生应试教育能力强,实际交流能力差的不理想的情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课堂中,老师往往习惯于独自授课,把备好的教学内容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如果学生不喜欢听,对老师的自信也是一种打击;学生对被动接受、被动学习的环境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二)单一的教学考核方法
由于教学设施、办学条件的差异,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评定往往都是采用卷面的考试形式。而英语学习,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重点应在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在实际工作场所的应用,而不仅是做题。
我们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不仅仅从外观进行学习、进行模仿,还要进行对新方法的理论知识的分析、学习。互动式教学的理论包括。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者认为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主观能动性。当然知识的学习还要跟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通,比如知识背景、信念、经验的不同,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从传统意义上讲,第二语言习得分为两大流派:行为主义学和固有观念学说。前者认为学习者与其周围环境的交流导致语言习得的产生;后者强调人的内在的和先天的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人与生俱来具备一种语言机制,使得人们去自由地习得语言。
(三)交际能力理论
语言交际与语言教学性质不同。交际经验具有世界性,可迁移。第二语言学习者需要的是语言规则,不是使用规则。这个现象在母语中特别的明显;特别是儿童的母语的。他不仅符合语法,而且还适应当时的场合和情境。
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互动环境
英语课堂环境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为硬件环境,既教室、多媒体设备、桌椅等排列。软环境是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放松的氛围,能够正确的进行互动,如出现差错,能及时进行弥补,自然的融入到教学环境中。
(二)互动任务的创设实施
互动任务实施具体分为以下几个原则:
1、语言情境的真实原则
设定的任务一定要贴近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最好他们做过的事情、用过的物品、接触过的场景,预防他们不了解,不知道怎么说。
2、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要给予语法的规范和要求,学生完成任务,要对这些语法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和纠正,对完成的任务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任务对语法进行分析,让学生参与任务的方法加深对语法的掌握。
(三)互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小组讨论
将学生按比例分成一个教学小组,这个小组不仅局限在一起上课,还要让他们准备上课材料,确定自己在小组中扮演的角色,课中进行相互提问,课后总结。
2、学生效果评估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以后,要抽查两个小组的学习状况,对教学的重难点,学习的内容及背景,检查掌握情况,并做好记录。其次,鼓励学生提问,对于教学中、角色扮演过程中,有什么疑惑的,给予解答,这个也是互动式教学的重点,鼓励他们,让他们提出问题,让他们说出来,哪怕问题提的不太好,但是一定要说出来。
语言的生命在话语。话语的生命在价值,价值产生于对话。对话贯穿于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是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的活动。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使学生掌握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交际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运用交际理论于英语教学旨在确定教学的实质是交际的思想。
[1]许嘉璐,等.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Ellis R.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Basil Blackwell,1990.
[4]Penny Ur.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76.
(作者单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