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好了歌》及其注解

2017-11-25 03:22:16张欣宇
长江丛刊 2017年30期
关键词:甄士隐道人红楼梦

张欣宇

浅析《好了歌》及其注解

张欣宇

《好了歌》及其注解是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这一文学经典中的经典之作。《好了歌》借跛足道人之口,宣扬佛教“万事到头都成空,及早抽身了尘缘”的虚无主义思想。而与之相和的《好了歌注》则是借甄士隐之言,隐射出小说情节,表现出作者的现实主义思想及对自由真理的向往。

红楼梦 好了歌 好了歌注

一、主体背景各异

《好了歌》为跛足道人所吟。跛足道人又称渺渺真人,他是《红楼梦》中塑造的地位颇重的人物形象。据原文所述,其“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他的眼睛,正是那大观之眼,能够看透这欲望无边的泥浊世界,因而他所唱的《好了歌》,也正是这荒诞世界的荒诞歌。作为作品的重要线索人物,跛足道人与赖头和尚既能使人富贵,也能使人一朝回贫。这首《好了歌》正是其指点迷津之作,推动剧情发展的同时,启发了甄士隐,使其“觉悟”。

甄士隐为《好了歌》作了注解。这篇注解,也是对跛足道人口中的泥浊世界以及荒诞人生的一种解构。在人生舞台上,人人金玉其外,但却演出了一幕幕荒诞戏剧。作为金陵本地颇有名望的乡绅,甄士隐本为聪明的读书人,但随着爱女英莲的丢失,其家产被烧,投奔岳父反被坑骗,最终积怨成疾,露出下世的光景。看尽世态炎凉的他,一闻《好了歌》便顿悟,随即《好了歌注》便吟唱而出,对其思想精髓进行进一步阐述。注罢,便飘然而去。

二、语言风格对比

褴褛如同乞丐的跛足疯道人所唱的《好了歌》,大量运用排比、感叹、反问,毫无文绉绉的书生气,反倒是是最通俗、最浅显的大白话,对人世间的理想与现实之矛盾现象做出了深刻剖析,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和宗教哲理。这种符合人物性格身份的歌恰恰是最难写的。

相比之下,《好了歌注》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言辞上更具书生气,亦符合甄士隐读书人的身份,表达了甄士隐对现实的愤懑和失望。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同《好了歌》一致的是,这篇注解同样是愤世嫉俗的产物。但其中处处作形象鲜明的对比,笑中带苦,冷中含热,通俗流畅而又跌宕有致,具有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诗歌指代考据

正如俞平伯先生所言,不同于《红楼梦》的是《好了歌》的范围很广,上下古今,东南西北,无所不包,《红楼梦》故事恰恰包含其中,但只是太仓中的一粟。此也符合渺渺真人主宰他人命运,贯穿红楼梦世界始终的角色话语。正所谓“妙在以虚神笼罩全书,如一一指实,反而就呆了”。

而《好了歌注》中的荣枯悲欢却是有小说具体情节依据的,亦是甄士隐经历凡俗中种种不堪之后遂将“真事隐”去的感慨之言,颇具暗示性。如开头便预示了四大家族的败亡结局。脂浓粉香一变而为两鬓如霜,既是自然规律,也是对大观园中女儿的普遍概括性描写,有指宝钗、湘云的可能。以甲戌本的批语为线索,可推测沦为乞丐的是“甄玉、贾玉一干人”。而“篷窗”换做“绿纱”,根据脂批及原文显然是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戴枷锁的也是“贾赦、雨村一干人”,后来因贪财作恶而获罪。至于穿紫袍的,则说的是“贾兰、贾菌一干人”。在李纨的判词和曲子中,贾兰官运的变化也可以得到印证。至于“黛玉、晴雯一干人”则是化作了“黄土陇头”的“白骨”……作为注解,其与《好了歌》一同在全书开篇造成了“忽荣忽枯、忽丽忽朽”的险恶气氛,概括预示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家亡血史。

四、思想殊途同归

《好了歌》,跛足道人唱给封建社会的一曲挽歌,揭示出地主阶级的全部生活理想,即功名、金银、娇妻、儿孙的彻底破灭,预告了封建社会末日的降临。厌世消极的思想和宗教色彩,是此歌值得批判之处。但是它的存在是对其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批判,故此亦有其存在价值。曹雪芹生于仕宦之家,却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苦痛,《好了歌》是其诅咒腐朽堕落封建社会的思想结晶。

而《好了歌注》则是进一步阐发刻画了封建统治崩溃前的衰败景象,即所谓“了便是好”。地主阶级好景不长,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一句“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将统治阶级垂死前互相争夺权势利益的行为嘲讽的透彻淋漓。其揭露了封建统治政治、经济、道德上的重重危机,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进行批判,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出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他难以找到现实出路,只得从宗教中寻求慰藉。

在《红楼梦》世界这个传统的“人治”社会中,伦理道德虚伪败坏,人们普遍丧失了人文主义信仰,加之以政治环境的动荡变幻,人们对现存秩序深刻怀疑失望。“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正是传统封建社会内部兴衰变化过程大为加速的真实反映。小农经济日渐凋敝,上层建筑腐朽堕落,统治权力过分集中,严重败坏了社会的道德风气和公平正义,导致国家趋向崩溃。这些征兆具有时代的典型性。

曹雪芹是敏锐的,亦是伟大的,他留给后世一幅真实且生动的封建末世社会讽刺画的同时,还尝试着对事态加以解说并指点迷津,于是他走向了超越之路。《好了歌》及其注解,恰恰凝结了这种思想,用机智灵动的语言,揭示出人世无常、万境皆空,并以断绝俗缘的“了”便得自在解脱的“好”进行透彻观照,表现出对封建社会的失望和对自由真理的向往。

[1]俞平伯.评《好了歌》[J].红楼梦学刊,1991(1).

[2]顾争荣.《好了歌》及《好了歌注》述评[J].红楼梦学刊,2011(4).

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甄士隐道人红楼梦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红楼梦》甄士隐之病的医学阐释
大众文艺(2021年10期)2021-06-13 10:20:24
仕宦视野下的儒生境遇
青年文学家(2021年5期)2021-04-06 04:30:14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红楼梦学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38
从《红楼梦》看养生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学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6:54
别样解读《红楼梦》
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