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7-11-24 02:00车延雪,王志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6期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翻转课堂探究

车延雪,王志强

摘要:文章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加强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指出“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开拓新思路,并为其他高职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职教育;教学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6-0164-02

一、引言

2016年5月举行的LINK2016在线教育论坛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在线教育奖励基金颁奖典礼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表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发展带来重要机遇,有利于解决国家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问题。”

二、翻轉课程引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涉及平面设计、HTML以及各类语言脚本,是软件开发的基础课程。本课题主要借助人民邮电出版社提供的“微信云”和“云课堂”两种资源形式,“微信云”是平台里面所有微课的集中展示区,用户可以随意选择课程,“云课堂”是在现在的“微信云”的基础上,为用户组建的推荐课程群,用户可以在“云课堂”上进行系统化学习,或者将“微课云”中的内容自由组合,订制符合自己需求的课程。主要的优点有:

1.多终端自适应,碎片化移动化,教学视频短小精悍,一般不超过10分钟,可以满足学生碎片化的学习要求,平台支持多终端自适应显示,除了PC端外,可以满足在移动端随时随地的学习。

2.重新建构学习流程。通常情况下,《网页设计与制作》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一般都是以具体的案例形式讲解,学生模仿重复练习老师所讲的案例;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此门课程的学时一般设置都是64学时,除掉老师教授时间,剩余的练习时候就很少了,一般需要“吸收内化”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

3.复习检测方便快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视频播放,反复观看。视频资源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

三、“翻转课堂”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全球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构,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2007年,一个叫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的美国人,利用网络进行“翻转课堂”的新的教学模式被《环球邮报》称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比尔·盖茨称他“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引领了一场革命”。“翻转式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的物理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就对“翻转学习”开展了研究工作,将翻转学习与他创立的“同伴教学法”进行了整合。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教授正式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他指出将传授知识放在课前,消化吸收知识放在课上,这种教学模式更能及时发现问题,利于学生吸收所学知识。美国的“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教师在2007年首先实践了翻转课堂。林地公园高中在2012年1月30日举办第一个翻转课堂“开放日”(Open House),帮助教师理解和接受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方法,向参观者呈现翻转课堂的运作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翻转课堂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益。据2012年6月ClassroomWindow和The Flipped Learning Network一起展开了一项关于翻转课堂效果的调查,针对已经采用翻转课堂的453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如下:受访教师中有88%的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其中46%的教师提升较大,有43%的教师已经把超过50%的教学放在网上进行,其中28%的教师把75%以上的教学内容放在网上。受访的教师认为67%的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的成绩得以提高,80%的学生态度有所改善。受访的教师中,使用翻转课堂的85%的教师有7年以上的教龄,91%的教师使用“翻转模式”不超过两年,填写问卷的老师中95%是初中教师,有50%来自于郊区,25%来自于城市,25%来自于农村。使用翻转课堂的科目中,46%用于科学学科,12%用于电子类学科,32%用于数学学科。从中可以看到,“翻转课堂”这一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汗学院的事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其规模也越来越大。视频教程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内容非常广泛。截至2012年7月,视频教程被点击数已超过1.6亿次。

在国外“翻转课堂”取得好成绩的同时,国内教育工作者对“翻转课堂”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近年来,“翻译课堂”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均得了可喜成绩。2014年7月到2015年1月,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中心已经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了3期课程,共有70292人次参加了课程学习,9462人拿到了课程证书。

四、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的翻转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对“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大多持支持态度,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教师需要重新制定课程计划,搜集并制作所需要的课程资源,表现出对优质资源的需求增大,制作视频等特定的技术手段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受制于学校的现有条件,即使有相应的成绩在线评价体系,也一般局限于理论,对于像本课题研究的应用性要求较高的课程,网上评价体系很难建立。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保障,一般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差,需要配以一定的奖励措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从传统型教学转向翻转式教学,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还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希望此研究可以为其他“翻转课堂”的研究提供依据。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传统课堂。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堂一般以案例为导向,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讲解让学生模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在课前完成模仿练习,通过微信与老师沟通,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解决共性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2.课程的性质符合翻转课程的特点。《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注重操作性,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翻转课堂广泛采用的研讨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与该课程的强实践性要求极为吻合。

3.适合学生主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视频,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缓解课时不足造成的知识吸收不好的问题。

利用人民邮电出版社提供的“微信云”和“云课堂”中所提供的视频资源,根据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编写适合本课程的授课大纲和授课计划。建立基于微信的学习群,做好课前的辅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针对学习效果反馈,在微信上推送补充案例视频,弥补视频资源的知识漏洞问题。通过调整评分标准,提高学生操作练习的积极性。现阶段学校还没有相关课程的在线测试、考试系统,这是我们的欠缺之处,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柏翠,程巍.浅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Oreamwevaer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29):164-165.

[2]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2):68-71.

猜你喜欢
网页设计与制作翻转课堂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析慕课时代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探索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