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
摘要:目前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扩张,新增导师队伍中的归国青年硕士生导师数量与日俱增。本文针对归国青年导师在研究生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人才质量、岗位培训、自我提升及制度保障,探讨从引进高质量人才、加强岗位培训、提升学术水平、健全遴选制度、强化任期考核五个方面全面提升归国青年导师的指导质量。
关键词:青年导师;指导质量;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6-0054-02
硕士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结构中处于中间层次,是研究生教育的开端,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决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导师的指导质量[1]。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数量与日俱增,其中新增导师以归国青年教师为主。再加上目前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选择回国创业或就业的海归博士数目还在不断增加,因此归国青年教师已成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支新兴的、最具活力的力量。相比国内青年教师,他们视野开阔、创新意识强、精力充沛、满怀热情,对学生饱含爱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在研究生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然而这些青年导师由于缺乏指导意识与经验,且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留学的艰辛、孤独及封闭,造成部分归国青年教师不适应,具体表现为不同形式的交流与协作障碍,具体事务处理不合时宜,在研究生指导的成效上进展缓慢甚至受阻。因此加强青年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归国青年导师对硕士研究生的指导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据悉,在越来越重视国际化的今天,国内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纷纷不惜重金引进大量归国博士,提供相应的科研配套经费,并形成了系列成熟的有关国外博士人才在引进、待遇、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文件政策,足见用人单位对归国青年教师的重视。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也制定了严格的导师岗位培训制度、导师遴选制度、导师管理制度及导师考核制度,以保障归国青年导师的指导质量。然而这些制度多限于学习文件和规制,在选聘和考核制度上主要以归国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衡量指标,忽略了青年导师提高指导质量的非科研因素,并且在很多制度上的规定也是粗线条的,不具体、不全面。据我们了解,牛津大学通过完善研究生导师管理制度,强化导师指导责任意识,加强导师的选聘和培训,将教学和指导列入高校及教师的评价体系等改革举措,藉以保障与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须通过全面的、细化的、人性化的人才引进、岗位培训、选拔制度、考核及监督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建立归国青年导师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切实有效地提高归国青年导师的指导质量[2]。
一、提高标准,引进高质量人才
高质量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提高归国青年导师指导质量的基本保障。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自2000年到现在,每年从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际知名院校及科研院所积极引进急需的国外优秀人才。对归国青年教师的海外就读院校,要求其综合排名占世界前200位。这除了考察学历背景,在人才引进时,严格考察归国博士的科研、教学及交流能力,实行竞聘制,对人才质量严格把关。目前,在归国青年教师队伍中,以30-35岁年龄段为主,超过80%。这些青年导师具有视野开阔、思想新颖、科研能力突出、与学生易于交流的特点。经过培养,这些归国青年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上往往能中西结合,能够有效地指导硕士研究生。
二、加强岗位培训,提升业务素质
引进与培养并重,才能有效提升归国青年导师的指导质量。培养单位要创造条件对新聘任的归国硕士生导师进行岗前培训,使其对研究生的指导“接地气”。岗前培训不仅包含相对固定的文件学习,还包括形式多样的交流、观摩与实践。首先,组织归国教师系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第二,定期举办导师交流座谈会,请资深导师介绍经验与指导研究生的方法、体会及研究生的管理等,并要求歸国青年导师要自觉参与。第三,开展现场观摩。组织归国青年导师现场观摩研究生开题和毕业答辩,要求青年导师参加优秀课题组的小组会议。最后,开展协助指导。让归国青年硕士导师协助资深导师指导1~2名研究生,完成一个周期的科研工作,理解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日常管理,然后再上岗独立指导。
三、健全遴选制度,夯实基础
实行全面、人性化与严格的遴选制度。对青年导师的学术修养、业务水平、职业道德与人格品行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以我校化学工程学院遴选硕士生导师为例,要求具有硕(博)士学位的归国青年教师近三年有至少3篇第一作者SCI/EI论文,一项省部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并且具备一年的留学经历,就有资格参评硕士生导师。对来校工作的时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职称均没有要求。聘任选拔工作遵循公正、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现聘任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
四、加强任期考核,完善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在研究生培养上实行导师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然而,这种导师制还是“终身制”,这导致部分青年导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削弱对研究生的指导,使指导面临低效性[3]。因此,必须打破这种“终身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完善评价体系,规范导师指导,按不同学科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来衡量青年导师;另一方面对导师的指导能力作客观公正的评价。依据考核结果,每年对导师的绩效与岗位进行动态调整,与青年导师的自身利益休戚相关,使其“居安思危”;同时也提高了青年导师在指导方面的竞争意识,提高指导效率。其次,青年导师要认真总结自身研究生培养等工作方面的得失,积累经验教训。对自己的政治思想与工作态度、业务水平与工作成绩、对指导学生的工作量(指导学生选课、指导学生阅读、写作与发表文章)、课堂教学(主要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4]。最后,学校对学院考核、导师自评、学生评议的结果进行复核,以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最终确定考评结果。
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学术水平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活跃在指导硕士研究生一线的青年导师而言,同样也不例外。归国青年导师虽然具有很好的知识储备,但面对如何指导研究生对不断变化的科研课题开展研究,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基于此,青年导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与继续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学术水平。青年导师的学术水平越高,学术领导力就越强,指导就越有效。青年导师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正确定位。高校青年教师除了科研,还要进行教学、项目申请、学科建设等工作。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只有将提升科研能力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点,才能引领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二是勤于学习。要时刻关注本学科与相关学科最新理论进展,及时学习本学科与相关学科最先进的研究方法。除了文献学习,多向学术前辈、专家学。在学习方式上,走出去交流与请进来沟通相结合。三是善于合作。首先与自己的研究生合作,在相互学习、反思、研究的互动中,使学术水平持续得到提升;其次与不同学科的专家开展合作研究。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往往来自于交叉学科,不同学科的相互影响与启迪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这样不仅提升学术水平,还开阔视野。
六、总结
归国青年导师的指导质量关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归国青年导师指导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基础与严格的制度保障,还需要青年导师自身不断的进取、努力及用人单位长期的培养、关爱。因此,本文以提高归国青年硕士导师的指导质量为目标,通过全面的、细化的、人性化的人才引进、培训、制度、考核及监督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建立归国青年导师指导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希望能切实有效提高归国青年导师的指导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兰芳.浅析导师的指导能力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系[J].学科探索,2013(,9):36-37.
[2]高慧,黄金宇.青年硕士生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药学教育,2015,(31):18-21.
[3]范建刚.硕士生导师“指导低效困境”的形成机制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研究,2012,(11):67-71.
[4]禄保平,曹珊,曹健美.提高中医院院校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的若干思考[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