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惠婷
摘 要:本文从字形演变、结构意义、本义探析、字义演变四个方面对“安”字做出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字形;意义;结构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1
“宀”象形字,像房屋的侧视形,本意是“房屋”,“女”象形字,像女子双手交叉胸前,屈膝而跪的形状。而“安”字形采用“宀、女”会意,表示女在屋下。
一、字形演变
“安”字甲骨文、金文、小篆形体结构基本一致,在商代甲骨文中,“安”是一个妇女从室外走进房内坐了下来。“女坐室内为安”“安”的甲骨文构形,由三个象形的独体字组成:一个面朝东方,双手敛在腹前端坐的妇女;一个类似于房屋;另一个是“止”,古文字里表示行动的符号。另一种甲骨文写法保留了“女”“房”两个部分,把“止”变为“女”旁的两点。这也就有了另一种说法:“安”字中的两点,是为了突出女性特征。到了周代金文中“女”下的两点简化为一个点,而且把女的方向反东为西了,坐姿也取消了。小篆中的“安”进一步把“女”下的一点也彻底取消了。在小篆的基础上,再经隶变,把房子变成了“宀”,敛手的妇女形象也变成“女”了。后又由此楷化为今天的“安”。另外,我们有时会看到从“广”的写法,这是因为在古文字中“广”和“宀”字形相近,字义也很相似,“广”也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像房屋之形,所以从“广”或从“宀”之字往往互作。
二、结构意义
“安”字的结构比较简单,也没有繁简体的区别。“安”字的宝盖头代表房屋,房屋的下面有一个女人。为什么“安”字要写成这样呢?从这个字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过去人的一些思想观念。我们用“家”字和“安”字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家”是房屋下有一头猪,可见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仅有猪的家似乎还不完整。往屋里领回一个女人,于是人们便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了。从点也可以看出,在远古时期,女人的地位是很高的。母系氏族时期,实行走婚制,女人是社会和家庭的主宰。进入父系氏族的对偶婚时代后,男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有了相对稳定的配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男人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女人娶回家,再养上几口肥肥大大的猪,则可以过上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一个安稳的家便形成了。
三、本义探析
“安”字在古今汉语中多用来表示“安定、平稳”之意,字义变化不大。关于“安”的本义,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说我们先人在远古时期是穴居野处,经常受到野兽或恶劣天气的威胁,尤其是女人,后来人们修建了房屋,才平稳安定下来,所以“安”的本义就是“安居、安宁”。另一种说法是,“安”从“女”坐在“宀”下之状,表示静如处女之意。适人曰妇,处子曰女,妇女应事接物,而处子尤为娴雅,以处子居于交覆深屋之中,更含有自在而无惊扰之意。《说文解字》中说到:“安,静也。”按中国古人的观念,男主外,女主内;男为阳、为动,女为阴、为静。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安”字的本义是“平静、稳定”,先民在造字之初就意识到屋中有女才能称为 “安”,女子是家族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古来室家之内,亦由女所安也。”还有一种说法,说“安”反应了先民憧憬的美好生活及个人的追求目标,一是要有房子,二是家中要有女子。在古代农业社会,兴宅娶亲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事,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顺利兴宅、娶亲,便能安居乐业,这样的生活就算“安”,这样的家才是一个安逸、舒适而完整的家。所以“安”本义是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
以上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我们无法判决对错。在我看来,人在外动多于静,在家静多用于动;无论是在狩猎还是农耕时代,男人总是在外的时间比较多,女人在家的时间比男人多;男主外,女主内;用女子在屋里为造字对象,更多可能表达的是“安静、安宁”的意思。
四、字义演变
安的本义为“安静”。《论语·述而》中提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又不凶暴,庄严而又安详。“安”可引出与安静相关的“徐缓”、“静止”、“稳定”,“安逸”等一系列相关意义。
安静不会急迫,故可代指“徐缓”。《诗经·小雅·何人斯》:“尔之安行,亦不遑舍。”你缓缓向前行进,没有闲暇休息。《后汉书·刘陶传》:“臣闻事之急者不能安言,心之痛者不能缓声。”事情太急的时候,说起话来也不会徐缓,也就是急不择言。
安静是静止的一种状态,故安也泛指“静止”。《战国策·秦策五》:“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
安静则稳定。《墨子·修身》:“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根本不稳,不可能让枝叶丰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稳定如山,事物稳定了,也就是安放好了。由“安稳”又引出“习惯于”之義,《汉书·文艺志》里“安于所习”就是说习惯于他所熟习的。后由“安稳”又引出“安放、安置”之义。
安静则不烦躁,与安乐相关,故安也可代指“安逸、安乐”。《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居无求安,应理解为安逸,舒适。
“安”还有假借为疑问代词的用法,如我们常说的“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又可以表示反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同时还有作介词、助词、连词等的用法,但都比较少见,在此就不一一探讨。
参考文献:
[1]吴东平.汉字文化趣释[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李学勤.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