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影《黑天鹅》中尼娜形象的蜕变

2017-11-24 02:41钟可心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0期
关键词:黑天鹅电影

摘 要:电影《黑天鹅》艺术氛围浓厚、情节曲折生动,演绎了一个女孩通过努力奋斗取得成功的故事,女主人公所表现出的坚毅打动了很多观众。电影《黑天鹅》中的女主人公尼娜是一名舞蹈演员,她在舞台上的表现与生活经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充分演绎了“戏如人生”的精神格局,本文将通过解读电影《黑天鹅》中尼娜这一人物形象的蜕变,找出这部影片的精神魅力。

关键词:电影;《黑天鹅》;尼娜形象

作者简介:钟可心(1999.12-),女,汉,四川简阳人,成都市龙泉中学高2015级7班在读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2

电影艺术的三大重要元素分别是人物、故事与主题思想,电影只有将这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呈现出好的作品,其中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电影《黑天鹅》的女主人公尼娜的形象性格已经与自身身体变化融为一体,这是本部电影的亮点,分析电影《黑天鹅》中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与形象变化,能够深层次地解析女性思想性格变化与精神追求。下面首先了解下电影《黑天鹅》的具体故事内容,从故事内容与时代背景等几方面综合分析人物形象变化与精神内涵。

一、拉康精神分析学下的电影《黑天鹅》

(一)拉康“鏡像阶段”理论

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涵可以用拉康精神分析学理论来解析,它有着拉康式的哲学精神品格,了解拉康精神分析学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内容,才能更好地解读电影《黑天鹅》中人物形象的变化与精神内涵的表现。对于拉康而言,“人”不仅仅是被“擦掉”的,而且是死亡的,人不再是完整的自我,而是深陷“他者”与“欲望”两种文化中,受到外界的影响与操纵。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将人描述为“天生的早产儿”,婴儿被母亲抱到镜子前,看到自己的形象,开始了“认同”与“误认”的运行。在这里弗洛伊德式的自恋也被翻转了过来,在拉康看来:自恋就是恋他,“镜子”在这里是一个喻指,主要指的是心理意义上的镜式映射,是“自我”基于欲望的溢出,以他人作为镜子所看到的自我形象。

(二)拉康精神分析学下的《黑天鹅》

电影《黑天鹅》迎合了拉康所要表达的思想精神理念,这部电影不仅满足了精神分析学的肌理,而且也体现了现代电影的机制。电影院不仅仅是一个单纯静态的建筑物,更是一个造梦或者是反应某些事物的场所。“镜子”在拉康眼中是一种隐喻式的表达,而电影院的银幕就可以作为一面“镜子”,将观众想象的身份认同建构表现出来,与观众形成无形的互动,因此观众在观看影片《黑天鹅》时,才会有切身体会,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影子。电影以一个故事引导着观众进入其中,更是采用一种镜像式的方式迎合个体自恋的认同感,电影《黑天鹅》中有很多镜子的场景,平面镜、窗户玻璃以及三面镜,电影女主人公总是处于一个“观众”的位置从“镜像”角度考虑,他者的侵入将尼娜内心的潜在性格与力量激发了出来,这种镜像让她走进了异化的迷局,白天鹅与黑天鹅交相出现。尼娜是一个被各种期待构成的人,

他者权利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拉康式的镜像也在其身上显现。电影第一个场景描述的是尼娜的梦境,她做梦都希望自己成为“天鹅皇后”,这种场景在镜像折射下反映了其欲望,也是尼娜自身的想象性认同,尼娜在第一个场景中对母亲食物的称赞从侧面反映了其被母亲掌控的温顺状态,尼娜在母亲的期待中成为了一个单纯、可爱并且无欲求的乖女儿。尼娜的母亲是一个思想保守,有着一张禁欲者面孔的女人,她的母亲以“父之名”严格约束并控制着尼娜,尼娜内心的欲望与激情等潜在被压抑被约束,但是电影中尼娜在地铁里,在玻璃上看到了自我黑暗性的一面,内心正在进一步地觉醒并与他者交融。他几个人物在尼娜形象性格变化上也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她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内心邪恶或者是激情的一面。

二、尼娜人物形象蜕变分析

尼娜天生就有一股白天鹅所具备的善良、淳朴的本质,她乐于助人,用自己的善行感化身边的人,对她来说演白天鹅是非常适合的,自从尼娜成为领舞之后,她身边的人都认为她与总监有染,渐渐地看不起她并轻视她,当她穿上白天鹅的羽毛服装非常自然,完全就是一个温柔可爱的白天鹅,但是当她穿上黑天鹅的服装时,显得就不是很自然合适,其他人看到总是觉得她的身上有总监的影子,总监也已经征服了她的身体。尼娜的同事莉莉看到这些内心是非常嫉妒的,她想让尼娜将自己邪恶、激情的一面展现出来,因此她带领尼娜去夜场尽情地玩耍、并让她吸食毒品,尼娜经过这些之后,脑海中总是出现幻象,出现可憎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时不时地出现在她的脑海中与梦中,使得她的内心处于一种十分矛盾的状态。莉莉在尼娜沉迷幻象之时慢慢地征服了总监,莉莉似乎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是经过莉莉的诱导,尼娜内心的邪恶激情种子已经慢慢地生根发芽了,这种思想幻象在尼娜心中时不时地就会出现。

当最后表演时,尼娜因为分心没有演好“白天鹅”这个角色,并且当她会更衣室时,看到莉莉身着黑天鹅羽毛服装还用着自己的化妆台,尼娜此时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无名火,这情绪与心理状态趋势她用碎玻璃将其同事杀害,她的心中充满了嫉妒、仇恨以及各种精神上的折磨,终于在这时完全地被激发释放了出来,心中满是邪恶的力量。尼娜穿上黑天鹅的服装,服装的大气与飘逸配着芭蕾舞的动作,将“黑天鹅”霸气的一面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尼娜在舞蹈过程中,眼神散发出锐利的光芒、身体展现出矫健的步伐与有力的展臂动作,时时处处地表现出黑天鹅的邪恶精神,赢得了台下观众的掌声,观众被其表演充分地折服,尼娜在一片掌声中释放了自己内心的潜在的邪恶力量,将其完美地表现在各个舞蹈动作中。

当尼娜完成舞蹈时,当尼娜听到总监的问候时,她明白了她已经成为了自己幻想中的那个人,她不再压抑、不再痛苦,而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身心都完成了一次蜕变。

三、尼娜形象蜕变过程中的性格与精神分析

尼娜在完成形象蜕变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充分诠释演绎了女性奋斗精神,尼娜没有良好的社会地位,也没有美丽的外表,甚至没有很好的表演天赋,有的只是一颗单纯善良和积极进取努力的心。剧团的表演《天鹅湖》领舞选取是非常严格的,尼娜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积极进取取得了总监的认可,成为新一期《天鹅湖》的领舞是剧团中每个演员的梦想,这个领舞需要激情,这正是尼娜身上所缺乏的,但是在争取过程中她拒绝了总监的侵犯,使得总监看到了她身上的独立人格以及所具备的一种潜在的黑天鹅潜质,只需要将其激发出来就可以了,只有充分地将其激发出来,才能在舞台上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最终完成舞台形象的华丽蜕变。完成舞台形象的完美蜕变,首先需要从自身形象改变着手,充分领悟黑天鹅的精神,让黑天鹅的精神照进现实的方方面面,这时短时间无法完成与突破的,只能慢慢积累。尼娜靠着强大的精神信念,慢慢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内心精神,甚至不顾母亲的提醒与指责。尼娜在工作压力与精神压力的双重攻击下,时常处于一种幻想状态中,这种状态折磨着她,她在无形的镜子中看到了自己邪恶的一面,不敢直视却又不得不直视,在这种迷失自我与寻找自我的选择上,尼娜最终选择了寻找自我,并顶住各种压力取得了舞台形象转变的成功。尼娜在训练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在一方面阻碍了她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也是她前进的动力,在这些遭遇中她也看到了世界上社会上邪恶的一面,心中埋下了努力奋斗的种子,在经历过种种苦难后,凭借着强大的个人意志力完成了黑天鹅形象的蜕变,表现出惊人的舞台爆发力。从尼娜这个人物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其奋斗精神,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将一个扣人心弦的邪恶形象塑造了出来,带来人们精神感官的享受与刺激,将黑白天鹅的关系更加生动鲜明地展现了出来。

四、结语

电影《黑天鹅》中的尼娜这一人物角色完成了形象的蜕变,同时也是一次心理精神上的蜕变,尼娜由原来的单纯善良蜕变为邪恶、激情四射,这一转变为其芭蕾舞蹈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释放了尼娜内心潜在的一面。尼娜这一女性人物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与奋斗路上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时的坚忍不拔,她与各种阻碍因素斗争,完成了人生与事业的华丽蜕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考文献:

[1]王欣.他者:残酷镜像寓言——拉康式电影《黑天鹅》[J].電影评介,2012,(17):55-59.

[2]袁琳.看《黑天鹅》中女主人公形象的蜕变[J].电影文学,2014,(13):108-109.

[3]韩久海.从拉康精神分析学看西方电影悲剧品格[J].电影文学,2014,(19):34-35.

猜你喜欢
黑天鹅电影
黑天鹅
黑天鹅格里布
除了“黑天鹅”“灰犀牛”别忽视了“大白象”
“灰犀牛”“黑天鹅”
小区里的黑天鹅
直视“黑天鹅”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