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荷塘月色》为我国散文的重要代表作,现被收录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主要从《荷塘月色》中感悟歲月静好,具体感悟为:在不宁静中寻找安静;与妻儿同在快乐无比;从荷花中体悟高洁。
关键词:荷塘月色;安静;高洁;荷花
作者简介:高凌奇(1999.5-),女,汉族,浙江省嵊州市人,现为嵊州市马寅初中学高三(10)班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02
《荷塘月色》为朱自清1927年写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小说月报》。《荷塘月色》自刊登发表以来便得到业界的极高赞誉,无疑为我国散文的重要代表作,现被收录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荷塘月色》从发表至今已满九十年,在这漫长的九十年中,无数专家、学者均对其进行讨论与研究。研究相关文献时不难发现,大家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但笔者更愿意通过《荷塘月色》感悟岁月静好。
一、在不宁静中寻找安静
《荷塘月色》的首句话便提及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正因心里的不宁静,才促使朱自清老先生极度渴望寻找一片安静祥和之地。几番思量,他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他心中笃定,那里一定会是安静的。于是朱自清信步独自来到荷塘,这里“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果然没有让他失望。事实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情,心里也总会颇不宁静。每逢此时,更多人也更愿意选择一片宁静祥和之地,净化心灵。人世间是噪杂、多事的,身处这样一个人世间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不为之影响呢?所以,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的这一表现(寻找安静与祥和),无疑可引起无数世人的共鸣。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日前关于终南山归隐人士的电视介绍。据悉,目前在终南山中归隐的人已达五千人之多,他们依据古人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刚开始时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现代人如何能够忍受得了寂寞归隐山林呢?但继续思考下去,又觉得这并不奇怪。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太大,选择归隐山林也许是对其生命进行洗涤的重要方式。与之相比,朱自清仅在不宁静中寻找几分宁静则更能让人理解。也许在不宁静中寻找宁静正为生活的本质意义所在吧!
二、与妻儿同在快乐无比
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两次提及妻子。第一次在开篇:“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这样的场景相信大家都是极为熟悉的。对于现在的很多人而言,无论多么辛苦的工作,在外遇到多大挫折,一旦回家后便会变得心情愉悦。归其原因,无外乎妻子的陪伴和儿女的欢声笑语。作为一个男人,面对娇妻和幼儿谁又能不勇于担负起一份家庭的重任呢?第二次提及妻子在文末:“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朱自清特地在开篇和文末两次提及妻子,在笔者看来并不是毫无用意。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为向大家明示:人世间无论多么纷繁复杂,无论遇到何种困苦,但家人却始终会陪伴自己,家永远是自己最可靠的港湾。说到这里也许很多人都会有所共鸣。是啊,人生短短几十年,发生在个人身上的艰难困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学习、工作的主要目的无外乎为了家人。看到家人脸上绽放出的灿烂笑容,所有的疲惫与苦恼也许能一下子烟消云散。
三、从荷花中体悟高洁
《荷塘月色》中花费了大量笔墨着眼于荷花的描写。荷花在佛教中拥有极为深刻的寓意,“不染”、“清净”是佛语对荷花最为独特的描述。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描述似乎更为深入人心,让人们不自觉中便产生几分对荷花的独恋。荷花没有牡丹那样艳丽,没有琼花那样夺目,没有菊花那样冷傲,没有桃花那样绚烂,但它却可以在炎炎夏日中傲然绽放,展示其独特魅力。荷花生于淤泥之中,但却表现出与淤泥截然不同的特质。荷花身处淤泥,却依旧静静地绽放她的美丽,默默地传播她的芳香,与世无争。这不仅仅是荷花的孤傲,更离不开淤泥的无私奉献。是淤泥将自己的给养无私奉献给了荷花,才让荷花绽放的如此美丽。荷花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一种朴实无华的精神,是一种傲然于世的精神。当前的社会物欲横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一系列不良思潮均不同程度上侵蚀着人们的思想,最终让很多人沦为金钱的奴隶。致使很多人丧失了自己的本性,放弃了最初的梦想,最终迷失自我。如果人能做到像荷花一样,那么他(她)活得一定会更加的洒脱,更加的自由。在中国当代,人们普遍缺乏的即是一种荷花精神,“不染”、“清净”,“出淤泥而不染”。人生短短两万多天,难道不应该活得像荷花一样吗?虽然生命短暂,但却有铮铮风骨。文章中写道:“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在写这段话时,一定是怀着无比愉快的心情,寥寥数语不仅将荷花描写的极为生动、美丽,更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别样的岁月静好,让我们充分体验夜色下荷花的别样美丽。从《荷塘月色》中我们不仅可充分感受朱自清深厚的语言功底,其意境也是我们极难追求的。悠悠岁月,岁月静好!
四、结语
《荷塘月色》之所以成为散文中的重要代表作,被人们至今孜孜不倦地进行传诵,并不是毫无道理可言的。《荷塘月色》不仅给我们呈现出一幅美好的动态图,更让我们从中对人生有更多体悟。以上便是笔者阅读完《荷塘月色》后的几分感悟,虽然感悟不深,但却希望能对世人有所启发。《荷塘月色》是值得阅读的,但仅阅读却不感悟却无法真正体验文中真谛。所以,建议读者在阅读《荷塘月色》时,应多思多想,静静感悟岁月静好。
参考文献:
[1]侯银梅. 《荷塘月色》的修辞魅力[J]. 长城. 2011(08).
[2]朱冬. 技工类院校《荷塘月色》教学的实践思考[J]. 青年文学家. 2013(32).
[3]王义. 情感:我与《荷塘月色》的情感交流[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10).
[4]肖玉华. 《荷塘月色》与江南士风——杨朴《美人幻梦的置换变形》与程世和《〈荷塘月色〉与中国文人的“江南情结”》读后[J]. 名作欣赏. 2007(03).
[5]姜源傅. 回到“荷花”本身——论《荷塘月色》的审美意蕴兼与杨朴先生商榷[J]. 名作欣赏. 2005(19).
[6]杨朴. 美人幻梦的置换变形——《荷塘月色》的精神分析[J]. 文学评论. 2004(02).
[7]聂晓霞. 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J]. 时代文学(双月版).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