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强:一蓑烟雨任平生

2017-11-24 07:45刘文生许定河
中国医院院长 2017年18期
关键词:北医三院医院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许定河

陈仲强:一蓑烟雨任平生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许定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对陈仲强来说,所谓境界,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当他在2015年接手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国际医院”)时,他的目标并不仅仅停留在把这家全新的医院经营好,产生良好效益,这于他“意义不大”。57岁的他经历了太多,人生到了这个阶段,心境已完全不同。

有人给他股份,把一家医院交给他,他不愿意。他说他要做值得做的事情。北大国际医院志在“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在全新的体制、机制下,实现这个目标极具挑战。但如今也只有挑战才能唤起陈仲强内心的激情和欲望。

在开业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稚嫩的北大国际医院已显示出“老道”的一面:65个医疗临床和医技科室全面开放、多学科诊疗模式优势渐显、信息系统达到HIMSS7级、人性化医疗服务多次获得表彰……

医院在设定的轨道中平稳运行,陈仲强脸上有一种快乐和满足。对他来说,一切都已看透,一切尽在掌握中,不会有意外。事实上,一直以来,温文尔雅的陈仲强身上都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大隐于市的气质,这种气质是自信、胸怀、宠辱不惊,是信念,是境界。

望尽天涯路

回望过去,在一次次的机遇与挑战面前,陈仲强总能做出在现在看来恰如其分的选择。这得益于他心中一直保持的笃定和坚守。在孩童时期,陈仲强就坚定了一生的信念,从此,“不忘初心”贯穿于职业生涯。

陈仲强出身医学世家,父亲是外科医生,母亲是儿科护士长,他在医院宿舍区长大,在医院花园里玩耍、去医院食堂吃饭、到病房找父母成为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多年以后,陈仲强眼前仍旧可以清晰地浮现那些老旧画面:一次次地,父亲在半夜起床去医院工作、周末放弃休息到医院巡视患者;一次次地,父母和患者真情相对,建立起朴实的友谊。

在那个纯真的年代,医院就是陈仲强的天堂。家庭的熏陶和环境的影响让他慢慢地形成了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他将来应该去做一名医生。他告诉自己,应该去做医生,而不是可以去做医生。

上中学后,陈仲强开始自学针灸,广泛涉猎医学类书籍,他希望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医生。但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文革”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陈仲强在王小波笔下的黄金时代践行着国家做出的安排,插队两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经历。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当时给出的职业申请范围是“二炮”(第二灯泡厂)、架子工、废品收费站……

所幸的是,一代人在迷茫与彷徨中迎来了改革开放与高考恢复。从“文革”中走出来的青年陈仲强,大学志愿填写了一串医学院。有过“文革”经历的人懂得珍惜黄金时间,“机会难得,希望能够多学知识,成为有用的人才”。

步入大学后,陈仲强再也没有过犹豫和彷徨,他如饥似渴,甚至在周末自己跑到北医的解剖教学实验室,打开尸体遮盖布研究解剖结构。陈仲强说自己身上有很强的时代印记,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做事一步一个脚印。

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步一个脚印的陈仲强最终走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最高管理者的岗位上。

陈仲强说,成为院长是非常偶然的机遇。当时医院赶上了全面发展的时机,人才队伍需要年轻化、专业化,医院组织架构中也需要扩充年轻人。有了这样的需求,陈仲强被推出来,进入领导岗位,做院长助理。这一职务的

陈仲强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管理任务本身没那么重,但后来医院业务发展迅速,他的管理工作开始出名,得到大家认同,同时,自己的专业水准也不断提升。

投资近50个亿、占地44万平方米、核准床位数1800张,亚洲最大的单体医疗建筑,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九家附属医院,这就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2002年,陈仲强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抉择——做院长还是做专家?

他犹豫,不想放弃自己苦心钻研的专业。领导找到他,进行了一番颇有预示性的劝慰:“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选择,做院长不是每个专家都能得到的机会。院长做得好,能够取得比做专家更大的成就。”话说到这份上,陈仲强再没有拒绝,他接过了帅印。那一年他44岁,全北京再也找不到那样年轻的院长。

同绝大多数公立医院院长一样,陈仲强在上任之前没有得到过系统的培训,年轻意味着没有太充分的管理经验。这么大一个摊子,面对这么多专家,面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发展任务,从一个不是主要岗位上的副职变成正职,陈仲强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可命运偏偏不给他喘息和调整的机会,2003年,SARS突如其来。

大敌当前,一系列组织、协调、执行工作接踵而至,考验着陈仲强和他的领导班子。事实最终证明了前任领导班子的眼光,陈仲强的领导才能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得以充分发挥,他对形势进行了准确的预估并较早地做了准备。最终,北医三院投入500多人力、上千万资金,承接了海淀区公布的SARS确诊、疑似病例总数的近1/4,确诊病例占北京市公布总例数的1/10。同时,北医三院还保证了本院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在SARS病房的医务人员感染率仅为9.6%,经过科学治疗,使得所有人都得到康复。

时势造英雄,完成了艰巨任务后的陈仲强和他领导下的北医三院得到了各个层面的表彰。“经过这个过程后,领导班子管理、协调、判断、决策、推动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历练,管理层的威信得以树立。”陈仲强说,刚开始大家对医院怎么发展各执一词,有很多争议。经过SARS事件后,大家觉得陈院长不错,全院上下才开始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征服了人心,陈仲强的管理才真正开始。他为自己定下了一个颇具挑战的目标——这是他一贯的风格:把医院综合实力带到第一方阵。定了目标就要尽快行动起来,可是从哪一点开始突破呢?

彼时,北医三院的门诊量全北京领先,但住院患者不多,因为床位周转时间太长了。医院规模小的弊端开始凸显,当时北京城北已经规划了长庚医院,区域内其他医院都要实行改造,北医三院改造空间很小,被包在中间左右为难。陈仲强心里明白,如果医院运行效率还这么低下,服务能力上不去,别说提高整体实力,连自我生存都会有问题。

在严重的危机感下,陈仲强提出了一个日后为行业津津乐道的重要战略——以降低平均住院日为切入口,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拉动医院整体发展。“降低平均住院日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每降低0.5天,科室都要打架。”陈仲强表示,降低平均住院日从思想到实践层面都是一次革命,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住院日是降不下来的。

降低平均住院日带动了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提升又进一步为降低平均住院日打下了基础。在相互推动之下,北医三院平均住院日一路下降,实现床位运行效率比北京其他医院快一倍的成就,这等于在原有基础上医院床位比过去扩大了一倍。

医院以另一种形式“扩大规模”后,学科发展有了空间,人才扩充也有了基础。在学科建设方面,从2005开始,医院每年投入1000万作为重点学科奖励基金,激励各科室申报重点项目。这样的大手笔在当时的公立医院绝无仅有。直到今天,北医三院还在沿用这套体系。

2009年原卫生部启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北医三院有10个学科进入第一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北京协和医院有9个,华西医院7个。这样的结果让领导和业内都感到震惊,最终一个学科被放到了第二批,北医三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同时入选9个。这样的成果说明北医三院已经由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医院进入了国内第一方阵。陈仲强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了目标。

2012年,担任10年院长之后的陈仲强卸任。“北医三院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大家学习的标杆,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对我个人来讲,做院长是值得的。”谈起在北医三院的那段岁月,陈仲强没有大发感慨,有的只是淡然。

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很多人相信,陈仲强不会离开管理岗位太久。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受命任北大国际医院院长之前,他短暂地担任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以下简称“北大首钢医院”)的院长。

作为北大首钢医院和北京大学进一步战略合作的基础,北大首钢医院迫切需要一位能力强的院长提升医院实力。在对方多番邀请之后,陈仲强于2013年3月接受邀请出任北大首钢医院院长。“每家医院的情况不同,一家医院的模式不可能完全复制到另一家医院。但北医三院十年积淀下来的管理经验和所用的有效工具、思维方式可以在北大首钢医院发挥重要的作用。”陈仲强说。

在这家企业医院,陈仲强得到了集团和医院员工的一致支持。他的管理思想在这里游刃有余。他做了论证、调整,很快出台了医院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未来几年医院的目标点是什么,路径是什么,该做哪几件事,一目了然。

医院的反馈是,陈院长来了以后,医院知道要往哪儿走了,知道该怎么干。北大首钢医院近几年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在管理过公立医院和企业医院后,2015年的一纸任命让陈仲强来到了一家全新的社会办医院。在中国现有的医疗体系中,很少有像陈仲强这样一人担任过公立医院、企业医院、社会办医院院长的,独一无二的经历足以缔造传奇,但陈仲强无意成为传奇,他只想做在他看来有价值的事。

投资近50个亿、占地44万平方米、核准床位数1800张,亚洲最大的单体医疗建筑,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九家附属医院,定位于“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旗下的旗舰医院,陈仲强面对的是这样“高大上”的北大国际医院。然而正是全新的体制和机制吸引了陈仲强,同时背靠北大、国家支持社会办医、老百姓刚需等一系列利好也给了他建设好一所高水平大学医院的信心。

与以往的经历不同,陈仲强这次面对的是一家从零起步的医院。“具有挑战才值得去做,你想想带领这家医院前进是一种什么样的成就感?”

陈仲强上任后,把医院发展总体目标分解为更实际、更易操作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实行分步走策略,即“五年”计划:打基础、建机制、稳健发展,构建稳定的学科队伍、特色鲜明合理的学科布局,形成特色管理模式及特殊运行机制,医院运行稳定增长,为医院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年”目标:强学科、树品牌、优服务,争取建成综合实力较强、专科特色突出的综合性医院,并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一所实力较强的重要的临床教学医院,实现收支基本平衡。

“五十年”愿景:建成与国际接轨,临床水平一流的医教研一体化大型综合性医院。

同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国际医院的特色,进一步明确国际医院发展的具体路径,即坚持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各临床学院的优势学科长期共建模式,同时引入行业其他优势团队共建学科,最终形成北大国际医院特色鲜明,整体实力较强的独立的临床学科;坚持学科按特色、重点、普通和平台发展建设的战略,以特色与重点学科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协调控制发展节奏;坚持机制与模式创新,探索医生团队合作、医师组管理模式及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设与发展学科的战略。

“北大医学部在学科建设、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方正则主要在资金、运行等方面进行保障。”陈仲强介绍,目前医院65个科室中,实行共建的有3/5,北医系统的核心专家到北大国际医院帮扶、培养、共同组建医院学科队伍。同时,北大国际医院面向全国引进高端人才,招收优秀毕业生。目前引入的毕业生90%来自北医、协和与首医等一流医学院校,9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5年以后这些优秀人才就可以独当一面。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发展超出了预期,但对院长陈仲强来说,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不会有意外,只会有惊喜。

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大的框架和方向确定以后,陈仲强就患者服务、院内精细化管理、区域医疗一体化等课题做出了创新十足的布局。

走进北大国际医院偌大的门诊大厅,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华丽的装修和整洁的外观,而是象征着流程改造成果的秩序和服务。针对患者挂号难、就诊难、缴费难等现状,北大国际医院通过学科整合、流程再造、全员辅助等打造了“一站式全程辅助医疗服务模式”。该模式打破内外限制,以疾病为中心进行学科和诊区布局,统一疾病在一个诊区内可方便地转诊、会诊,且相关检查、检验在诊区即可完成,使患者不用往返奔波;而利用互联网+自助服务,患者在家就能挂号,缴费不排队,还可以在线候诊、查询结果、反馈意见,减少甚至删除非诊疗环节;同时医院推出全员全程辅助支持:全院人员为患者主动提供指引帮助,诊区护士全程提供辅助支持,医院提供多项便民措施和社工志愿服务,提升医院人文关怀。

陈仲强介绍,借助体制优势,北大国际医院还引入了企业化的管理思想,在医院后勤管理方面做了颇为创新的探索。据了解,目前医院已因院制宜地建立了特色的药学管控模式,实现了医院各种药品管理的规范化、数字化,进一步优化了新药遴选流程,形成医院主导、供应商谈判的药品遴选模式。

通过在药房、病区和手术室引入各种不同的智能化药品管理设备和自动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医院建立起了全方位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流程,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药品的全面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医院除了毒麻经放药物外,其余药物均不设库存。只有把药品发放给患者,才完成了向供应商购买的过程,极大地控制了医院的成本。

此外,医院在每个病区都配置了智能药柜。药品供应商根据药剂科和相应科室制定的药品清单,对智能药柜进行药品的上架。每个诊区的护理人员可根据医嘱,通过工牌号或者指纹进行药物领取,同时智能药柜会自动更新存放药品的数量信息,并自动计算、生成补货计划,提醒药品供应商及时补货。信息系统还能自动识别医嘱中不恰当的用药安排,以及药品之间的冲突,及时预警,充分保障用药安全。

北大国际医院的一大发展路径是在坚持国际医院服务定位的同时,强化区域医疗中心的地位。陈仲强明白,北大国际医院不能高高在上,脱离周遭的患者和医疗机构。因此,医院积极融入当地医疗体系,作为昌平区医联体牵头单位之一,倡导和推动资源共享,引领区域医疗发展。目前北大国际医院已牵头集中建设了“消毒供应中心”“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会诊中心”“医学检验中心”,涵盖消毒供应、超声、放射、心电、病理、检验等各专业领域,为区域患者和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同时,医院研究、制定了医联体内双转诊流程,完善双向转诊方案,保障通道通畅;组建慢病诊疗团队,在各团队内形成分级协同1+N服务模式。通过团队内层双向转诊方式,保障疑难疾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诊治,并使适宜在社区接受日常随诊、慢病规范管理的患者就近得到良好诊治。同时,北大国际医院还牵头建设昌平区胃肠专科医联体,推动区域内专科医疗水平的提升。

北大国际医院的发展超出了行业预期,这说明陈仲强坚持的管理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当然,对陈仲强来说,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不会有什么意外,只会不断带来惊喜。就像他回头去看自己走过的路,“也无风雨也无晴”。

所谓境界,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人生到了这个阶段,心境已完全不同。

猜你喜欢
北医三院医院
北京大学开设“医学美学与大众生活”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探索
北京冬奥首例航空医疗救援成功
北京冬奥首例航空医疗救援成功
萌萌兔医院
法律上我们有自查的义务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看不见的医院
减少对民营医院不必要的干预
为县级医院定锚
北医三院 数据流疏通就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