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霞梅
新时期班主任素质之构建
吕霞梅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重点。如果班主任能从人格上征服学生、学业上感染学生、用榜样的力量震撼学生,学生就能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班主任工作也就变得得心应手。
班主任工作 三个方面 主动学习
众所周知,班主任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而班级协调,排优补差哪一件不浸透了班主任的汗水?从本人近二十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去粗存精,梳理出一点个人感悟,希望能和各位同仁共勉。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更是班级的教育者。和其他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的外在行为、一言一行会对学生具有一种示范作用,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怪不得经常听到“有怎么样的班主任,就有怎么样的学生”的调侃,应该就是从这方面说的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这样说过:“教师的人格,对年幼的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育科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度。”因此,班主任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具有高尚的师德,即提高人格魅力,才能时时、事事做学生表率,这就是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班风的最关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不仅影响和感染着每位学生,而且也是管理好班级的重要因素。班主任的性情、品德修养、能力等综合素质熔铸成其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一位人格高尚且循循善诱的班主任,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实际上,最有效的管理和教育不是靠学校赋予班主任的那一点点权利,老师的人格对学生有着最具体、最直接、最深刻的影响,老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来了解认识教师的,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注重形象魅力的修炼,严格要求,处处、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表率,同时,努力做到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让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其不良的行为习惯受到约束,得到改正,从而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教师也因此会成为一名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班主任一般由本班级的主科教师兼任。这种双重身份给了班主任更多接触学生的机会,而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的专业课对其班主任身份有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至今还没有一个学生喜欢或崇拜一个课堂上对知识含糊不清,谈吐上语无伦次的老师,哪怕是一个“孺子不可教”的学困生。
比如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中列夫·托尔斯泰《跳水》一文,其中的高潮部分:孩子放开了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他往下一望,脚底下就摇晃起来。就在这样的场景中,孩子的父亲——船长出现了,当他看到这一幕时,文章中仅仅用了“就立刻”一词,逼孩子跳水。这个看似不近人情的举动,却反映出了船长——父亲的素质。在这个地方我们没有必要强调父亲的“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等等,只需引导学生明白“孩子的处境相当危险(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又增添了几分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孩子的父亲,你会怎样做,为什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并能尽可能清楚的表达出来,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伺机点拨,让学生明白:船上的主体员工是船员,而他们的优势不在爬杆,而在水中,这也是父亲逼儿子跳水的真正原因。
通过这样的引导、点拨,父亲的形象活生生地走进学生的心里,相信他们也会为有这样的一位父亲而欣喜、自豪。应该说这比单纯的强调父亲的形象,人格更令人心悦诚服。
“惰性是人类的天性。”作为十岁左右的小孩,有一点惰性是非常正常的事,但作为班主任,又该怎样面对学生的惰性呢?
“勤”——“一勤天下无难事”。班主任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去教会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事,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学校要求学生七点半到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为什么非要等到八点钟进校园?学生晨读时,为什么班主任总是在巡视学生,检查学生的晨读情况,而不是和学生一起晨读?如果每天早上班主任和学生一起晨读,那情况又会是如何呢?
班主任工作无巧可取。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表率作用。古时候不是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吗!想当年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适合于学习的环境,不惜举家三迁,而身处新时代教育改革浪潮之际的我们,又为何不能率先示范,用榜样的力量去感化学生,做好学生的这一面镜子?孩子的可塑性极强,只要班主任真的做到了,相信孩子一定能学到。
总之,如果一个班主任能通过“德”“才”“勤”三个方面征服学生、感染学生、震撼学生,学生就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会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学生的全面得到发展,班主任工作也就会变得得心应手了。
甘肃省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