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宁
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析
孙 宁
本文旨在探索新形势下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及其优化策略,为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高等师范 地理科学 课程设置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及其时空变化的一切现象的科学,它的特点是能够系统性的分析解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口动态等各种全球性综合问题。1992年国际地理联合会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教育是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合格而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需[1]。因此,地理科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基于地理科学专业特点及其培养目标,高等师范院校通常为此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按照课程性质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地理教育课程、专业及教育选修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等。针对以上五类课程提出以下课程建设及优化策略。
哈佛大学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中指出,通识教育是一种让学生首先学会做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和公民的教育活动。他们认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辅相成。提炼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修改整合政治哲学类、计算机科学类、外语类等与地理科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加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连接性。加强文科类、理科类等通识课程,开设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物理学等与地理科学息息相关的学科作为选修及必修课程。
针对许多师范院校地理课程种类繁多现象,整合重组地理专业基础课程非常必要,可将专业必修课划分为六大课程类,包括自然地理课程、人文地理课程、区域地理课程、环境地理课程、地理信息科学课程、相关学科课程。
以自然地理课程为例,可将地球科学概论与地质地貌进行整合,将土壤地理学与植物地理学整合,将气象与气候和水文地理进行整合等。人文地理课程中加强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课程,整合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课程内容,构建完整的人文地理课程体系。
教育部要求高校区域地理课程要本着理论、方法与案例相结合的原则[2],其中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概括了不同尺度的区域案例课程。而区域分析与规划则是结合了区域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理论及方法论的课程,用于解决区域规划、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研究的实际问题。因此,完整的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以及区域分析与规划。
环境地理课程不仅包括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包含环境生态学等内容。
地理教育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的核心课程[3],地理教育课程的设置应协调好学术性、师范性、技能性。所谓学术性就是针对地理学科教育教学方面的课程,如地理学科教学论、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地理教学设计等,所谓师范性则指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教育理论课程,而技能性地理教育课程责包括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与评价、学生与班级管理等课程。
地理专业选修课程的构建相较于地理专业必修课程较为灵活,地理专业选修课可充分体现地理科学发展前沿、紧密结合中学教学实践。在构建选修课程体系时,为避免课程设置的盲目性,可针对地理课程六大课程类,制定不同系列的选修课。同时应充分考虑地域优势和特点,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
地理科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一般包括地理学科的实践课程和师范教育实践课程,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地理学科的实践课程一般包括地理学实验,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方面的地理考察实践等,自然地理实习包括地质地貌、植被土壤、气象水文等,同时可融合地理信息科学实习、环境地理的实习,如野外测绘、环境监测等。人文地理学的实习可整合区域地理实习,开设包括文化、经济、政治等的区域性综合实习。师范教育实践课程则包括教育见习、教育演习和教育实习三个环节。其中地理见习是学生熟悉教学环节、了解教学过程、接触教学环境、体会教学意义的途径[4];地理微格是教育演习的主要环节,训练学生获取教学内容、备课、教学设计、试讲与结果反馈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教学技能的必要环节;教育实习则是培养师范生教育素养的关键环节。
基础教育教师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功能,同时也应该是教育活动的研究者、教学的设计者和课程的开发者,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教师应该具备教学科研知识与能力。因此,应增加教育研究类课程,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等课程,帮助学生成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
针对地理学科特点,可设置丰富多样的课外创新活动,如课件制作大赛、板书设计大赛、天文观测、植物挂牌等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1]王晓玲,王俊友,朱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教师教育,2013(6).
[2]牛超.河南省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3]袁书琪,彭俊芳.拓宽基础,重组整合,突出特色——论新世纪高师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福建地理,2002,6(2).
[4]郭保中.改革教育见习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12):159~161.
渭南师范学院)
孙宁(1989-),女,陕西西安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