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初探

2017-11-24 04:02蔡增军
决策探索 2017年18期
关键词:老龄子女养老

文/蔡增军

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初探

文/蔡增军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寿命较之以前提高了很多,加上前期计划生育政策的紧抓不放,导致我国步入老龄化的进程加快。由于我国老龄群体规模大、比例高、增长快,摆在现实面前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村老人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如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身体不健康、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生活水平低下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我国近年来对养老问题也特别重视,在一些重要的会议中多次提及,因此,如何破解养老难题,特别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转变,绝大多数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导致现在的农村出现了很多“空巢老人”,且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他们在家不但要带孙子,而且还要做些农活,一方面缺少物质保障,另一方面还要负责孙辈们的安全和教育,这些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村老人的生活处在贫困状态,因而,他们在养老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老年人的一些正当权利受到侵害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中由于受到经济、社会条件和人们认知水平的影响,再加上人们对老年法的认识不足,导致老年人的权益保障难以落实,农村的涉老侵权问题严重,尤其表现在贫困的老年群体当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人的养老得不到保障。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中的很多老人日常生活的正常费用既得不到家庭的赡养保障,也难以得到社会的养老保障。

2.老年人的婚姻得不到保障。在农村,老年人的再婚问题很难解决,一旦老伴去世,他们想找个伴侣不但受到来自世俗观念的影响,还有来自子女的反对,因此,很多老人在失去老伴后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是单身,这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感情生活。

3.老年人的合法财产得不到保障。在农村,很多子女对父母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闻不问,但涉及到父母的财产却很敏感,侵占父母房产的情况屡见不鲜,更有甚者还霸占父母的长寿保健费和生活补助费,很多老人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二)分别赡养让老年人生活不幸福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但由于农村老人子女多,养老问题就变得复杂了,有些是子女们共同承担父母的养老费用,然后按月或年出钱出粮,让父母单独生活,还有些子女硬是将老两口拆开,一个儿子养活爹,一个儿子养活娘,养爹的儿子不管娘的事,养娘的儿子不管爹的事,这种让儿女判了“离婚”的老人,他们不但失去了生活上的乐趣,更无幸福可言。

(三)“空巢老人”问题突出

所谓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亲人照顾的老人,他们要么是无儿无伴的孤寡老人,要么是与儿女分开居住的独居老人。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空巢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群体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空巢老人的独居生活。在现在这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环境下,好多年轻人都自顾不暇,更不用说抽出时间来照顾老人了。还有的老人是老伴去世了,剩下自己独自生活,他们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不能得到满足,生活的难处是可想而知的。即使是其中的少量“五保”老人,生活质量也是很低的。同时,当前我国农村的公共文化活动匮乏,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多数只能通过聊天、看电视、打牌等方式打发,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单调。

二、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年轻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养老观念不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很多青壮年来到大城市,他们在外打工赚钱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而父母的生活怎样,他们却很少过问。再加上自己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对我国的法律了解不多,特别是对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所规定的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有关规定了解不全,相关法律知识匮乏,没能认真履行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更有甚者,自己不但不养老,还要索取老人的长寿补助款,使得老人有限的养老经费也难以全部到手。

(二)没有健全的养老机构

我国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成立于1982年,虽然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国上下为老年人服务的组织机构还不够健全,各省、各地区即使根据自身的省情和市情,其老龄工作机构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配备。有些地方虽有老龄机构,但是人员编制和经费不到位,有些地方有人员没经费,有些地方既无人员又无经费,有些地方把老龄机构放在民政局内部,由民政局干部兼任,有些则与民政局合在一起办公,因此,在人员不够和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老龄工作难以顺利展开。目前,服务农村老龄工作的主要是靠村委会的干部和老年体协的同志,村委会的干部本来就不多,再加上办公经费紧张等原因,村干部和村委会在老龄这项工作中投入的精力和经费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而老协的负责同志大多数是当地的一些有一定影响力或一定地位的老同志,他们基本上是义务服务,在农村老龄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可以说农村的老龄工作几乎没怎么开展。

(三)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

“看病难、看病贵”是中国人目前最大的难题。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的医疗保障还很薄弱,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子女负担着全家人的医药费,而老年人怕加重子女的经济负担,生病了就自己硬扛着,实在受不了就到当地诊所挂吊针,即使是生大病,也不敢上医院,上不起医院。尽管近几年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的医疗保障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长期以来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在农村,每年向医疗合作社交的百十元的医保费看不了几次病,也拿不了多少药,由于医疗费和药费的管理不规范,很多村医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农村老人的无知从中钻空子,把很多属于农民的优惠纳入自己的囊中,不仅欺骗了政府也害苦了百姓。

三、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上述现象及原因,笔者认为,农村养老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逐步健全我国养老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养老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对广大农村的老人而言,目前最主要、最迫切的问题是如解决“养”和“医”的问题,国家虽然在这两个方面都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但这些政策和措施在边远农村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很多优惠政策农民没有真正享受。国家应重点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切实解决好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让农村老人真正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逐步加大相关方面的经费投入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有65%左右分布在广大的农村,而农村又相对落后,他们大多数还过着贫困的生活,压在他们身上最重的是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保障身体健康方面,这就要求国家要加大农村老龄工作的经费投入。一方面,可以按老年人口总数向地方拨付一定比例的老龄事业经费,提高农村老人看病报销的比例,努力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解决农村老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农村普及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给地方下达硬性指标,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及时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三)健全老龄工作机构

在机构建设上,首先要实现省、市、县、乡镇四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编制、级格人员、经费和办公场所的工作目标,确保各级老龄工作顺利开展。随着老龄事业的发展,国家可成立“老龄工作局”,真正体现出老龄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加强老龄工作的机构建设,才能确保各级老龄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建设上,要抓基础、打基础,各行政村组要加强老年群众组织建设,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并组建老年协会,由村长和社区主任兼任会长,配备专人(或)兼职工作人员从事老年工作。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村老年人的民生问题,着力解决贫困老年人的现状,让广大农村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但由于城市生活压力大,很多老人不能随子女进城生活,他们就只能孤独地生活在农村,他们有子女,不属于“五保户”,国家相关的低保政策他们享受不了,而生活又困难,这是农村很多老人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类老人的生活问题,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创办适合农村的新型敬老院、老年公寓或养老医院,通过政府及社区的力量,对部分有供养资金来源的老人实行社会化服务。老人在不能和子女一起生活的情况下,可以到敬老院安度晚年,敬老院可以收取适当的费用。对于那些不愿进敬老院或老年公寓养老而愿意住在家中的老人,可以发挥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有组织地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社区服务,为家庭养老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农村养老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更是亿万农民面临的困境。因为目前尚没有一种单一的养老方式能全部解决包括物质提供、精神慰籍、日常护理三个方面内容的养老问题,加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必然决定了家庭养老仍会在相当长时间内作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因此,我国养老制度的设计不应当脱离这个实际,应该在有利于逐步实现城乡统一的前提下,实现养老的全面覆盖、标准多层次、模式多元,建立起面向城乡、人性化和个性化较强、制度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

(作者单位:中共瑞昌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老龄子女养老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