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佳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0)
湖北黄冈地区的丧葬习俗
——以黄冈地区官田畈村为例
徐 佳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0)
丧葬习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丧葬仪式中所体现出的当地文化更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以湖北黄冈地区官田畈村为例,探讨黄冈地区的丧葬习俗,以示该地在儒教文化下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的民俗特点以及其给村民带来的精神文化的熏陶。
黄冈;丧礼习俗;心理补偿
湖北省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地区,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以北。旧石器时代黄冈地区已有人居住。黄冈地处“吴头楚尾”,是鄂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官田畈村位于黄冈市团风县贾庙乡,三教融合的丧葬习俗在该地区表现的非常明显。本文以湖北黄冈地区官田畈村为例,探讨黄冈地区的丧葬习俗,以示该地在儒教文化下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的民俗特点以及其给村民带来的精神文化的熏陶。
丧葬习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丧葬仪式中所体现出的当地文化更是不可忽视的。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的生产发展,加之湖北地区多平原地形,江湖罗布,农业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说“入土为安”就反映了人们在小农思想下对所赖以生存的土地的重视。官田畈村位于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贾庙乡,属于丘陵地带,多山多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缓慢,该地主要的丧葬模式仍然是土葬。从临终到葬礼结束,葬礼经历了送终、报丧、入殓、祭奠、上山、下葬等步骤后,整个丧礼才算正式完成。整个丧礼过程表现了逝者亲属对逝者的哀思,同时也是对亲属的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补偿。
殡期仪式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老人临终的时候,由亲近的家属通知其他不在场的亲属。如果是距离比较近,需要由亲属亲自去通知,距离较远者则由电话通知。在老人去世之前,三代以内血亲通常需要全部在场,让老人能够见到自己的亲人,走的了无牵挂。在老人去世之后,在场的亲人要开始号哭喊叫,以来表达自己的悲伤之情,让老人走得安心。按照当地的说法,人在刚刚去世的时候仍然存在着听觉,而灵魂则已经离体,号哭喊叫能够让离世之人看到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留恋和不舍,这对去世的人也是一种安慰。而事实上这种号哭喊叫的模式,也缓解了在世者的悲伤。
在已经确认老人去世以后,亲属要再次去通知较远与老人较远的亲属和村子里其他的居民,长子去购买老人的寿衣及丧礼中需要的其他物品。这个时候去报丧的人不可以在报丧的时候提到死字,一般用代替语“老了人”或者是“走了”等,以免给他人家中带来不吉利。而此时在家中的部分人则将老人从床上抬下,为老人清洗身体,洗去身体上的污秽,以便让老人干净的上路。待到寿衣买回后,一般由同性的后代为老人穿戴整齐,然后拆去老人平时睡觉的床板,将一块木板(以前用门板,现在农村门板不太好找便改用木板)放在地上,将穿戴整齐的老人放在上面,并在尸体面部盖上白色的布料,以遮挡遗容。另一部分人则在堂屋内点燃火盆烧纸钱,每隔一个小时左右便为逝者烧一次纸钱,让逝者在黄泉路上不缺少钱用。另外在堂屋里要点香和蜡烛,当香和蜡烛烧到快熄灭时便重新点燃另外一根,以便香火不断。
当天晚上所有老人的子女需要开始为老人守夜,守夜需要持续三天两晚。在守夜期间,子女们通常会回忆并相互叙述老人生平的事迹,以表达各自的思念之情。
第二天上午是祭拜时间。老人的遗体仍然停留在房间中,只在堂屋设置灵台供人祭拜,当亲友前来拜祭时,需要先到房间中瞻仰遗容,随后才出来到堂屋中进行祭拜活动。在祭拜时,如果是和老人同辈份的长者只需要上香和烧纸钱即可,如果是辈分较低者则需要在灵台边磕头后才能上香和烧纸。在亲友进行祭拜的时候,逝者的长女需要跪在旁边哭丧,直到整个祭拜活动结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祭拜丧者的时间只能是上午,如果是下午才去祭拜则会被认为是对逝者及其家庭的一种极大的不尊重。
当所有较为亲密的亲属都瞻仰了遗容以后,死者的遗体就会被放入棺材中,等待第三天的出殡。
在第二晚的守夜结束后,第三天就是整个丧礼仪式中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安葬仪式。
一大早,专门负责丧葬仪式中的乐队和道士就到丧者的家中,准备一天所需要的音响和哀乐等物品。道士在堂屋中根据仪式规格布置教坛或是道场,丧礼上的法事根据规格的不同,也有不同的主持人数以及时间。通常持续时间越长,主持人数越多,规格也就越高。这些仪式有单独做一天的,有做三天三夜的,甚至有做七天七夜乃至更长。在农村,丧礼法事的持续时间以及规格展示了户主家庭的财力,也以此展现了后代对于死者的孝心。邻里之间存在着在丧礼法事中存在着互相攀比的情况,而同时,丧礼法事的规格也成为了邻里之间评判和议论逝者家庭后代是否孝顺的重要标准。
道士在堂屋的横梁上挂上黄色的三幡,并在门口用四色纸(白色、绿色、黄色、蓝色)剪成幡状,并用约定俗成的异体字写明做的是救苦教坛。在堂屋的春台(放在堂屋靠墙的柜子)上放上一座纸制的房子,在旁边还放有一个纸做的灵牌,表明死者在阴间就住在这样的大房子中。随后挨着春台,左右一牌供奉仙神的位置放在堂屋的饭桌上,这个位置由两张桌子堆叠而成,上面放有各种道教神。最上层是道教三清像,放在上面的桌子上,并在三清画像前点上蜡烛,放上瓜果等祭物。在下面一层的桌子上则摆有十殿阎罗的画像,在饭桌两侧则放有佛教神——十八罗汉的画像。这是为了让死者在死亡以后中受到各路仙神的指引和保护。在饭桌之后是放棺材的位置,在棺材的左边放有一张小桌子,给道士们做法事用。
随着天渐渐的亮起来,死者的女儿和儿媳开始为所有亲属分发丧服,老人的子女辈统一穿上白色的孝服,头上戴上白色的孝帽。老人同辈和孙子女辈只戴上孝帽。大约上午九点,随着哀乐的播放,丧礼也算正式开始。老人的子女们集体跪拜在棺材前哭丧,为老人做遗体告别。随后道士开始为亡者唱经,希望死者的灵魂不要受苦,尽早登入极乐世界。在唱经结束后,子女们方可起来。
紧接着道士开始唱老人后代孝子贤孙的名字,祈求老人能够保佑他们,保佑整个家族能够平安顺利。在名字念完以后,道士暂时停止念唱,一些在前两天没有赶来的亲属及非亲属进行拜祭,长女和第二天一样也需要在人们拜祭时哭丧。道士用纸钱给每个子女做包袱,并在包袱上写上每个人的名字,以表明这是哪位子女烧给亡灵使用。
在所有人都拜祭完毕后,道士开始主持丧礼的跪拜仪式。所有老人的后辈按照辈分在灵堂之后依次排开,对着遗体磕头跪拜。首先磕头三次,随后跪拜在地上,道士在一旁叙说老人的生平事迹,当叙说完毕后再磕头三次。之后道士再次念一部分事迹,众人再次磕头,如此反复三次以后。整个流程才算结束。随后其他亲属起身,道士开始为亡者念经,长子长时间跪拜。
在出殡当天,主办丧事的家庭要设置宴席宴请前来参加丧礼的人作为答谢。前来参加的人也会随一份礼金,叫白事包。在门外专门有一个账房先生记账,并且会在墙上贴上红白纸(由两层纸黏合而成,下面一层是红纸,上面一层是白纸,表明逝者寿终正寝,为白喜事)写好每个人的礼金多少,一般越近的亲属随的礼金越多,如果随的不够,会被其他人背后指责对老人不够尽孝。
随后当一系列流程都做完后,就开始为亡者盖棺。这个时候,家中的小辈有需要全部跪下磕头并哭号送别死者,力上的人(即力夫,帮忙抬棺木出力的人)将棺材盖盖上,并在棺材四周钉上木钉,防止棺盖滑开,同时保护死者不会受到鬼怪的侵扰。随后长女在棺材上放上一床全新的棉被,意味着已经对死者盖棺定论。
至此上山之前的所有仪式都已经结束,丧者的家中开始举办宴席宴请客人。这一顿宴席持续时间不能太久,在出殡时间到之前需要尽快吃完。在宴席上,主人还会给参加的人发礼物感谢,通常是一条毛巾、一包香烟和一盒肥皂。
吃完饭之后,正式的出殡活动就开始了。力上的人在院子里放上几条板凳作为支撑,将棺木从堂屋中抬到院子里,随后请整个村子中最有威望的人(通常是村长)给亡者说一些话,讲一遍亡者的生平经历并做评价,道士为亡者念经超度,亲属在门口跪拜准备送别亡者。在这些流程都结束以后,就准备起棺上山。在上山途中,亡者所有的儿子都需要跨坐在棺木上,并由长子向人群中撒白饭团,当地人通常相信,吃到了这种饭团会受到亡者的庇佑。
由于官田畈地区是丘陵地带,山比较多,因而一些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坟山。所谓上山就是去自己家族中的坟山安葬。在上山过程中,前面几位男性亲属沿路点燃预先放在路边的鞭炮,并向沿途出来送葬的村民抛洒正肉(即白水煮过的切成正方形的五花肉),随后跟着年轻男性亲属依次抱着引魂幡、牌位和花圈,力上的人抬着棺木跟在后面,随后两位男性亲属跟在棺木后面沿路磕头跪拜,最后则是由女性亲属及其他旁系亲属跟随陪同上山。到达安葬地点以后,除了需要留在墓前帮忙填土的人外,其余亲属在送上山以后一律不得停留在山上。在下山到家之前也不可回头,以免引起亡者的牵挂,同时也会招来亡魂,影响自己的生活。
在上山完成整个安葬仪式以后,所有成员都回到家中。这时道士就要开始进行另外一个仪式——引领亡者过奈何桥。奈何桥由桌凳和白布组成。中间的桌凳较高而两边较矮,做成一个类似山一样的形状。所有人跟在道士后面排成一列,道士手里拿着引魂幡,念着唱词,长子和其余亲属跟在后面拿着亡者的灵牌跟着道士一起围着“奈何桥”转,意味着帮助亡灵顺利通过奈何桥,不受其他苦难。整个过程大约需持续一个小时。当跨越奈何桥的仪式也完成之后,整个丧礼过程才算是完全完成。
在丧礼过程完成以后,亲属可以选择留下来居住或是不留下来居住。如果没有在当天离开丧者家庭,则只能选择在头七过完之后才能离开。
湖北地区的整个丧礼表现出一种在儒教文化下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的民俗特点。丧礼是人生阶段最重要的礼仪,在老人走了以后,丧服的设置,参加吊唁的人员以及磕头拜祭、送山等都表明了一种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参加丧礼也在无形之中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家族的团结力和向心力。
其次,体现了对先人的孝道与伦理教化。《论语》中讲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主张“生、事之以礼,死、事之以礼,祭之以礼。”丧礼是人们表达哀思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丧礼中披麻戴孝,要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随份子,如果随的比较少或者是丧礼举办的不够隆重,会被村民指责没有尽孝。这些表现无一不是当地人民重孝、重伦理教化的结果。
第三,调适心理与抚慰情感。在丧葬习俗中,哭丧和祭祀表达了孝家的心理和情感。家中有人去世是一家的不幸,在生活、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可能引起巨大变化。变化引起焦虑、不安,使人们很难从痛苦中解脱。丧礼的举行能够让大家可以通过祭祀的机会,相互抚慰交流感情,达到心理调适的目的。
丧葬习俗是社会文化基因之一,它象征人们头脑中的另一个世界——亡者的世界,也象征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生活相互关联。官田畈地区丧葬习俗中的重礼数、重孝敬的特征,与湖北的民风是分不开的。丧葬习俗中的礼仪,联系与强化了血缘和亲族关系,体现了对先人的孝道,既抚慰了情感,也调节了人们较之失落的情绪,这是民间的一种对文化积淀和传承的表现方式。
[1] 任骋.中国民间禁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新版)[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晓瑾.鄂东乡村扫墓习俗探究——以湖北黄冈 C村的过程事件分析为例[J].社科纵横,2012 (3).
[4] 何秀琴. 浅谈农村丧葬仪式的社会功能——以湖北农村传统丧葬仪式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29).
[5] 康梅钧、钟玉卿. 江西庐陵农村丧葬习俗与操办礼数[J].神州民俗,2013(203).
[6] 袁月侠.农村丧葬习俗的问题透视——以河南农村为例[J].历史文化,2014 (9).
徐佳(1992-) ,女,汉,湖北黄冈,学生,研究生在读,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民俗学。
C913
:A
:1672-5832(2017)09-0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