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把握“稳中求进”

2017-11-24 23:59胡鞍钢
支部建设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局理政治国

□胡鞍钢 张 新

正确认识和把握“稳中求进”

□胡鞍钢 张 新

“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稳中求进”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确定为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稳中求进”,显得尤为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直强调“稳中求进”总基调。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反映了党中央在经济工作的指导中,对经济形势判断更加全面、宏观调控决策更加客观、工作思想方法更加成熟,经济政策框架得以逐步确立。把“稳中求进”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是中央冷静观察、缜密思考世界发展大势后作出的重要判断。

为何要“稳中求进”?目前,世界经济整体低迷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12年至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为3.4%,2016年只有3.1%。更重要的是,全球正陷入严重的“逆全球化”过程中。突出表现是,全球商品贸易占GDP比重从2008年的51.8%下降至2015年的44.1%,仅相当于本世纪初的水平。而在中国,这一比重下降幅度更大,从2006年64.5%的顶峰下降至2015年的36.4%,下降幅度接近30个百分点。行稳方能致远。把“稳中求进”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的重要体现。

如何“稳中求进”?首先要实现“稳”。首先,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要稳。要在稳的前提下,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稳住大局,稳住市场预期。稳,还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防范风险。既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也要实现就业稳、物价稳等社会民生目标,以“社会稳”促进“经济稳”。

辩证地理解和把握“稳”和“进”、“稳”和“好”之间的关系,是充分发挥“稳中求进”这一经济工作方法论的关键。“稳中求进”,“稳”不是目的,而是条件、手段,“进”与“好”才是目的、方向。稳才能更好地进。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敢作为,而是要奋发有为、以进促稳。

如何“求进”?怎样“向好”?这就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稳中求进,就是要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提高三个效益:一是经济效益,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创新驱动作用增强、经济结构优化;二是社会效益,要更多地消除贫困、实现就业、改善民生;三是生态效益,要努力实现节能减排效果超过约束性指标,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而这些,都离不开改革。要更好地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加快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重点领域的突破,以改革促发展,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实现经济大局的“求进”“向好”。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只有坚持继续“稳中求进”,才能“行稳致远”,从容“乘风破浪”,平稳避过各种暗礁险滩,顺利实现各项目标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稳中求进”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稳”是条件、手段,“进”是目的、方向,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敢作为,而是要奋发有为、以进促稳。

猜你喜欢
大局理政治国
胸怀大局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品牌建设融入发展大局 务实创新打造有为统战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聚力文学创作 服务武功大局
신시대
韩新政府成立百日:文在寅谈治国理政重要目标
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