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静
文学作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徐 静
通常来说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属于人类社会的精神产物,更是社会精神现象的具体化表现。突出其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并不等同于仅仅认可文学作品所蕴含的这一项功能,而是强调应重视文学作品在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地位,以此作为丰富政治教育方式的手段,使政治教育展示其贴近生活的一面。
一般来说,文艺作品更加注重内容与情节,对人物追求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这就使得文学作品本身更具有实际价值,能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引导人们树立明确且更符合现实社会的行为目标,激励人们根植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从而更好的实现人的实际价值。除此之外,在一些优秀的作品中,主角的选择往往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产生启发作用,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主角形象往往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人们更加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等问题,进而达到了传递价值观的目的,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作品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不仅能够使其愉悦身心,获得精神上的激励,更能使其眼界开阔,有了更深的知识素养和道德修养,拥有更加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掌握经典文化的精髓,要潜心体味其人文精神、探索其共性和精神所在,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意义非凡。所谓民族作品,其内容必蕴含民族之魂,而人文精神的匮乏,将无法使其成为健全的民族,也无法成就经典的作品。所以,优秀的作品必然是民族灵魂和人文精神结合的。
其一,内容选择上要注重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程度,文学作品的引入只是为了辅助教学而使用的一种方式,其目的与中心思想必然是提升教学质量,但是若所选内容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必定会南辕北辙,收效差强人意,有违初衷,甚至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其二,文学作品的引入应该把握分寸,不可过多,应当适量,适当引入对于教学来说是点睛之笔,在教学中会发挥极大的作用,而一旦超过正常范围,则可能对传统的教学内容造成冲击,使学习者淡化了对重要理论的重视程度,甚至无法把握到学习的重点。其三,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选择时,以学习者熟悉的范例为优,比如在义务教育阶段课本中出现的文学作品,或者口口相传的经典作品,选择这些作品可以省去很多解释的时间,提升课堂效率,学习者容易产生亲切感,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引入鲜有人知的文学作品时,要注意该范例在理解上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宜,需要保证这类文学作品对学生们来说其接受程度尽量要高。最后,要选择较有吸引力的作品,使学生更易产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方法选择应恰到好处,在选择方法时,尽量从范例的内在风格及长度等综合考量。比如一些短小精悍的作品可以直接进行引入,而有些作品相对较长,可以选用间接叙述的方式加以引入,另外也可以选择间接叙述与直接引入相结合的方式,以保留作品本身必要的精华部分。有些文学作品,学习者已经耳熟能详,可以选用引导与提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习者来讲述。总之,在将文学作品引入思想政治课时,应该注重多种方式的结合,根据不同的情形选择不同的方式,通过朗诵、音乐等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示,从而达到丰富课堂的效果。
教师的专业程度以及是否具备适宜的文学素养十分重要。文学作品的引入,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政治教育成为了一项跨学科类教育,因此教师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其文学积累也应经得起考验,如此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课堂节奏。
受教育者在对文本进行理解和引用时,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理应受到尊重。通常来说,读者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所解读的重点与方向,与自身的经历及思想和心理状况有着很大关系,而这也是理解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这种差异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只要其在正确的轨道上,且处于正常的偏差范围之内,与教学初衷不违背,那么教学者应该对其表示理解与尊重,切勿“一刀切”,追求表面上的统一,而忽视内在的差异。
除此之外,应给予学习者一定的选择权利。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不能以“填鸭式”的思想,强行灌输给学习者筛选过后的作品,而是应该在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其自主地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育者可以选择使用读书笔记及读书交流等方式,对学习者的认识情况加以把握,及时调整,从而帮助其更好地认识作品,更好地学习内容。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九中学 233000
徐静(1970-)女,安徽蚌埠第九中学,法学硕士学历,教初中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