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珊珊
试述《简·爱》中的《圣经》元素
◎冯珊珊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在这部小说中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由平等的女性形象。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小说里蕴含着许多《圣经》元素,这些因素使得小说显现出了神性的光辉。
《简•爱》塑造了一个独立坚强的简的形象,引发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共鸣。同时,人们还在这部小说中看到了神性的光辉——大量的《圣经》元素。本文将从小说的叙事结构、经文引用来分析这部小说中的《圣经》元素。
在情节叙事方面,《简•爱》对《圣经》“U”形结构的模仿主要体现在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和情感历程上。地位低下又平凡的简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时,爱上了成熟帅气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后来两人彼此深爱,简答应了罗切斯特的求婚。令人诧异的是,在婚礼上有人揭发了罗切斯特隐瞒了他有个精神失常的妻子的这一事实。简由于这件事受到了严重打击,精神崩溃。她开始在荒原四处流浪,凄苦无比,后来在沼屋遇到了圣•约翰。而罗切斯特也在一场大火中失去了他的眼睛、手臂和整个庄园。这样的历程就像《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生活得无忧无虑,但他们由于蛇的诱惑,偷吃了禁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背负着‘原罪’开始了无尽的苦难,他们拥有了智慧,却失去了乐园。”亚当和夏娃遭遇了种种磨难,他们在磨难中反思,在砥砺中忏悔过错,最终在上帝的旨意中获得了宽恕。同样,罗切斯特在历经了自省与反思之后,离开了那个可怕的庄园,终于获得真正的平静。而简也在上帝的指引下感到了她深爱的罗切斯特的呼唤,最后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两人共同经历了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的道路,终成眷属。加拿大文艺理论评论家弗莱在《伟大的代码— —圣经与文学》中认为《圣经》大体上呈现一种“U”形叙事结构:“在《创世纪》之初,人们失去了生命之树和生命之火;到《启示录》结尾处重新获得了它们。在首尾之间是以色列的故事。”这种“U”形结构的叙事方式是一种原型式的方式,有起伏和跌宕,有低谷和高潮的交替,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而且一次次印证了犯罪—放逐—救赎的主题。《圣经》写出了人类经历了失乐园到复乐园的过程,而简和罗切斯特的爱情也同样经历了由“失乐园”到“复乐园”的过程,这正是借鉴了《圣经》的原形意象。
《简•爱》的创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一个从小就深受基督教和《圣经》影响的作家,她在一个极富有宗教气息的牧师家庭中长大。在她的《简•爱》中,大量引用了《圣经》中的语句。简•爱被送到洛沃德慈善学校后遇到了温柔的海伦老师,她告诉简“你们的仇敌要爱他,诅咒你们的要为他祝福,恨你们、凌辱你们的要待他好。”而《圣经•新约》在路加福音第6章第27-28节中写到:“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诅咒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这体现了夏洛蒂•勃朗特从《圣经》中吸取到的与人为善,宽容待人的美好品质。此外,慈善学校里那凶狠的总管勃洛克赫斯先生在训斥学生时,对他们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靠上帝口里说出的每一句话。”这句话实际上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4章第4节。在基督教的信仰里,人们要信仰上帝,要信仰代表着世界真理的上帝。而勃洛克赫斯以上帝的名义来对慈善学校里的学生进行精神摧残,这表达出勃朗特对于勃洛克赫斯的愤懑。同时也体现出她对于真正的具有人性美的基督教育的企盼,以及在学校教育中基督教文化的独特地位。《简•爱》在最后写到“是了,我必快来,阿门。主耶稣啊。我愿你来!”这句话同样来自于《圣经》,《圣经》最后一句话写到“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阿门。”而小说的这最后一句话就打上了极致浓厚的基督教色彩,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深切地感知到上帝信仰给予基督教徒们的福音与恩惠。作者在小说中对于《圣经》经文的引用体现了基督教思想对于她的影响,同时也寄予了作者对于具有美好人性的基督教育的期待。
《简•爱》是一部赞扬女性追求独立、自由与平等的成功小说,但同时,小说中的圣经元素更赋予了小说神性的光辉。作者通过模仿《圣经》的“U”形叙事结构,大量引用《圣经》中的经文,使得《简•爱》呈现出浓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和耀眼的神性光辉。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