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习文 韩安然 华纯皓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宏观定义,其涉及面很广泛,比如新闻本源、新闻的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它教人们用各种角度去看待新闻现象和回答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看法去看待社会上各种现象的表现。
和时代的发展一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与创新是与时俱进的,随着后人研究的不断深入,不断的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创立者和奠基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举办许多报刊,由他们创建和参与编稿的刊物就有几十家,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他们基于对新闻事业的敏感度及规律,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列宁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首次明确提出要坚持党性原则,开阔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视野。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并用报刊指导战争、指导政权建设、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及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树立了一座全新的里程碑。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闻舆论工作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是在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努力方向、为做好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不仅深刻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还为新媒体时代下怎么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怎么实现自己的职责使命、坚持什么样的路线方针等内容提出了新思想和新要求以及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最新体现,最新的发展成果,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理念方针政策原则的一次全面阐述,不仅体现了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一贯要求,同时又与时俱进发展了丰富了党的新闻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继承、发展、创新。
当今社会,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微博、微信,人人都成了“记者”。社会舆论也随着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而改变。新媒体,逐步成为人们表达自己舆论、观点的新途径和新场所,而社会舆论也借助这些新媒体的平台得以迅速传播、发酵、扩散,社会舆论事件影响越来越大,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以及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甚至阻碍了国家的发展脚步。虽然传统媒体、政府部门等在主流舆论阵地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1.政府官员传统的思维方式仍然没有改变。
对于突发事件,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怕丢了自己的“位置”,或者认为这些事件会影响自己政绩的,影响到自己的仕途,考虑自身的利益和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思想,从而忽视了普通大众利益,因此就出现了一些瞒报、漏报、缓报、以及虚报等事件的发生,使得有关部门在处理这类危机事件时没有把握好准确信息,错失了事件处理的绝佳时机。
2.政府不积极回应舆情。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在面对一些自己“找上门”的舆情事件时,一些政府部门特别是政府官员要么发声迟钝,要么发声后声量不高,导致效果不佳。还有一些政府部门采取“拖”的态度,对热点舆情事件进行冷处理,或者慢慢处理,不积极回应网友的关切。这种关键时刻不发声的做法只会让网友觉得是在欲盖弥彰,会愈发引起广大网民好奇,反而引来更大的质疑声。这样就导致了各种“内幕”、质疑、谣言在各大新媒体上不断的传播、蔓延、发酵,最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从而导致了舆论事件的发生。
3.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网络舆情的如何正确应对非常复杂,不是一个部门能做到的,涉及到政府的很多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完成。近年来,为了引导媒体融合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我国加大对互联网领域不法行为的整治,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等。但是,目前还是存在着机制建设还是不够健全,缺少系统的机制等问题。
4.突发事件下媒体失声。
谣言满天飞,虚假信息泛滥。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些媒体不仅不作为,甚至对事实信息采取封锁信息的态度,使得普通大众不能获知事件发展原因和发展过程,从而采取了不合适的应对行为。为了控制事件的发展而掩盖事实真相,有些媒体甚至漏掉关键、重要的信息,传播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对新闻事件作出错误的判断、不合理的解释,被一些极个别的别有用心的个人或者组织利用,歪曲新闻事实,使得谣言满天飞,导致政府和群众的信任危机进一步加剧,群众越来越不相信政府发布的消息,导致舆论难以控制。
新闻失真,媒体跟风,缺乏核实。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新闻媒体往往缺乏主观能动性,对传播的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不去核实,把关不严格,有时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科学分析,混淆了真理是非,导致新闻事实失真,误导了公众。
1.提升舆情应对能力。
面对舆论事件,媒体所发布的消息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媒体对不同的消息有不同的需求,领导干部要掌握好各类媒体的消息需求规律,从根本上控制好信息的源头,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对舆论的应对能力。
首先,要树立“破”的理念。政府部门应该破除传统观念,要敢于直面媒体,敢于将政府部门的工作公开透明的面向群众,对政府工作做的好的成就要大力宣传,同时对工作中没有做好的,还有不足的地方也要敢于“曝光”,改变以前对待媒体和老百姓的态度,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媒体、面对群众。
其次,抓好“实”的基础。政府部门的各项工作都是为了百姓的利益,百姓的事无小事,政府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务实,对各项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对待,将每一项工作做到实处,同时也应当在工作的“短板”上狠下功夫,以认真、夯实的精神和良好的态度面对工作,以良好的工作面貌面对媒体。
最后,提高“处”的能力。政府部门要处理好和媒体的关系,主动了解媒体的工作需求,引导媒体从工作需求出发进行宣传报道活动,还要时刻关注网络的舆论动向,对于误导性的舆论信息要及时、并有针对性地发布正确的信息、澄清事实,化解矛盾,消除舆论隐患。
2.把握新闻传播规律。
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闻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新闻的内容变得更加新颖。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领导干部们必须学习新闻传播规律,特别是要掌握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处理新闻事件,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特别是对于突发的舆论事件,政府部门要慎重地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摒弃以前的那种“封锁”消息的传统思维,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观念,主动以积极地态度面对媒体大众,公开透明地对相关事件进行处理,及时公布舆论事件的发展过程,邀请新闻媒体到事发的现场进行公开报道,从而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只有做好公开透明才能更有效地遏制流言的传播,为引导舆论创造条件。
第二,领导干部要回应及时,要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是否能第一时间回应和发声,这决定了舆论的走向。在应对新闻舆论的过程中,需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及时准确地报道事件的最新进展和情况,适当地以正确的方法来引导舆论走向,把握好报道的重点。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要掌握新闻发展方向,控制好报道力度和频率,及时公布政府部门在应对事件所采取的措施,避免一些不实言论和虚假言论在网络上传播,这样才能为引导舆论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为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和质量、顺利解决问题营造有利的舆论空间。
第三,领导干部回应时要把握好“度”。这主要是指掌握好新闻发布的“度”,在对突发情况进行报道时,许多媒体经常会犯下对于突发事件报道不属实、主观性太强的错误,所以说,如果领导干部在公布之前没有摸清事实,就不要随意发布报道,需要客观地将现场的情况进行恰当地描述,更加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想象随意的对事件进行评论和猜测。
3.积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
新媒体下,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也要变得及时准确和权威。我们要积极推动政务公开,搭建官民高效沟通平台和窗口,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与表达权。政府部门要倾听老百姓的心声,让民众参与到政府工作中来。
1.加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新媒体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在面对当今国内外严峻的舆论斗争中,要想取得胜利,首先就要用理论武装头脑,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最新体现,最新的发展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继承、发展、创新。
要想在舆论斗争完成我们的伟大任务,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将讲政治放在首位,坚持党性原则。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加深新闻观全方位的理解与诠释,提高新闻纪律的自觉性与真实性,要对时代的脉搏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控全局的能力,熟练运用新媒体等新兴媒体产业,为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提出更多的全新方式。
2.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最重要的内容。新闻媒体要有看齐意识,要向中央看齐,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党的工作来开展,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现在的中国经过高速发展后,在全球的影响下,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了更加的复杂环境,改革牵扯到一些极个别的利益集团,其中的有一些势力竟然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抵抗,特别是在新闻舆论这个战场上。这个时候,新闻媒体单位特别是新媒体,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党性原则,该亮剑的时候,绝对不能含糊,切实维护好党和国家的利益。
3.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我们的党是人民的政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作为新闻舆论工作者而言,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至的,做好了人民的工作就是做好了党的工作。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心中有人民,多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积极参加 “走、转、改”活动,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多报道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平凡事迹和英雄模范,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和诉求。以人民为本,不断持续开展和深化为人民服务的导向,新闻工作者要深入群众、深入日常生活,才能贴近和服务老百姓,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赢得百姓的赞同。
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传播正能量,反对世俗化,坚决克服为了追求订阅量和点击率而报道一些暴力的事件,新媒体更应该多报道积极的宣传报道,传递社会正能量。
4.要坚持把舆论导向贯穿于工作的各方面。
舆论导向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正确的导向能推动社会的进步,错误的导向则能起到反作用。所有媒体人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任何工作都要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讲导向,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导向。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对于媒体人来说没有任何条件可讲。
[1]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特点》,《中国记者》2001年第5期
[2]王杨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与创新》,《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7年第4期
[3]《领会精神牢记使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心得体会集萃》,《传媒》,2016 年第 7 期
[4]卿立新:《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及其应对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学位论文
[5]罗小光:《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规律提升舆论引导力》,《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5期
[6]李同坤:《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把新闻舆论工作做得更好》,《时代报告》2016 年第 20 期
(湖北省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