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连山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城市生活和工作方式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人们关注生命、重视健康、注重康养,到森林中游憩、休闲养生、消除疲劳、放松心情、追寻宁静,已成为许多城市居民的重要生活内容。社会逐步跨入了休闲养生时代,中国城乡居民对森林康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地处浙闽赣皖四省边际,衢州市衢江区素有“衢通四省”之称。全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2.9%,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1.5万个。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千里岗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天脊龙门、药王山、九龙湖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群山环绕,大路畲族文化旅游村、板固兰花村、仙人谷(茶坪)农家乐、湘思亲水园和东坪古村落等特色旅游村星罗棋布。衢江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地区之一和全国12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和首个国家休闲区。
近年来,衢江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立足“五养归谷”的资源禀赋,把握山好水美的生态优势,以“住得安心、游得舒心、吃得放心”为引领,跨界整合度假山庄、休闲民宿、康复医疗等资源,发展大健康产业谋划推进森林康养试验区,推动森林旅游向休闲度假和健康养生转变,打造林业产业转型提升新亮点,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描绘独具特色的衢江印记。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药王山景区、衢州水月湾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水月湾基地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99个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正式确定,第二届全国森林康养与医疗旅游论坛暨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医学与健康促进会年会于12月中旬在衢江区召开;今年6月,衢江区作为浙江省2家“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县”推荐单位,由浙江省林业厅向国家林业局申报命名。
以“住得安心”为建设指引,居养家园发力攻坚
衢江区拥有“五养归谷”的资源禀赋和“针灸圣地”的独特优势,省委、省政府提出将衢州打造成“美丽浙江重要生态屏障”。衢江区始终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结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绿化扩面、提质、添彩,推动“森林衢江”由“盆景”变“风景”,让城乡居民住得更加安心。
扎实推进“一村万树”行动。按照浙江省新植1亿株珍贵树“一村万树”行动部署,创新开展“一乡一公园一村一广场一路一景观”行动。规划用三年时间,通过组织实施珍贵树种赠苗造林、基地建设、补植培育、四旁植树、发展示范五大行动,全面绿化美化彩化通道、河岸、公园、山体、村庄(社区)。在每个集镇规划区建成一处森林公园、每个中心村建成一个休闲广场、一条森林景观通道,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2017年,全区已实施“一村万树”行动示范村30个,累计发放红豆杉、浙江楠、紫楠等珍贵树种苗木33.2万株,建成珍贵树种造林示范基地1266亩,彩色健康森林1000亩。
大力创建森林城镇(村庄)。2017年,先后组织“开展全民植树打造美丽家园”市区党政领导义务植树、“协力五四三建设康养衢江”关注森林义务植树、“践行两山理论共建康养衢江”为主题的全区性义务植树活动。组织全区干部群众大力实施植树治水、“四边”绿化、“两路两侧”绿化和“三改一拆”绿化。截止目前,全区新增平原绿化2.6万亩,“四边”绿化、“两路两侧”绿化800余亩;有12个村入选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1个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2个村被评为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2个乡镇森林城镇创建顺利通过省级预验收,15个村庄被命名为浙江省森林村庄, 34个村被命名为“衢州市森林村庄”。
全面实施“引山上山”工程。把“引水上山以水滅火”工程列为保障森林资源、巩固生态成果的重点建设内容,投资1000余万元,在全区17个重点林区乡镇重点火险区域布设森林消防蓄水桶,修建蓄水池、堰坝,开辟防火隔离带,充分利用工程附近水源及时开展“以水灭火”。目前,首批采购的12台高压水泵、515只蓄水桶已全部安装到位,总蓄水能力达2000吨。
以“游得舒心”为价值追求,五养归谷多点突破
以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为抓手,以举办全国森林康养大会为契机,不断挖掘和利用森林康养元素,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森林康养基地,配套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探索原住民与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混居模式,打造集休闲、田园、山水、生态等为一体的全国一流“五养归谷”,让广大游客游得更加舒心。
颐养庄园落地开花。与深圳乐领生活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引进紫微星谷景区茶坪村乡村活化项目(暂名),以茶坪村及周边的自然资源为核心,全域谋划推进黄坛口森林康养小镇建设,因地制宜修建用于森林徒步、野外体验的森林古道、绿道、露营地等野外健身场所,提供用于森林浴的游憩、健身、娱乐等休闲设施,发展兼具森林特色住宿、森林食疗、森林药膳、芳香疗养、针灸理疗、琴棋陶养等功能的疗养度假型森林康养,培育全国知名的静心养生基地,打造中国森林康养标杆项目。
疗养酒店已具雏形。组织银湖山庄、卧龙山庄、水月湾等一批度假山庄,立足于良好、开阔的山水空间,对区域内森林、湿地进行全面整合和综合开发,发展森林浴场、森林步道、养生温泉、养生饮食、森林茶馆、运动养生等体验项目,营造闻森林馨香、吸高氧空气、听松涛鸟鸣,感受山野灵气、体验内心宁静、感悟天人合一的,融自然生态与保健养生为一体的森林氧吧,将山庄打造成以森林游憩、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为主题的森林康养度假酒店。
康养民宿蓬勃发展。以衢南举村乡翁源村、洋坑村和衢北杜泽明果村、峡川东坪村、灰坪上坪田村为重点,挖掘和保护散落在江畔、田野、深山中的最美古树(群)、最美森林、珍稀植物、森林古道等生态细胞和文化遗产、传统村落、特色建筑等文化元素,配套建设图书馆、医疗所、盆景园、游步道及亭台楼榭,植入中医针灸、药膳食疗等养生调理体验,串珠连线打造一批生态度假、山野观光、乡村休闲、康养旅居、特色美食等为一体的特色民宿。endprint
旅居服务深度定制。根据境内森林资源分布情况,优化设计适合不同人群的森林康养路线,指导、帮助森林康养人群选择各种健身和疗养项目。结合森林火险因子采集,开展林区负氧离子等数据监测。依托各类医疗资源,组织森林康养基地开展森林浴、山水瑜伽、健康食谱等森林疗养技能培训,提供中医、运动医学、自然疗法三方面结合的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居家管理为一体的服务。
以“吃得放心”为最低要求,食养基地扩面提质
放心农业是衢江的金名片。衢江区坚持从产地环境保护、农资市场监管、农业标准生产、产品检验检测、质量安全溯源、生产经营诚信、技术服务支撑、多元营销市场等八大体系入手,夯基础、建机制、打品牌,全区域、全链条推进放心农业发展,构建从“山间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的食用林产品安全工作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成功创建“全国首批100個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衢江成为G20杭州峰会农产品的主供地,有5家基地的8种农产品进入供货清单,而其中4种农产品属于唯一供应食品。
产品有机认证。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准,从水质、土壤等产地环境保护抓起,科学规划生产布局,大力推进林下中药材、竹笋、油茶、香榧等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新建毛竹林下三叶青、黄精、白芨和板栗、樟木林活树附生栽培铁皮石斛基地7600亩;油茶良种推广18620亩、技术推广12506亩,香榧良种示范推广1500余亩、技术推广1000亩、四旁散栽1万余株;发展油用牡丹种植基地2900多亩,主要食用林产品标准化生产程度达到60.2%。调整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集中资源扶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对获得省级森林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或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森林食品基地8个,通过有机食品基地认证4个。
安全全程监管。坚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严格执法监管两手抓,围绕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环节,全面夯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生产主体责任,全力抓好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从源头确保食用林产品生产规范和产品安全优质。全区21个乡镇全部配备了监测站,272个行政村配备农产品检测协管员,负责抽检、送检工作。同时,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分别组织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大抽查大排查大整治严打击专项行动、食用竹笋安全排雷“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加大对食用林产品的质量安全抽检力度。2017年以来,组织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自检及备案106批次,开展区级质量抽检65批次,配合国家和省、市质量抽检115批次,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食用林产品质量总体安全。
质量源头可溯。按照“生产有记录、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的要求,与食用林产品生产企业、家庭农场签订林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企业、家庭农场建立包括产地检测、物资来源、种苗处理、施肥、用药、采摘、运输、加工、农残检测等生产全过程记录台帐。依托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生成作为林产品身份证明的二维码。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到产品所有档案信息,了解林产品所有生产过程与质量安全信息,使林产品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实现全程透明。目前,全区400多家家庭农场实现了二维码可追溯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