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17-11-23 23:52陈薇
戏剧之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应用探究

陈薇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高校声乐授课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积极引用了很多新颖教育培养理念与模式,尤其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有效应用,能够充分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与需求,开展针对性教学指导,进而在全面提升学生声乐综合学习能力的同时,推动高校聲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因材施教理念;高校声乐教学;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1-0172-02

因材施教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育培养方法。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的教育活动,高校声乐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中,除了内容的丰富、新颖性之外,还应为教育、受教育的高效互动交流搭建桥梁,因材施教作为一种较为传统经典的教育理念,其不仅有助于全面挖掘学生各方面学习潜能,也能够进一步强化教学活动、教育对象的契合度,以此来促进声乐教学效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全面优化学生声乐知识结构。

一、高校声乐教学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

(一)差异性。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性,重视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从艺术学科层面来讲,有个性的学生,其培养价值、学习潜能更高。所以在授课中,要重视学生特点的分析与把握,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将自身个性、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

(二)全体性。声乐教学培养应面对全体学生,但就目前来看,有些教师只是针对一些才华、能力较为出众,或者是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学生因材施教,而对于基础较弱,或者是个性、才华不怎么出众的学生则经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来给予教学指导,难以适应大众化教育需求,也未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且还会对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信心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因材施教的声乐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帮助每位学生挖掘、发挥出自身的特点与风格,为其制定出更科学、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三)革新考核方式。就各高校的声乐教学现状来看,通常采用的考核方式都是以学生独唱,教师评价为主,并将其结果视为评估学生声乐素养的重要依据。在此背景下,学生经常会将教师提出的考核曲目视为自身的学习目标,只针对这一曲目进行反复练习,最终形成千篇一律的现象。因此,在因材施教声乐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中,应革新考核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与方案,以此来将因材施教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教学整体质量的不断提升[1]。

二、高校声乐教学运用因材施教理念的策略

(一)树立全新教育培养理念

要想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就必须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种种局限,教师要对师生角色有正确认识,充分尊重、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应摆脱盲目说教的角色,要对学生现阶段的三因条件、心理与文化素养,以及个性特点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需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培养目标,选用不同的授课方法,以此来不断增强教学培养的针对新、个性化特点[2]。

比如,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就可以将本学期、本学年的授课曲目,以及声乐理论研究专题等内容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认知需求来自由选择延长、研究曲目与专题,并在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下,将该曲目练习成自己的“代表曲目”。以此来促进学生声乐学习兴趣、信心不断增强,全面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主动性,使其在今后的声乐学习研究中,可以全身心投入,积累更丰富的声乐知识与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准确分析把握学生特点

要想在运用因材施教理念后取得理想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先对学生个性、认知特点等方面做出全面分析与准确判断,为因材施教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某声乐大师曾强调过,由于天生嗓音条件存在的差异性,学生在发音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个人特点,在授课中,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特点唱出来,而不要对他人特点进行可以模仿,若失去了自己的特点,那么其发音也就不具备吸引力。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嗓音、发声等特点做出准确分析与判断,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适合学生的声乐教学方案。

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学生发声特点来准确鉴定其声部,且要认识到这一鉴定,不论是对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还是艺术生命发展来讲都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学生的音乐风格、路线也要给予准确分析判断,明确究竟哪种唱法更适合学生,以此来为学生实施差异化指导;另一方面,在实际授课中,对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要全面了解,尽可能鼓励学生,使其可以更自信地演唱,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来促进声乐水平的不断提升[3]。

(三)不断优化声乐教学模式

由于声乐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可以一边弹钢琴、一边示范,在学生演唱中给予恰当点拨与指导,挖掘、发挥学生的发声与演唱特点与优势。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声乐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本阶段的具体学情,给予针对性指导,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常常会出现一些较为集中的问题,比如,“哑音”“喉音”以及“白声”等都是声乐教学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且在授课中,教师经常要反复强调这些问题,不仅会增加教师工作量,也会给教学效率带来不利影响。

对此,教师因结合学生特点与实际授课需求,灵活转变教学模式,针对日常学习中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组成一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或者是让各小组针对自身存在的较为典型的问题给予深入交流、解决,这样在有效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也能够大幅度提升授课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实际授课需求与目标,恰当调整教学培养计划,选择更适合的教学模式。比如,在讲解呼吸器官、嗓音保健等一些共性特征较为鲜明的基础课程来讲,就可以以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来进行[4]。

(四)注重完善规章制度的构建

高校声乐教学通常都会涉及到演唱声部、学生演唱风格的培养等较为广泛的内容。对此,在实际授课中,要想取得理想授课效果与效率,就必须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认知特点,制定短期、长远等具有显著差异性的教学计划,以及个性化的考核方案。

对此,在因材施教过程中,为了获得更理想的教学培养效果,还应重视相应制度的构建与完善,真正将因材施教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现行考核制度改革、优化。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学校乐队、合唱团等多样化的声乐赛事,并针对获得一定奖项的学生,评定相应学分,还要对成绩考核评价制度不断完善,真正呈现出学生声乐学习的实际成果,以此来引导更多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声乐实践学习探究中,也在参与各种竞赛、比赛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声乐水平[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广大高校声乐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中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因材施教理念的运用,不仅能够全面适应声乐教学的特殊性,也能够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不断增强学生声乐学习兴趣与效果。而且,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方法,才能够将学生的声乐学习潜能全面挖掘、发挥出来,才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卞开萍.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4,(9):179-179.

[2]荆晶.对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5,(16):104-104.

[3]卢思嘉.浅谈高校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6,36(15):196.

[4]莫大尼.关于普通高校声乐教学“量体裁衣”的再理解[J].当代音乐,2016,(24):25-26.

[5]曾晓萍.试谈如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J].音乐大观,2014,(11):105-105.

猜你喜欢
高校声乐教学应用探究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
微信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应用探究
红色歌谣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电预热在城市热水供热管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