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赵非一
跑肚拉稀没完没了,特色疗法量身定“治”― 访国家“973”首席科学家、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教授
□特约记者 赵非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因素、饮食结构的改变等,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在我国越来越高。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教授从事该疾病的治疗研究30余年,他发现,艾灸疗法既能控制该病的临床症状,又能明显帮助患者改善乏力、贫血、消瘦、食欲减退、失眠等全身症状,对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具有良好的效果。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人们会因饮食、受凉等各种原因发生腹泻。腹泻因为太常见,很容易被忽视。事实上,如果经常腹泻,并伴有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就要警惕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但因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因而目前在西医领域它属于疑难病。
正是由于西医尚无特效药可以治疗该病,越来越多的溃结患者开始转而求助中医治疗。作为针灸学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吴焕淦教授一直从事针灸尤其是灸法治疗溃结、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等肠腑病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和反复验证,吴教授发现,艾灸疗法不仅能控制溃结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于乏力、贫血、消瘦、食欲减退、失眠等全身症状也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随着疗程的增加,还能减少西药的用量,部分患者甚至不用西药,仅靠艾灸就能维持治疗;另外,艾灸疗法对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具有良好的效果。
“溃结其实是一种主要侵及直肠、结肠黏膜层,常形成糜烂、溃疡,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的疾病。”吴教授介绍,近十年,溃结在亚洲发病率明显增加,但遗憾的是,溃结的具体病因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其是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位置较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能延伸至降结肠乃至整个结肠。一旦得了溃结,不仅病程漫长,而且经常反复发作,患者非常痛苦。
从症状上来看,溃结一般最初表现为腹泻及腹部隐痛等,以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黏液血便。吴教授介绍, 根据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进行分类,溃结症状可分为以下3大类——
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异常和腹痛。前者以腹泻为主,常为黏液血便、脓血便、血便、水样便等,个别患者也可见便溏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腹泻常反复发作,甚至长期持续不愈。腹痛多局限在左下腹或下腹部,有时可为全腹痛。许多患
吴焕淦 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针灸推拿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主任。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副理事长。擅长针灸治疗溃结、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胃炎等肠胃道疾病。者还有腹痛、腹泻、泻后痛减的特点,当腹泻次数较多、直肠黏膜充血水肿较重,可见里急后重;当结肠功能紊乱时,还易出现腹胀。
肠道外症状:患者全身表现较明显,除了消瘦、乏力、低热,常伴有皮肤、黏膜、关节、肝脏、肾脏、脾脏、口腔等系统或器官的损害。而由于腹部不适,还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焦虑、抑郁、多疑、失眠等症状。
腹部体征:患者左下腹部可有压痛,部分压痛可遍及全腹。重症患者还出现反跳痛、腹肌紧张等,部分病例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或降结肠。
对于溃结,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可以完全治愈。常规口服的西药有:美沙拉嗪、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这些药物对于控制溃结的急性期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持久服用会带来胃肠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白细胞降低、贫血、感染、骨质疏松等诸多不良反应,并且在药物逐渐减量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症状反复发作,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这几年兴起的生物制剂因价格昂贵让许多患者望而止步。
或许正因为上述原因,近年来,中医对肠腑病的认识与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将溃结归属于“肠癖”“下痢”“久泄”“久痢”等病症范畴,认为其实质是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且以脾胃虚弱为主。基于此,吴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建立了“肠病从脾论治”的学术思想,总结出艾灸“温养脾胃、调和肠腑气血”的治疗肠腑病证的基本策略和治疗总则,并开展了大量针灸治疗肠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吴教授发现,针灸治疗溃结的有效穴位有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三阴交穴等。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位于人体腹部,紧邻脾胃(肠),与脾胃之气是相通的。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三阴交穴是脾胃经的穴位,有“上病下取”之意。
在针灸治疗肠腑病的基础研究上,吴教授创立了“隔药饼灸”治疗溃结的特色疗法,并亲自研制了药饼配方:附子、肉桂、木香、黄连、丹参、红花、冰片等,将药材加工成细末后,与适量黄酒调和成厚糊状,用模具按压成药饼。艾炷以精制艾绒制成,点燃后置于药饼上,再连同药饼一起放在所需穴位灸治,将灸、药、穴三者有机结合,协同发挥灸法的临床疗效。临床施治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隔日1次或每日1次,每次每穴灸1~2壮。对于为什么选择隔药饼灸,吴教授解释,隔药饼灸属于间接灸法的一种,它一方面是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对身体局部体表或穴位进行持续刺激,可起到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气血等多种作用;同时利用药饼本身所具备的治疗特性,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吴教授强调, 因为溃结按照病情的活动程度可分为活动期与缓解期,所以不同时期的溃结选用的穴位是不同的:对于溃结活动期患者,选取天枢穴、气海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进行“隔药饼灸”治疗,并辅以针刺三阴交穴、隐白穴进行治疗;对于溃结缓解期患者,选用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进行“隔药饼灸”治疗,从而达到“温补脾胃、调和阴阳”的作用。
通过大量研究证实,“隔药饼灸”不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肠道微循环、消除或改善肠道炎症,而且能调节免疫功能,修复肠黏膜病变,以达到阴阳调和、恢复健康的目的。吴教授还将隔药饼灸与常规西药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前者近期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以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后者。
吴教授提醒,积极配合艾灸治疗外,日常生活中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调养。
首先,由于经常腹泻会导致缺水及电解质紊乱,长期将造成营养不良,所以患者平时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糖类和蛋白质的食物。其次,溃结患者平时应选食纤维素和脂肪含量少的食物,因为纤维素在肠道内易刺激肠蠕动,加重炎性病灶;长期的病情导致患者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易产生脂肪腹泻,进一步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加重病情。同时,溃结患者还应忌吃辣椒、浓茶及其他浓烈的调味品。生菜、大蒜、豆类、萝卜、红薯等容易在肠道内产生大量气体,促进肠蠕动,均不宜食用。牛奶对某些患者也会产生胀气,所以应尽量少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