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星辰 图:受访者提供
用历史研究的方式保存光影岁月
文:刘星辰 图:受访者提供
笔者在中学时代经常观看中央电视台崔永元制作的《电影传奇》系列节目,也是从那时起对中国的电影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2009年起崔永元先后创建多家电影博物馆,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与口述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开展口述历史的采访、拍摄、抢救、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合作建立口述历史博物馆,并将现有的电影传奇馆、连环画传奇馆以及口述历史资料中心的收藏资料作为口述历史博物馆馆藏资料,走入了高校的博物馆,为青年一代了解中国电影百年艺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贵荣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展览馆馆长
中国电影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经过了数度变迁,这其中有时代背景,也凝结着一代代电影从业者的青春和记忆。而这些台前幕后的故事都构成了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电影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条件的不足,有很多珍贵的史料没有得以保留下来,这对于重塑中国电影发展史是巨大的遗憾,而口述历史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点。口述历史,就是让历史直接接触人,亲口说出那段历史。1999年崔永元去日本NHK电视台访问的时候,发现他们在编邓小平的一个纪录片,还看到了1931年张学良抗战时期的讲话,当时他觉得中国这些珍贵的史料应该在中国本土。而对于口述历史,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都在做,我们本土应该铭记下自己的历史,尽快行动。
时至今日,崔永元的口述历史团队已经做了4000多人,100万分钟的口述历史采访,他们用影像、视频、图文和实物资料的方式记录过往的岁月,其中就包括对中国电影领域的口述史记录研究,采访了众多著名电影制作人和演员,如《王春英:到手的主角每次都飞了,他却把配角演活了》《汤化达:重拍〈渡江侦察记〉就像一场噩梦》《印质明:“公安专业户”》等这些电影史教科书上没有的珍贵成果,并且口述历史的工作今天仍在继续。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体是一栋四层小楼,前身是中国传媒大学老图书馆。内设8个展馆,主要分布在二、三层,四层则是资料室。二楼和三楼设有“电影传奇馆”“艺术家馆”“奥斯卡馆”“连环画传奇馆”和“都本基艺术馆”5个展馆,6个展室。
李贵荣馆长介绍说,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展馆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博物馆,和其他电影博物馆相比,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展馆更加亲民,观众甚至可以零距离接触展品,比如连环画馆的小人书,是可以供同学们翻阅的。
而且崔永元先生在设置展馆时,还提出了“朝馆夕室”的概念,即白天接待访客观众,晚上则用于自习(除“艺术家馆”外)。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是为了同学们能更亲近电影艺术,从而对电影艺术产生兴趣。
奥斯卡展厅A区一角
电影艺术家馆一角
李贵荣馆长介绍说,崔永元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他会想各种各样新奇的做法来服务同学,让同学在口述历史中心展馆有家的感觉,有参与感。比如每个展馆都是其团队成员亲自设计、布置的,大到展品如何摆放,小到用于学生自习的台灯瓦数用什么规格,都经过精心策划;为了给低血糖的学生应急,工作人员还在三楼展室天花板上吊起一个个葫芦,里面装了些糖果;几乎每个展馆里都有一架钢琴,崔永元希望有会弹钢琴的同学在自习结束的时候,能以一段音乐告诉大家自习结束了。
而且基于口述历史重塑历史语境的精神内核,研究中心有两个展馆略微与众不同。一个是人物馆,名字取做“艺术·家”,陈列着陈鲤庭、汤晓丹等7位已过世著名导演的部分遗物,一进门的右手边便是一个大的投影墙,播放总结诸位导演一生成就的影片片段。每位导演的专属区域内,有的尽力复原其生前生活场景,有些则摆放手稿、资料,而这些物品均来自家人的捐献。崔永元口述历史中心展馆的馆藏大多是来源于电影人的捐赠,还有崔永元的个人收藏。李贵荣馆长介绍,我们的原则是不参与买卖,“只进不出”。
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博物馆,但是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依旧承担着藏品保护、研究、教育的功能,并且以历史研究的严谨方法抢救式记录中国电影发展,是对于未来中国电影研究和收藏有着重大意义的工程。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