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法人》记者 肖岳
一个法治的营商环境是什么样子
企业寻求健康持续发展,光靠政策是不够的,还要依靠恒法,包括对企业法人的财产权和企业经营权的保护以及对大股东和中小股东股权的保护等。而企业家权益保护程度,是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整个社会法治环境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法治水平的集中体现
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报告。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上述内容除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企业家群体、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作用的高度重视外,同样也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党中央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部署中,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早在2014年11月9日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就曾重点强调“企业家精神”。他说:“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2017年4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上,“企业家精神”被再度提及。
回顾十八大以来,“企业家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曾多次出现,此外,包括“企业家才能”“营商环境”等与企业家群体相关的内容也多次被提及,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高度重视企业家群体。
十九大召开之前的9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营商意见》),《营商意见》的出台以及十九大中体现的党对企业家群体和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均表明在我国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节点上,弘扬和发挥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过程中,重视培养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的积极作用,已经显得格外重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对于广大企业家信心的提振无疑是巨大的,这也将使企业家奋斗精神得到进一步激发,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活力,同时也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法人》记者查阅公开资料显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也曾多次出现“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作用”“企业家才能”等关键词,这也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对企业家群体的高度重视。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院所长刘俊海教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家精神主要是指企业家应有的创新、诚信、合规、责任等,而从理解上,企业家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企业高管、董事、监事等,另一种从广义上看,除了董事、监事外的自然人控股股东,创始股东,或既是公司的创始股东又同时持有公司的经营权甚至管理权和股权的这些三权合一的股东,也是应纳入企业家范围的,并且应是核心的企业家阶层。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在习近平同志所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原话。”刘俊海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观点的提出非常重要,虽然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首次以中央专门文件的形式使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得到了明确,但十九大报告中的再次提出,是画龙点睛之笔,凝聚了全党共识。而从个人角度而言,这也反映了企业家共同的心声,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
“发扬企业家精神有助于企业内安外顺,包括有利于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的‘亲’‘清’以及政商关系的处理等。”刘俊海说道,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从自身内部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有益处的。
当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时,企业则成为了创新的主体。身为企业创新直接推动者的企业家的作用也更加重要,而企业家精神自然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之一。
当谈及企业家精神最核心内容时,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兆全向《法人》记者表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诚信。
“企业的生存就是靠价值交换,交换的基础是:规则、公平,而恪守规则,公平合理也是诚信的内涵。”杨兆全说道。
他同时指出,人们常说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的高度,就是企业的天花板,而企业家的风格,就是一家企业的风格。通俗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而一个企业家所具有的诚信精神、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也会在企业发展中,不断融入员工的头脑,进入团队的灵魂,展现在客户面前。
当前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是企业,而企业能否稳健前行,企业家精神无疑是引领企业的核心要素之一。
中研普华研究员孛一浩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企业的成功,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要。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而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只有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创新,才可能稳操胜券。同时,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企业家在修炼领导艺术的所有原则中,诚信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原则。
“从小处说,企业家精神是决定一家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的长距离冲刺中保持领先的内在因素。往大处说,推动中国经济的腾飞,仅靠产权保护、简政放权、放开市场准入等顶层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一批又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拓荒牛不断地进取和坚持。”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湘潭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陈平凡总结道,放眼未来,中国企业想要在国际竞争中稳健前行,就需要继续发扬企业家精神,让中国智造领跑世界。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十九大报告中如是说。
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企业法人数量中民营企业占90%以上,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些年,随着党和国家不断推进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的法治化进程,一系列《意见》也陆续出台,比如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再到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等。
孛一浩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营商意见》中“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和“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这三个“营造”,抓住了核心和关键,从而为企业家营造了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了企业家精神的内在动力。
另外,《营商意见》也从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等九方面提出了27条具体措施,更有利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
“《营商意见》解决了很多企业家的后顾之忧。”刘俊海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光靠政策是不够的,还要依靠恒法,包括对企业法人的财产权和企业经营权的保护以及对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股权的保护等,这些也在法律上所保护的权利内涵之中,而《营商意见》对于保护企业家个人财产权益也有所帮助。
放眼未来,中国企业想要在国际竞争中稳健前行,就需要继续发扬企业家精神,让中国智造领跑世界
另外,《营商意见》中也提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这是营商环境法治化进步的一个重要航标”。刘俊海指出,“亲”是基于“放管服”改革,“清”是廉洁,这使得好官好当,也使企业将来在依法办理行政许可、登记手续等事项时,有章可循。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而在10月19日,辽宁代表团集体讨论十九大报告并向中外记者开放期间,党的十九大代表、辽宁省委书记李希曾对媒体表示“招商引资与营商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实现辽宁振兴发展的必备条件,没有好的营商环境,项目进不来,人才留不住”。
李希同时表示:“辽宁近年来坚持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突破之举,用实际行动来回应‘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
对于究竟何为“良好的营商环境”或企业家所期待的营商环境,杨兆全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要有健全稳定的法治环境。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不能对企业乱伸手。对侵犯企业和企业家利益的部门和官员,要严肃追责。让企业家不再成为某些政府部门的“使唤丫头”,不再让企业家成为某些官员的摇钱树和提款机。
此外,要给企业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企业家有自身强大的发展动力,会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政府部门做好服务、适度监管、科学监管、依法监管,保障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习总书记提出的‘亲’‘清’政商关系,非常重要。”杨兆全指出,经过几年的努力,以“亲”“清”为标志的新型政商关系已初步实现。“亲”体现为官员对企业家的感情,热情欢迎,真诚服务,真诚帮扶,而“清”字则体现为二者之间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有度可量,这其实也是为长期纠缠不清的政商关系进行梳理和指明方向、画出底线,有助于克服过去长期存在的官企勾结、利益输送、人走事亡的毛病,有利于建立正常、规范的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杨兆全还指出,《营商意见》也从多个方面加强了对企业家和企业的保护,非常全面。其中大多数的提法,是对过去党和国家对企业家政策的重申和强化,也有部分是新的提法,企业家对此也是高度认可,反响也相当热烈。可以说,这些政策,击中了要害、击中了企业家的泪点。
但杨兆全同时指出,从一名律师及一名以企业为服务对象法律人角度来看,政策要真正落地,一些工作还有待落实,不能让政策在执行中走样,更不能让这些政策成为一阵风。而政策要落到实处,且要稳定化、长期化,唯一可靠的就是把这些政策转化为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可执行、可量化、可追责。
提及近些年营商环境的改善,刘俊海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除《营商意见》外,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修订等一系列动作。
“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后,能感觉到立法机关包括整个体制在内,都希望中小微企业能够脱颖而出。这一点仅从财税支持措施中便能得以显见,此外还包括担保制度的创新等,比如该法第十九条“国家完善担保融资制度,支持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以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存货、机器设备等为担保品的担保融资”等。
《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的发布和对企业家精神的明确,对于广大企业家而言疑于是莫大的鞭策与激励。在“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中提到的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依法保护企业家创新权益、依法保护企业家自主经营权更是受到了众多企业家的广泛关注。
究其原因,杨兆全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家权益保护程度,是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企业家保护在整个社会法治环境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法治水平的集中体现。如果对企业家法律上保护不充分,一旦企业家对法治环境失去信心,企业家创业精神丧失,整个社会的经济也会失去活力。而经济水平的下降,又会从根本上制约法治环境的改善和进步。
在企业家权益保护中,关于企业家个人财产权益的保护也是企业家格外关注的话题。陈平凡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家个人财产权益的保护是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的一部分,此前一段时间内,企业家个人财产保护这一概念较弱,只是将其放入公民个人财产保护的大概念中去。而现在,随着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逐步受到重视,企业家的个人财产保护力度也得到加强。
“《营商意见》的出台,对于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有重大帮助。”陈平凡指出,首先是从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氛围三方面提出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从大的方面为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营商意见》明确了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创新权益和自主经营权。
“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非常重要,欲实现‘有恒产者有恒心’,应该切实保护企业家的产权、创新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增强各类企业家的财富安全感,为企业家提供‘定心丸’和‘定盘星’。”陈平凡表示,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因产权纠纷、专利侵权、政府不当干预以及腐败行为等造成企业家合法权益受伤害的事件,从而对企业家发展企业的信念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担忧,而《营商意见》的出台,能够起到让企业家消除顾虑、安心创业的作用。
“另外可以看到,目前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在法治环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陈平凡对《法人》记者说,之前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在培育企业家特别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部分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
而近几年,很多政策都在着力完善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此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也曾指出,要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如今《营商意见》的出台着重强调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从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创新收益、自主经营权三方面强调了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
陈平凡指出,在今年10月23日,浙江省检察院也出台了《关于依法服务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的意见》,要求浙江省检察机关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人身权、自主经营权、创新权益等。可以预见,今后这种类似的意见、细则肯定都会慢慢出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在法治环境中会越来越受重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此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无论是十九大报告还是此前的《营商意见》,都使得人们意识到,企业家这一群体是一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力量。
此外,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都使得企业家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刘俊海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企业家而言,首先是要担负起企业技术创新的使命。引领技术创新,比如研发一些高附加值的消费服务,用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弘扬企业精神的一个重要抓手。其次是担负起追求公平的使命,从自身做起,小到对待员工公平,大到公平对待竞争者。
孛一浩指出,对企业家而言,在将品质放到实体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同时,还应持续创新,以创新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杨兆全则认为,对企业家来说,“创新”“进取”“责任”都不可或缺。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他指出,首先就创新而言,“永远在创新的路上”可以说是企业家创业历程的真实写照,因为企业家进行的是商业活动,商业就存在竞争。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利润就会趋向于零。所以,企业必须通过创新,获得竞争优势。
无论是十九大报告还是此前的《营商意见》,都使得人们意识到,企业家这一群体是一支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力量
而企业家的创新,有商业模式创新,如阿里巴巴、腾讯等;有管理方式创新,如海尔、蒙牛等;有分配模式创新,如美的、华为等;也有持续性的技术创新,如格力、浪潮等。只有创新,才能让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获得发展的动力。相反,失去了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不管企业做得多大,都会走向没落。
其次是进取,杨兆全指出,不满足现状、不断开疆拓土,似乎是每个企业家与生俱来的天性。
最后是责任,杨兆全说,很多人办企业,初始是为了盈利、为了改善生活、为了证明自己等诸多原因,但随着企业壮大,员工的增加,企业家的责任感与日俱增,而如何让身边的员工也能过得更好,让所在区域的人们从企业发展中获益,正成为很多企业家的追求。
“另外,国内外的很多案例显示,越是有活力、发展良好的企业,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体现得越充分。”杨兆全补充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报告同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在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刑法研究所副所长彭新林看来,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非常重要。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他指出,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一开头便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更加突出“全面”的要求,突出了从严治党的体系性和全面性。强调从严治党的全面性,意味着不仅是党员领导干部,也包括基层的普通党员,都要成为践行从严治党的实践者;也意味着管全党、治全党,要面向8900多万党员、430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
显而易见,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也包括企业在内,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其党的建设都应当体现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从严治党是做好企业工作的重要保障,企业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从严约束,要严在抓小、抓细、抓预防上,强化企业干部职工日常管理,健全企业干部职工监督体系,特别是加强对关键人、关键岗位的监督管理;要坚持从严问责,严在认真、动真、较真上,对损公肥私、捞取油水、攫取私利、侵占企业财产等行为,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企业想要健康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贯彻党的思想和决策部署,要将党的建设贯穿到企业发展中。”彭新林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党的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发明显。
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把党的建设融入现代企业制度,就能实现企业和国家、社会利益的一致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加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也有利于维护职工合法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效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民营企业需要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需要团结凝聚广大群众职工,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企业党组织义不容辞,这是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体现价值的重要形式。
杨兆全亦指出,抓好党建,从诸多方面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首先,党建有利于企业更早地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很多企业在早期发展阶段,更关注眼前利益、短期利益,不顾社会责任。这些企业往往会容易踩踏政府红线,损害消费者和投资人利益,最后企业得不到健康发展,甚至被处罚或追究法律责任。
其次,做好党建,有利于很好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时调整业务类型。最近国家不断加大环保处罚力度,关停了不少企业。有的企业受到了不小的损失。其实,党和政府近几年已经明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理念,强调提高发展质量。如果党建做得好,对政策理解得透,高污染的企业早一点转型,就会避免企业因为环保问题处处受到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