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韵味浓
——靖西“扮台阁”等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2017-11-23 08:04胡雅娟
今日海南 2017年7期
关键词:方块中华传统

文|胡雅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韵味浓
——靖西“扮台阁”等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文|胡雅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历史源流、思想精华、鲜明特质,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如何在当前互联网革命和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是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扮台阁”民俗巡游活动的发展现状为研究范例,探讨新时期加强传统文化传播与推广的新思路、新方法。

何为“扮台阁”

台阁是一种民间文艺活动,即舞台造型艺术。简而言之,就是将舞台造型缩小在方桌一样大小的台座上。台座是一只特制的彩台,用木料制成,有六角型、八角型,四周雕刻花卉图案,并挂有彩色围布。台阁的扮演者必须站立在由八人抬的台座上。表演者大多是男女孩童,身穿各色艳丽服装,打扮成戏剧人物,用特定造型来表演戏剧中的某个场面,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蝶舞”等。

将装扮好的台阁组织在一起,每年春节期间或遇重大活动时举行民俗巡游,即为“扮台阁”。“扮台阁”取义在于喜庆祈福,在于颂扬忠孝节义传统以及众望所归的人物。可以说“扮台阁”是靖西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新时代元素的融入,使这项民俗活动焕发勃勃生机。近几年,扮台阁就在原有壮锦方块、绣球方块、提线木偶方块、花灯方块、舞龙方块、舞狮方块等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加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块,使“扮台阁”巡游每年都有新意。

“扮台阁”发展面临的问题

“扮台阁”这项古老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自清末在靖西扎根以来,历经时代变迁,仍保留着强大的生命力。不可否认,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扮台阁”还没能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也没有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发展。“扮台阁”这项古老技艺在传承方面仍面临着几个短板。

制作者老龄化,再传承缺少接班人。目前在靖西从事台阁制作艺术的手艺人共50位左右,他们基本五六十岁。从制作台阁的技巧方面看,他们创作的人物造型、场景布置均停留在传统阶段,且知识老化,缺乏创新意识,无法同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同步前进。靖西市虽有部分年轻人学会了这门手艺,但缺少从事这项活动的动力和兴趣。普通的台阁制作已后继乏人,复杂的、难度大的、需要高超技艺的台阁制作更是无人问津。以上两个重要因素导致“扮台阁”一直停留在民俗活动层面,无法在艺术创作、表演形式和人文精神方面再上新台阶。

资金投入少,无固定专业制作团队。一个普通台阁从制作到完成大概需要三四万元人民币,复杂的则需要有艺术家的参与,成本大幅上涨。靖西市财力有限,市里每年在春节期间开展大型民俗巡游活动时会从总经费中划拨部分作为“扮台阁”的相关费用,但杯水车薪。由于资金缺口大,大多数台阁均是在以往基础上,对造型做一些简单的改装,就重新投入使用,再创作比较少。此外,目前制作台阁的队伍大部分由民间艺人自发组成,在临近春节巡游或其他大型活动开展前再临时进行设计、制作,缺少创作时间,投入精力也不足。

外来文化冲击大,吸引力不断下降。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以旅游为代表的各种外来文化的侵入,使靖西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传统的原生文化结构系统受到严重干扰。此外,因回报少,很多青年人不愿意从事这种单调、复杂的苦力劳动,导致这项技能的传承面临着极大挑战。

“扮台阁”的发展思路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开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如何把这项承载人们美好向往的“扮台阁”艺术在保留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同时融入时代和科技元素,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政府高度重视。在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传统文化传播的长效机制,完善相关政策,创造合理、科学的配套措施,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有力保障。在“扮台阁”相关文化传承过程中,有关政府部门需明确传承任务,做好传承研究工作,加强与这项技艺的研究者、传承者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文化传承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研究者和传承人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适当的物质鼓励,调动每一位研究者和传承人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研究保护力度。

强化创新意识。深入推进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机制,进行融合古今的信息传播,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挖掘新的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产业,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是摆在当今所有文化传承者面前的重要任务。靖西市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浓厚。经过普查整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共有1699个。近几年,有70个项目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非遗名录,每一项都兼具中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如果把这些非遗名录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创新制作成台阁,打造成精品,形成产业链,“扮台阁”艺术将大有可为。

加大国内宣介力度。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先进特质和生命力,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做广泛宣传,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来讲,中国人的文化传承,就体现在生活中,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文化交流、观光旅游中,于“润物细无声”中传播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内涵。在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技巧也应适当升级,宜将传统文化内容制作成受众喜闻乐见的视频,利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辐射式传播,不仅可以把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还更富有效性、持久性。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学校教育。说到底,传统文化的传承最终是以“人”为载体完成的,在各级学校中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把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切实的行动,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加大跨文化传播力度。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可否认,由于中西方社会制度、价值观等的差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阻碍。借鉴影视作品,比如好莱坞电影传播国家文化及价值观的方式,不失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一种有效手段。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风靡全球,其根本原因在于电影蕴含了关于人性、道德、爱、希望、人道等元素。可以说,好莱坞电影所展现的积极方面的人类情感,也包括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中。我国古代先哲提出的“仁义礼智信”五个道德范畴,还有中华传统文化中“舍生取义”等维护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等为坚强乐观的特质、“扮台阁”所展现的忠孝节义等人文素养,以这些元素为主题创作影视作品,开展跨文化传播,更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和被接受。

(作者单位:中国外文局)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zy200928@qq.com

猜你喜欢
方块中华传统
谜题方块
纸板俄罗斯方块拼图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有序数方块
清明节的传统
好大的方块糖